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在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

2020-01-10 03:19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产蛋期产蛋雏鸡

王 雷

(平顶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河南 平顶山467000)

现阶段我国蛋鸡养殖发展很快,技术不断更新,疫病预防手段日益完善,但是依然有很多养殖场管理跟不上,技术人员知识不完善,技术经验不足,导致蛋鸡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水平得不到充分发挥,疫病出现时不能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从而引起很多疫病的产生,造成很多地域局部传播,要使蛋鸡能发挥充分的生产性能,就要从蛋鸡的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严格饲养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蛋鸡的预防保健和疫病预防。

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预防保健

1.1 育雏期(0~6 w)饲养管理

育雏期蛋鸡虽然从鸡蛋中获得了较多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但是育雏期蛋鸡还是非常脆弱的,这个时期决定了蛋鸡的产蛋量和产蛋持续时间,所以育雏期生长发育非常关键。

1.1.1 育雏温度

提高早期鸡舍育雏温度,帮助雏鸡抵御寒冷,保持育雏舍温度稳定,温度的不稳定容易引起雏鸡生长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温度偏低时,雏鸡容易扎堆,造成踩踏事故或引起窒息死亡,同时母源抗体利用不完全,容易造成各种疫病的传播;温度过高时,也容易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1.2 育雏用水

雏鸡应尽早饮水,水源应干净卫生,饮用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防止水温过高过低,给水设备数量应合理,防止拥挤。

1.1.3 育雏湿度

湿度过高时,雏鸡食欲降低,容易引起雏鸡脱水死亡、免疫力下降;湿度过低时,雏鸡体内缺水会造成母源抗体吸收不良,鸡舍灰尘增加,雏鸡呼吸道干燥,气管黏膜受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此雏鸡舍的湿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育雏初期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育雏后期可降低湿度至60%。

1.1.4 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过程中,要呼出二氧化碳的量较大,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很多含硫、含氨物质。如果通风换气不畅,雏鸡会发生气管黏膜受损,眼结膜损伤等症状,因此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鸡舍还要保持适当的空气流动,自然通风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要有机械设备辅助增强通风,当外界气温过低时,要防止雏鸡因过度通风造成热量损失,消耗饲料的同时也容易让雏鸡受凉,同时也要防止供暖设备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最好配置室内空气检测仪器来辅助室内通风。

1.1.5 育雏体质量对产蛋的影响

5 周龄前是雏鸡内脏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5 周龄体质量偏大的雏鸡说明其雏鸡内部器管发育较好,免疫功能也会比较健全,抗病力会有所提升,对产蛋期产蛋质量和产蛋数量有良好的保证,5 周龄后雏鸡内脏基本不再发育,所以5周龄雏鸡发育程度极大的决定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如果雏鸡体质量不达标,产蛋期蛋鸡的产蛋量和产蛋质量都会有很大下降空间,所以此阶段必须给雏鸡使用营养成分高的优质鸡料,高蛋白、高能量的鸡料能让雏鸡体质量和内脏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产蛋性能。

1.1.6 及早开食对雏鸡的影响

雏鸡的开食时间应和饮水时间一起进行,刚破壳的雏鸡进食有利于雏鸡内脏发育和母源抗体的吸收,可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雏鸡采食饲料后,也可刺激肠道运动促使蛋黄抗体早日发挥作用,增加肠绒毛的生长,扩大雏鸡采食量,完善消化系统。

1.2 育雏阶段的预防保健

育雏期雏鸡对环境较为敏感,对一些药物、细菌和病毒反应更为强烈,因此,雏鸡生长就更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雏鸡的预防保健更应谨慎,遵循前防细菌后防病毒的原则。第1周主要防止雏鸡传染性腹泻,可以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和葡萄糖等预防,也可添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预防。从第4周开始主要预防病毒性疾病,主要依赖中药和机体免疫力预防,也可加入四环素类药物预防,同时保持雏鸡良好的生长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与预防保健

2.1 育成期(7~20 w)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蛋鸡的饲养是要为开产做好充足的准备,育成期鸡群发育状况良好,抗病能力较强,就具备了相对高产能力,这个时期特别要做好鸡群个体的挑选和免疫接种工作。

2.1.1 饲料和饮水

蛋鸡育成期需要有全面的营养物质供给,最好选用全价配合饲料,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使蛋鸡的体质量处于合理水平,同时淘汰不健康鸡,避免造成产蛋期产蛋量下降,浪费饲料。育成后期要注意饲料蛋白质和钙的添加,为产蛋做好充分的储备。育成鸡要使用清洁、足够的饮水,注意水的供给变化,适时添加。

2.1.2 环境和温度

育成期要经常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最好每周都给鸡舍消毒,注意通风换气,打扫鸡舍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育成期舍温可在22℃以上。育成中后期鸡舍温度可以略低一些,但是鸡舍温度不能变化太大,不能忽高忽低。

2.1.3 体质量均匀度和光照

育成期蛋鸡要根据体质量分开饲养,给予不同的饲粮,体质量偏小的可以适当多添加20%饲料,体质量偏大的可以适当限制饲料,总之鸡群体质量越均匀产蛋量越高。

育成鸡的光照应保持稳定,光照不足会使蛋鸡性晚熟,开产期延长,光照太多蛋鸡提前开产不利于提升产蛋质量。夏季育成前期要减少光照,随着产蛋期到来每周增加0.5 h光照,但最长不超过16.5 h;冬季要增加人工光照时间,育成中后期蛋鸡开始增加光照时间,每周增加0.5 h,直到达到夏季标准,此阶段还要避免使鸡群产生应激。

2.2 育成鸡的预防保健

60日龄左右,要定期驱虫和做好生物安全防控,预防病毒性疫病,严格人员进出,器具定期消毒处理。根据地方疫病流行规律调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预防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尤其在育雏中后期和开产前期做好疫苗接种,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为产蛋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

蛋鸡产蛋前期生殖系统发育迅速,体质量增加较快,要保持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饮水等条件稳定,避免产生较大应激,使鸡群保持良好状况。

3.1 饲料与饮水

产蛋期母鸡要优先使用钙质含量高的饲料,并把育成期饲料更换为产蛋期饲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饲料投料量和投料次数,让蛋鸡多吃,提高产蛋量,单只蛋鸡投料量在100~110 g 左右,注意观察不能让饲料积压发霉,同时保证每只母鸡每天250 ml左右的饮水量。

3.2 温度与通风

蛋鸡的产蛋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十分明显,产蛋期鸡舍应将温度控制在10~25℃。温度过高会引起蛋鸡采食量下降、厌食、免疫力降低;温度过低蛋鸡需要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体温消耗,降低饲料转化率,同时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湿度控制在60%左右,高温低湿和高温高湿均会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鸡舍养殖密度大,蛋鸡采食量较多,粪便产生的氨气和鸡体产生的二氧化氮要及时排放,保证鸡舍环境质量。

3.3 消毒

鸡舍环境温湿度和蛋鸡粪便残留物很适合微生物生长,定期带鸡消毒可以改善鸡舍环境,降低蛋鸡发病率,因此应每周2次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对鸡舍消毒。

3.4 拣蛋

固定时间拣蛋,让蛋鸡产蛋形成一定的适应性和规律性,便于观察分析蛋鸡生长状态,借助拣蛋时机观察蛋鸡采食量、饮水情况、粪便颜色及外观等情况。比如,根据粪便颜色判断是不是存在消化道疾病,根据蛋鸡呼吸声判断是不是存在呼吸道疾病等。

3.5 产蛋期的预防保健

产蛋期对蛋鸡的应激比较大,此时应该加强饲养管理,补充维生素,定期添加中药类药物预防治疗消化系统和输卵管炎症,增加饲料营养。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完善,蛋鸡产蛋期用药需要非常慎重,常见对疾病最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大部分被限制使用,个别药物禁止使用,这就造成了蛋鸡细菌性疾病越来越难以控制,而中药只可以帮助蛋鸡减轻症状;产蛋前蛋鸡做好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病毒性疫病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接种,重点预防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接种后应及时检测抗体水平。

要使蛋鸡做到高效益,就要从蛋鸡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入手,精心管理,合理规划,创造适合蛋鸡成长的环境,从而使蛋鸡养殖高产稳产。

猜你喜欢
产蛋期产蛋雏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新兴麻鸡父母代的饲养管理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食醋可防鸡病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
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