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型发展

2020-01-09 13:58沈映春张馨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技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联网供应链金融

文/沈映春 张馨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年11 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第二阶段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经过十余年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紧密融合,人类社会逐渐迈入“智能物联网”时代。智能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多源信息交互,是对互联网时代数据传递与信息共享的重大突破。近年来,智能物联网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众多领域相结合,衍生了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能仓储、智能安防等多种新兴生产与生活方式。在金融服务领域,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通了面向人与物的信息全渠道,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沟通整合,新的金融资产管理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物联网金融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智能物联网视角,分析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业迎来的重要发展机遇,为智能物联网金融的未来转型路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一、智能物联网技术概述

智能物联网(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作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传感装置进行接入信息追踪,打造实体世界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监控与管理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而来,以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为核心突破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5G 商用时代的到来,智能物联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

智能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射 频 识 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微机 电 系 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M2M(Machine-to-Machine/Man)等,这些技术搭建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深度融合的桥梁,促使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成为可能。基于RFID、MEMS、M2M等技术,智能物联网形成了“终端智能感知—算法编译与数据传输—智能应用处理”的递进式运作逻辑,这类似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多源节点交织成网,实现信息交互与全线监控。

二、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在智能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景下,智慧物流、智能仓储、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安防等新兴社会治理方式将成为重要的时代印记。在金融服务领域,智能物联网技术也将为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辟新的渠道,为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物联网动产抵质押,信贷融资全程监测。在传统金融模式中,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需要进行抵押或质押,这里的抵质押物通常是静态的不动产,金融机构按照协议对该物品进行监控管理。基于智能物联网搭建的物-物、物-人交互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与全线追踪,动产将实现数字化而被赋予不动产性质,因此,动产也将有可能纳入抵质押物范畴。智能物联网时代,动产抵质押将成为全新的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这有效扩大了抵质押物的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此外,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为金融机构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搭建内部综合数据平台对企业资产、损益、管理研发费用等公开市场信息的实时采集,金融机构将更加全面地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物联网金融动产抵质押,目前在国内已开展试点实践,江苏银行在2017年底将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时采集企业质押物信息与企业仓储、能耗、客流情况,有效化解了质押物权属风险与信息传递断点,提高了风险管控效率。

第二,物联网信用体系重构,化解信息孤岛。资产有效管控、风险合理规避是金融服务领域的一大需求痛点,这与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密切相关。在当今金融模式下,借贷、租赁、保险等常规项目的客户征信主要基于过去信用资质,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保前审核等信用评级往往以概率驱动,考查角度不够全面,过于依赖经验积累,而针对新增客户更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信用判断。在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下,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智能追踪与监控将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三者合一,过去信用状况与实时行为监控经过赋权评级实现信用资质动态调整,这将重构传统金融信用体系,引领金融服务向客观化、透明化、智能化提升。此外,智能物联网金融也能够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增强对潜在风险的预见性,提前预警、合理防控,化解信息孤岛、逆向选择等一系列固有难题,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第三,物联网多源节点接入,供应链金融网状交织。供应链金融是当下较为热门的一项金融业务服务,是指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节点企业的信用评估与交易监管,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从而面向整条供应链提供业务支持与管理的融资服务方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对上下游节点企业进行增信,金融机构也得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各产业周期特征,从而为全链条或链条的某一环节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然而,在传统链式结构的分布下,核心企业往往只便于与其具有直接交易行为的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流,这导致供应链上的信息沟通、共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智能物联网的M2M 技术,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主体都将有望高效率、低成本地接入数据共享平台,极大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与信息互联互通,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物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将呈现网络化交织的发展新趋势,其服务范围与运营模式也将进一步拓展。

三、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型路径

面对智能物联网时代发展新机遇,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应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规划,为未来智能物联网金融模式的转型升级储备技术与物质力量。在路径选择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优化数据分析的逻辑与能力,适应资产数字化新趋势。智能物联网时代,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多源信息交互广泛而深刻,社会经济活动将以数字化方式更加灵活透明地呈现,相应的数据分析、存储、处理量也将远远超过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模式下,数据的价值逐渐被挖掘,众多学者将数据定位为未来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何实现数据与数字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当下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海量数据处理需要以业务逻辑、能力的优化升级为基础与前提,充分利用智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调整产品设计、服务运营等内部组织结构,提升系统灵活性、兼容性,适应资产数字化发展新趋势。

第二,健全技术防范体系,保障信息服务安全。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个体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被记录,迈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后,数据接入量更加庞大,信息安全保障将成为整个社会所要面对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智能物联网金融领域,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三者合一也催生了信息服务安全的众多需求痛点:动产抵质押追踪如何防止传感装置暴露、相关信息高度集中的供应链金融如何防范恶性商业竞争、产品交易的数据歧视问题如何规避……因此,健全技术防范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将成为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业转型的重要一环。在产品设计中,信息安全加密保护也要与金融业务运营共同实现实时监测追踪,处理好信息保护与价值流通的博弈关系,及时防止数据沟通盲点、断点。此外,金融机构也要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做足两手准备。

第三,打造金融精英团队,培育“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智能物联网时代的金融人才培育,也需要紧跟市场形势与时代发展潮流。在传统金融机构中,金融人才与科技人才相对独立,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一定技术困难。在智能物联网时代,金融业务与信息数据相互融合,金融科技特色突出,这更加要求业务人员与科技人员充分合作。因此,金融服务转型需要优化人力资源体系,注重“金融+科技”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育,打造金融精英团队,通过跨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创新激励等方式,适应智能物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智能物联网以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为核心,为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辟了新的渠道。物联网金融的发展形态,不仅拓展了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空间,更为信贷、租赁、保险等金融业务创造出新的价值,为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新的模式。迎接智能物联网时代重大机遇,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布局,加强技术储备与人才培育,构建物联网金融良性生态。随着智能物联网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多维互动,未来也将有更多“物联网+”智能产品与治理模式落地。

猜你喜欢
联网供应链金融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