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胃、结肠良性病变临床效果分析

2020-01-09 20:11李俊峰钱小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术区肠壁腺瘤

李俊峰 钱小洲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1) 普外科 2) 消化内科 新密 452370

临床常见的胃结肠良性病变包括腺瘤、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血管瘤等,虽然其体积较小,发展缓慢,但由于外表无法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加之有恶变倾向,以及有严重并发症风险,故主张发现后应积极实施手术治疗[1]。收集2016-06—2019-05间我院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的62例胃结肠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纳入标准[2]:(1)术前经消化道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2)直径≥2 cm的广基腺瘤(息肉)。(3)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4)能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病变。(2)直径≤2 cm的广基或带蒂腺瘤(息肉)。(3)结肠息肉病。(4)失访或资料不完整。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男38 例、女24例;年龄35~66岁,平均52.22岁。腺瘤24例,腺瘤性息肉19例,血管瘤12例 , 结肠增生性息肉7例。

1.2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全身麻醉。脐缘做1 cm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设置压力10~12 mmHg。置入10 mm Trocar和腹腔镜。常规放置胃镜或结肠镜,依据病变部位以及是否需要腹腔镜下操作,确定其他Trocar的放置位置和数目[3]。在腹腔镜监视下通过胃镜或结肠镜依据息肉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采用相应的方法实施病灶切除术。腹腔镜和胃镜及结肠镜确认病灶切除后,对病变切除范围不满意,或病变切除后胃、肠壁创面闭合不满意,或以将胃、肠壁切透的患者,为预防病变组织残留、出血,以及防止术后肠瘘、复发,可在腹腔镜下加强缝合或实施电切缝合[4]。术区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穿孔、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2)随访6~12个月,复查内镜观察病变是否复发。

2 结果

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共切除腺瘤或息肉104枚,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42.13±0.39)min,术中出血量为(31.47±0.39)mL。术中未发生胃肠穿孔,术后未发生手术区域出血、感染、肠瘘,均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10.25±0.42)d。随访6~12个月,复查内镜,未见腺瘤或息肉复发。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的普及,由胃肠道内镜发现的早期消化道占位性病变已逐年增多;而且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胃肠道内镜亦广泛用于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5-7],对于早期消化道良性病变,如腺瘤、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不但有恶变倾向,而且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故一旦发现,应首先确定其病理性质,并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黏膜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止血术等,因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除率高,以及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势,已成为治疗消化道良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而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8]。

但对于≥2 cm的广基腺瘤(息肉),内镜手术治疗的不足为:(1)为避免发生肠穿孔,往往影响切除的深度和范围,容易导致病变残留或复发。(2)有发生术区出血、感染、穿孔,以及术后肠瘘的风险。故我们近年来对≥2 cm的广基腺瘤(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其主要优势为:(1)在腹腔镜监视下手术,有助于病灶的彻底切除,可有效避免病变残留或复发。(2)病灶切除后腹腔镜可清晰观察术区的肠壁有否穿孔及胃、肠壁创面闭合不良,并对该肠壁进行缝合,以避免术后发生出血、感染或肠瘘[9]。

我们对62例胃结肠良性病变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切除,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2.13±0.39)min,术中出血量为(31.47±0.39)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5±0.42)d。未发生手术区域出血、感染、肠瘘,均顺利出院。随访6~12个月,复查内镜,未见病变复发。充分表明,对宽基胃结肠良性病变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但术后应密切关注术区出血、感染,以及肠瘘风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猜你喜欢
术区肠壁腺瘤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
影响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