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念下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1-09 16:14赵建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准家长农村

■赵建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201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莅临湘西地区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做到精准扶贫。切忌一味喊口号,制定无法实现的较高目标,精准扶贫需做到因地制宜”。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也同样指出在扶贫方面精准扶贫非常重要,扶贫工作的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精准。在精准扶贫方面,各地政府均要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摸准贫困原因,在此基础上做到精准扶贫[1]。农村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下位概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部分高校尝试鼓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且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取得的具体成就

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学术界较少有专家、学者专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已然在此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与实践。目前,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已取得一定成就,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覆盖范围较广

当下,国内很多高校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先后多次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且覆盖范围较广[2]。例如,2019年暑期,天津大学组织17支实践队共包括171名师生赴宕昌县开展扶贫支教活动。此次扶贫支教活动覆盖范围极广,共覆盖宕昌县1000余名师生,累计授课565学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校采取类似做法,利用大学生寒暑假闲暇之余,号召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活动。在各高校的共同参与和积极组织引导下,如今我国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覆盖范围已相对较广。

(二)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呈计划性

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一种长期有计划的行为[3]。如今,很多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方面业已形成一定的计划性。例如,江苏师范大学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专门成立“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团,并依托“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团制定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计划。2018年以来,江苏师范大学“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团有计划地先后多次深入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县,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和昭觉县等,访农户、开课堂、赠教材、送培训,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受惠人口的普通话水平和就业致富能力。

(三)大学生定点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对象较广,不仅包含贫困地区的学生,还包含贫困农民。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采取了大学生定点教育扶贫的做法,定点扶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取得成效亦较为显著。例如,基于秦安县中小学“第二课堂”建设不足及校园文化匮乏等问题,北科大近年来每年坚持对秦安县中小学开展定点教育扶贫,每年均从在校大学生中择优选拔4名优秀研究生赴秦安县中小学支教,重点帮助秦安县中小学建设“第二课堂”,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在北科大及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帮扶下,秦安县目前的中小学“第二课堂”及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

(四)部分高校就近实现农村教育扶贫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建立在经济发达地区,但也不乏部分高校建立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对这部分高校而言,其中部分高校采取了就近组织大学生参与教育扶贫的做法。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该校旧校区与蕉城区城南镇后山村仅一墙之隔。基于该村教育条件薄弱,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实,宁德师范学院30多年以前便萌生想法,依托后山村原村委楼建立一所义务支教学校——后山夜校。后山夜校自1987年建立以来,始终薪火相传,每年都有一批批年轻活力的大学生加入到后山夜校的大家庭,始终为后山村村民提供教育扶贫服务。

二、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虽取得一定成就,惠及了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帮助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实现了教育发展[4]。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参与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尚未形成制度化

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此举值得大范围持续推行。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仅是少数高校在精准扶贫理念下形成的个体行为,并未形成群体效应,更多高校并未参与这一行动,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源于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并未形成制度化,中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并未明确要求高校应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5]。正因如此,大部分高校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未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即使有部分高校偶尔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也只是一种偶然行为,并未形成长期性和计划性。

(二)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支持不足

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并不是个体行为,还需要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只有充分获取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有力支持,高校才可能放开、大胆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6]。在对部分大学生家长进行访谈时,有家长表示:“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农村教育扶贫活动对他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原则上我们家长应予以大力支持。但是我们也不免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即安全问题。农村社会环境复杂,尤其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一旦遇到坏人怎么办?假如孩子在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过程中遭受意外,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无法承受的。”访谈中大部分家长均持类似看法。正因如此,部分原本打算参加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由于无法获得家长支持,最终只能放弃参加。

(三)高校间缺乏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经验交流

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具体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均需要有效克服。为更好地克服与解决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之间应加强相互间交流,交流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探讨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7]。对部分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高校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高校间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进行的经验交流并不多,甚至还有高校从不与其他高校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此种情况的存在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此点对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经验积累不利,对促进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质量的提升也同样不利。

三、精准扶贫理念下促进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应形成制度化,保障有效实施

首先,建议中央政府及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意见》,要求所有高校每年均应组织倡导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活动。有了《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意见》的有效指引,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积极性定然会更高。其次,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制度。具体的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制度构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与贫困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结对子”,为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实施找对象。众所周知,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不可能无的放矢,有了教育扶贫“目的地”之后,高校方能有的放矢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8]。(2)对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对绝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均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因此难免会有部分大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身无法胜任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为解决此问题,提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胜任力,高校应对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让大学生明晰和了解:农村教育扶贫的具体内容,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通过参与培训,不仅可提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胜任力,同时亦可切实保障农村教育扶贫质量。(3)科学规划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活动的参与时间。农村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9]。因此,建议高校在制定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计划时,应尽可能地将农村教育扶贫的活动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因此,此时大部分大学生已然结束学校日常课程,完全有时间也有余力参与农村教育扶贫。

(二)保障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获取家长支持

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原本是一件好事,但若在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也会让好事变坏事。所以,为更多获取大学生家长的有力支持,必须切实保障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高校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农村教育扶贫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期间的安全工作。指导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与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告诫其远离危险,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现有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做出任何危险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第二,在对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期间,应将安全教育置于首位[10]。安排具有丰富农村教育扶贫经验的教师担任讲师,对其从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诸如,夜晚不要随便外出,一人不要随便外出,夜晚要关好门窗等。第三,与农村教育扶贫目的地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沟通交流,让其派遣专人专门负责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期间的人身安全工作。第四,任命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安全组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有机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由组员共同推荐一名大学生担任组长,专门负责农村教育扶贫期间的小组成员安全监督工作。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安全组长不仅要负责对组内成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同时也应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第五,要求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大学生间相互做好安全监督。制定上述安全举措后,高校可将自身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详细告知大学生家长,让家长放心。唯有如此,大学生家长才可能大力支持孩子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当高校将自身安全措施详细告知大学生家长后,但家长仍不支持孩子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活动,切不可强行为之。

(三)高校之间应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积极进行经验交流

为促进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形成更多有益的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组织开展经验,帮助更多高校解决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建议高校之间应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展开积极交流、互动。为实现此点,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第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经验交流大会。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经验交流大会可由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也可由相关高校主办。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经验交流大会开始之前,应尽可能邀请更多的高校参加[11]。第二,由中央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网站,积极全面地报道各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工作现状,对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具体做法、形成的有益经验进行详细介绍。为增强网站互动性,还可在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网站单独开辟讨论专栏,让各高校专门负责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此积极开展讨论。由于网站可突破时空限制,因此可为各高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交流平台,帮助各高校更好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开展进行广泛交流。第三,高校还可建立微信群或QQ群,将所有负责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均纳入群中,让其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交流。当交流真正得以广泛开展后,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经验积累一定会更多,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工作质量亦会得以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精准家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