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策略

2020-01-10 03:36杨承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念院校高职

杨承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既是对全国学生身心健康的亲切关怀,也是对全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对于当前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来说,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由于学制较短(一般为3年),见习、实习期较长(多为半年至一年),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短,所以,对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较为重视,对于公共课则相对有所忽视。具体表现为,课时上常被压缩或挤占,师资、场地、器材等软硬件的配备常会有所欠缺,任课教师在课时报酬、职称评定、荣誉奖项等方面相比专业课教师处于劣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热情均不高,课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这对于高职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深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公共体育教学放到高职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位置,并大力推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积极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公共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一个外来概念,肇始于二战后期,先是在日本、德国等地流行[2]。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一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我国,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快乐体育教学应运而生。当前,对快乐体育进行研究的文章颇多,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为推动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一线的体育教学实践,将快乐体育界定为:以学生在欢乐中健康成长为目的,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收获更多尊重、赢得更多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快乐体育的特质

快乐体育具有人本性、多元性和综合性三大特质。

一是人本性。人本性是快乐体育的基本属性。只有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价值,把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位在人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课程学分或毕业证书,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变得有趣味。这里的“人本性”,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双重的人本性,首先是关注学生快乐学习体育的内在需求,其次是观照教师快乐开展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只有教和学双方都体会到趣味,才是真正的快乐体育。当然,在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快乐体育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人本性的快乐体育需求,使快乐体育成为现实的体育教学实践。

二是多元性。快乐体育需要尊重呵护学生的个性,而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因此,快乐体育教学从内在心理学基础来看必然呈现出多元性,需要教师从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分组模式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考虑学生的体育素质基础与个性、兴趣、特长的差异,也需要学校在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设施配置方面有相对丰富和多样的选择。

三是综合性。在快乐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是方法、是途径、是手段,同时就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来看,快乐也是目的之一;而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提升、身体健康素质得到提高、人格更加健全、意志得到锤炼等,更是快乐体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快乐体育的目的是丰富而综合的,而要达到综合性的快乐体育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为具体指导,立足于新时代高职学生对快乐体育的内在需求,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学校特色、学生发展、就业需求等各种因素,才能确保快乐体育教学有效地开展。

二、高职院校快乐体育面临的问题

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新颖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已引进一段时间,也在各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学者曾专门做过对比调查,与实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短期内看不出两个群体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就能明显感觉到采用快乐体育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体育的真谛,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其价值、作用不言自明[3]。但是,快乐体育在推广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掣肘因素。

(一)教育思想认识还需深化

高职院校学生升学压力不大但就业压力较大,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主要看学业成绩、专业技能、荣誉奖项和气质形象,对于健康情况主要看体检报告,除非特殊行业很少会有体能或身体素质测试。这使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忽视公共课,尤其是忽视公共体育课成为一种共性。学生关注的是体育不挂科、顺利毕业,体育教师关注的是不出教学事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关注的是专业建设的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均没有把公共体育教学和高职生的身体健康、意志锤炼、人格完善等长远育人目标结合起来。长此以往,既不利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教师队伍素质还需提升

快乐体育理念先进、模式先进,对学生发展有很多好处,但要有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需要教师统筹抓好教学、环境、教材、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现在部分教师对于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分析学生特点、如何做到深度融合等还不够了解,而且本身也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快乐体育的有效开展。

(三)专业成长保障还需夯实

推进快乐体育教学不是一时之事、也不是权宜之计,因此,必须有较为稳定的制度保障才能见到实效,保证长效。但当前各种教育资源紧缺,在分配上又严重倾向于专业教学,导致对快乐体育教学的资源分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快乐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快乐体育实施路径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快乐体育不仅在国际上成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思潮,而且在我国日渐流行、获得认同。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快乐体育教学实际,针对快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探索、积极思考,提出如下实施路径。

(一)理念为先,让快乐体育深入人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指引着教学行为,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尽快普及快乐体育理念是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加大快乐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把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初衷等融于内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认同、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各方的正确认识,指导快乐体育教学的常态化实施。尤其是高职院校应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快乐体育方面的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让教师对快乐体育开展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了然于胸,使之拥有开展实施快乐体育的内在主动性。

(二)教学相长,让师生融合成为常态

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培训,特别是快乐体育、学生发展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育更多懂得快乐体育、认同快乐体育的新时代体育教师,为高职院校快乐体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体育课程的参与意识,通过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体育教学成为双方互动、共享共有的快乐体验。因为,快乐体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深层理论基础,这一理论重视激发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凸显个人价值,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所以,为达到快乐体育的育人目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善于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推动体育教学,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建构师生融合、教学相长的快乐课堂。

(三)全面创新,用灵活的方式提升实效

快乐体育的基础是快乐、本质是体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快乐体育不应该有固定形势、规范模式,只要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只要学校、教师、学生达成一致,教学方式就完全可以灵活多样。从通常意义来讲,实现快乐体育教学,经常会采取情景教学、游戏教学、体育竞技活动等方式开展。这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按照这种理论,学习者的知识习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中构建而来。所以,在情景、游戏或带有竞技性质的体育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更有利于他们体育知识的习得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提升[4]。

(四)落实纲要,多方合力提升学生素质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做出更明确的要求,为快乐体育模式的形成与实施奠定基础。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快乐体育时,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将快乐体育当作基本理念,将体育快乐当作基础追求,实现学生成长、体育教育的双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公共体育教学,应该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教师应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切实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职学生也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快乐体育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快乐体育教学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高职院校体育内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同时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继续探索,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猜你喜欢
理念院校高职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