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2020-01-10 03:36蒙家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点画书法作品笔画

蒙家辉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一、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书法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基本功;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要求。书法作品是审美教育的载体,一笔一划间承载着笔画之美,一撇一捺中展现着结构之美,一高一低中透露着汉字之美;同时,书法作品中印刻着历史的痕迹,经过岁月洗礼的名家名篇中透露出的时代之美和艺术之美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本身就是美的体现,美的艺术。因此,如果没有审美教育,书法作品中握笔、运笔等技巧的学习始终是苍白无力的;而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不是刻意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展的。例如,在鉴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分析以书法作品为代表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读帖、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仔细揣摩拓本中字的架构的独到之处,体味字的笔画之间的精妙之处,感受拓本排版布局中的和谐统一;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感受创造美等。只有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学生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现出深刻的底蕴[1]。

其二,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每天迎接我们的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体现在书法作品中是以假乱真的仿品。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鉴别有价值的内容是当代社会大众的“必修课”,提升审美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学会鉴别“美”与“丑”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正确的发展方向,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其三,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人才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技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实力的竞争。书法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趋于统一。独立指书法教育和审美教育自成体系,书法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书法作品中;审美教育是一门感性多于理性的学科,内涵深刻,设计范围较广,牵涉生活的方方面面。统一指书法教育和审美教育具有共同性,一方面指书法作品本身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书法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离不开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学生的书法教学中将审美教育割裂开来,不是明智之举,单单仅靠书法的技巧和方法,书法作品只是书法功底的简单堆砌,少了人情味,情感美难以体现,点画美和形式美的不完整,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要看到书法作品中的美,而且要看到社会中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时刻刻关注到身边的真善美,塑造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2]。

综上所述,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既符合书法本身的发展要求,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因而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注意观察,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应引导学生从经典书法作品中感受美,并将这种感受能力由书法逐渐延伸到艺术、文学、社会等诸多领域,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学生要先学会学习发现书法作品中的美,包括点画美、形式美和情感美。点画美,通俗来说是指书法中的一点一提、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等最基本的要素。形式美指书法作品中呈现在纸上的疏密有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讲究一气呵成,从第一个字起笔到最后一个字收笔间行云流水的气势。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品尤其重视形式美。情感美指蕴含在作品背后的情绪情感、气质神韵和书法家的气节和风骨。例如,《兰亭序》,无论是文章还是书法作品都流传甚广,不仅是因为字的点画美、形式美,而且是因为文字背后承载的晋人风骨、印刻在血脉中的精神以及作品中流露出的宽广胸怀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演示不同的“横”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觉得哪种写法最美,为什么?通过观察笔画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不仅初步感知了笔画的技法,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这是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在课程的最后,引申至生活中的书法,如街头巷尾有特色的招牌名的文字设计以及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发现的有意思的文字设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3]。

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要关注书法作品本身的美,更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生活环境、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美的理解中也有不同,研究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也能发现这个道理。因而,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书法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来解读书法作品,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兴趣的方面鉴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自主赏析书法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勇于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发现美的层面,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实践,通过实践更深刻地感受书法作品中的技艺美。书法实践主要包括读帖和临摹两部分。读帖,指在临摹之前仔细揣摩原帖中的点画、形式,是临摹的基础。读帖时,倡导学生反复研读,使其每一次读帖都会有新的发现。在读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字的架构,包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观察每一笔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一个字同一笔的相同和不同、不同的字同一笔的相同和不同;也包括字的结构,是左宽右窄,还是左窄右宽,是左低右高,还是左高右低,观察同一结构的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观察不同结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还包括字的重心,把握好字的重心,字体才更有底蕴。其二是整体布局,包括字帖整体的排版布局和每一部分间的恰当配合,既要看到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又要看到每一部分的特色和优势。其三是领悟字帖背后蕴含的书法家的气质风骨,通过对书法家所处时代、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作品的笔画、结构特点。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真切感受美的过程。

引导学生掌握读帖和临摹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提高,如在临摹初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书法作品中基本笔画的技巧进行示范讲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观察字帖中具有这一笔画的字的书写,针对笔画进行临摹,成就感更高,更容易感受到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美。与此同时,在审美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从细节中发现美,提高对美的感受,而读帖过程中对整体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将部分与整体结合起来,发现生活中真正的美。

(三)敢于创新,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书法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创造是最重要的环节。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在创作中感受美,并引导学生将这种能力延伸到其他领域,如在展示生活中的书法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合作,完成以“书法和我的生活”为主题的设计作品并在班级展示评选,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赏析课、参观学习、春游、秋游中都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生活中的美”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

结语

审美教育是高职院校书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在鉴赏、临摹、创作中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升华情感,提升学生的气质,塑造良好心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点画书法作品笔画
书法作品选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找不同
七绝·春雪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