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0-01-10 01:49陈于柱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麦积山学界天水

陈于柱(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11月13日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表明党中央把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西接河西石窟,东邻关中平原,南通川渝,北连庆阳南北石窟寺,是中国石窟寺体系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环。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陇东南石窟群,不仅是关陇地区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重要的中转站,对研究佛教中国化、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等课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上世纪40年代冯国瑞先生撰写《麦积山石窟志》为起始,经过学界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麦积山石窟研究在石窟分期、艺术风格、题记释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麦积山石窟同处一地的天水师范学院,是国内陇右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陇右石窟文化是学校甘肃省一流学科中国史的重点和特色研究方向。《天水师范学院学报》长期秉承“传承陇右文化”的办刊理念,推出了一系列陇右石窟文化研究的高水平成果,已成为天水师范学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期“陇右石窟文化研究专题”栏目收录的两篇文章,与以往成果相比,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开辟了麦积山石窟艺术新的研究领域。《北朝晚期至隋唐之际中亚胡人在秦州活动考述——以麦积山石窟为中心》通过对麦积山石窟建筑样式、造像技法、表现形式、题材内容等多个视角下的胡风探究,以宏阔的图像比较,对北朝至隋唐寓居秦州地区的中亚胡人及其历史活动进行了探索和建构,不仅扩展了学界对中古胡人入华史的区域性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开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课题与学术价值提供了新的视野。二是丰富了陇东南石窟群的研究内涵。《八峰崖石窟与仇池国》对学界尚存争议的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开凿时间与开窟者进行了新的讨论,从北魏佛教史、文献记录、陇南地理特点、考古遗存与民间传说等多个角度进行爬梳考证,提出八峰崖石窟极有可能开凿于北魏统治仇池时期。该文不仅是对目前八峰崖石窟相关学术争鸣的积极回应,而且有助于从历史学视角切实推进学界对以八峰崖为代表的陇南石窟文化研究。

以上两篇文章仅仅是《天水师范学院学报》“陇右石窟文化研究”专栏的开始。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挖掘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陇东南石窟文化内涵,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统筹开展麦积山石窟与敦煌石窟等石窟群的整合研究,将其所蕴含的独特人文精神、学术价值予以更好的深入研究,全面揭示陇东南石窟文化在丝绸之路石窟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不仅是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一流学科中国史团队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重要历史使命,更是学界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的责任担当。期待致力于陇右石窟文化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猜你喜欢
麦积山学界天水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壮观的麦积山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陈然作品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麦积山
《天水之镜像》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