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评价

2020-01-10 06:43杜忠剑冉思邈张青萍刘泰刘永辉谭庆晶王天宝
安徽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脉缺血性胶囊

杜忠剑,冉思邈,张青萍,刘泰,刘永辉,谭庆晶,王天宝

作者单位: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 南宁530023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1]。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91.3/10万~26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45.5/10万[2]。本病不仅发生率高,且具有高死亡率,根据中国《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农村脑卒中病人死亡率上升至150.17/10万,而城市为125.56/10万[3]。经治疗能够存活下来的病人一般均遗留有一侧肢体的活动障碍、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疾病负担重。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出院内制剂疏血通脉胶囊,立足中医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方面做了长期且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病人均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45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均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痰瘀互结的诊断标准[5]。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分成三组,治疗组(疏血通脉胶囊组)、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组)、中药对照组(利脑心胶囊组),每组各60例病人。各组病人均进行一般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51~74岁,年龄(61.3±14.3)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为49~71岁,年龄(59.4±13.4)岁;中药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为46~74岁,年龄(61.7±14.2)岁。三组病人具有可比性(年龄比较,F=0.460,P=0.629;性别比较,χ2=3.388,P=0.184)。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符合痰瘀互结的中医诊断标准;③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④病例病程均≤15 d;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配合治疗;⑥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意识障碍及明显认知障碍;②伴有严重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③存在着骨科方面可能影响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疾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疏血通脉胶囊(批号2011051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规格:0.5克/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1.0 g),一日三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予丁苯酞软胶囊(批号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 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 g),一日三次,4周为一疗程;中药对照组予利脑心胶囊(批号Z22022456,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粒,饭后口服,一次4粒(1.0 g),一日三次,4周为一疗程;其他一般常规西医治疗相同。

1.5 观察指标 ①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主要用于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情况,总分值0~24分,随着分数的增加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也随之上升;②应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病人的生活能力如进食、如厕、穿衣、上下楼等活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若得分越高,则说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得越好;③观察梗死后常见并发症,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梗死后病人常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以及是否伴有焦虑且需要用抗焦虑药。(梗死后出血以发病后2周复查的头颅MRI结果为准,吸入性肺炎以发病后2周复查的胸部CT结果为准,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以下)。④观察三组病人中服用抗焦虑药物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得分(如量表提示病人焦虑则统一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1日1次,批号H20103327,三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6 统计学方法 临床观察所得出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变化对比 三组病人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病人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1),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80例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分,s)

表1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80例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P<0.05;治疗后与中药对照组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1;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评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

2.2 三组病人病后常见并发症情况对比 三组病人均出现梗死后常见并发症,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抗焦虑药物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上述4大指标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80例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2.3 三组病人中出现焦虑的病人中进行SAS/SDS评分 三组病人在治疗后SAS、SDS评分均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病人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80例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分,s)

表3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80例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1;治疗后与中药对照组比较,bP>0.05;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

3 讨论

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纳为“中风”范畴.中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多从“活血化瘀”立法。但是脑缺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对于已发生脑缺血损伤的情况下,这种损伤必然伴随炎症反应等的改变。已有研究证实,痰瘀互结这一病机是为大家普遍所接受的[6-8]。痰主要是由于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痰为有形之邪气,可以随气流行全身,若痰流注于经络,导致经络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气滞血瘀,导致血脉运行不畅,或痰随气逆,阻滞经络或上犯于脑,均可导致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重证。痰致病广泛,常常兼他邪致病,可夹风、夹瘀一齐致病,从而导致病证变幻多端。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产生的。人体内一旦有瘀血形成,则易阻碍气机、影响血液运行和新血生成。血为气之母,血为气运行的载体,一旦瘀血形成,则气的运行势必受到影响,引起气机郁滞,最终形成血瘀气滞、气滞血运更加阻滞的恶性循环。瘀血流滞于体内,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生理机能,导致全身或者局部的血液运行失常,一旦瘀阻于脑,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痰与瘀血可单独致病,但通常气血运行不畅时,两者可相互交结,共同致病,导致病证复杂。中医讲致病因素常见有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以及病理产物等因素,但结合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是脑血管突然发生了阻塞,导致了血管远端的供应部位失去了血液的濡养,而中医这些常见的致病因素中只有病理因素是有形实邪,而病理因素中与中风关系最大的就是痰与瘀血。针对这一病机我院刘泰教授也做了许多前期研究,证实了痰瘀互结在缺血性中风中很常见[9]。并且根据这一关键病机总结出了在临床上疗效确切的经验方——疏血通脉胶囊(三七15 g、薤白10 g、地龙10 g、瓜蒌皮10 g、冰片0.1 g等),方中三七、薤白二药共为君药,起着通瘀化痰的作用;地龙性寒味咸,具有清热通络的功效,瓜蒌皮味甘、微苦,性寒,行气化痰,两药相合,共为臣药,发挥化痰通络的作用,与君药相合,能加强君药活血化瘀的作用。冰片辛、苦、凉,在方中为佐使药,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的作用[10],薤白有效成分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脂减轻血管粥样硬化的效果[11],地龙不仅具有调脂抗血小板积聚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缺血性脑梗死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12],瓜蒌皮不仅被证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的作用[13],在缺血性脑梗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脑梗死病人在病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梗死后出血较为常见,与梗死后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联[14],中医认为出血也有因为瘀导致出血的观念。相当一部分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后会伴随有吞咽障碍,而这一功能的障碍可导致病人在吞咽食物的时候发生误吸,从而产生吸入性肺炎。也可导致病人不能摄入正常饮食而营养下降,甚至有病人会通过胃管进食流食,这些均可造成病人低蛋白血症情况,而中医认为营养不良主要与脾胃运化功能有关,痰邪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卒中后抑郁目前已经成了一项广泛关注的问题,这可能与病人发病后因为生活环境改变、生理功能障碍、自我认同感下降等一系列因素有关[15],而中医认为抑郁的发病与肝气不舒关系最为紧密。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疏血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良好疗效,通过对三组病人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病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在改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中作用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在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抗焦虑药物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则在以上观察指标中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并且对比三组病人中需服用抗焦虑药物的病人,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SAS/SD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好,而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中风病“痰瘀互结”的致病病机[16],痰浊与瘀血胶结在血脉,此病理产物随气血运行至大脑而堵塞血脉,从而发生中风,因为疏血通脉胶囊具有豁痰熄风,祛瘀通络,痰瘀同治,疏血通脉[17],切中中风病痰瘀致病理论,从而促使病人全身气血运行通畅,气不郁滞,正气不断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部分中草药可以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经过以上的临床指标观察,初步证实痰瘀同治组方具有减轻病人临床症状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拓宽了中西医诊疗思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通脉缺血性胶囊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国家药监局批准七蕊胃舒胶囊上市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时光胶囊
通脉养心丸对ApoE-/-小鼠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时光胶囊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