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策分析

2020-01-10 03:36王长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周 瑜 王长海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意识形态是国家、集团、群体的社会政治纲领,代表的是国家、集团或群体所独有的思维、思想及观念,而主流意识形态则在不同的社会单元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实践,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是指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责任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指导和教育。在微观层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实践能力;在宏观层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又具有夯实国家人才基础、输出社会建设动力源的重要意义。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意识形态的产生以国家和社会为基础,是国家政党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提出的独特且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从国家利益、集团利益出发,既反映出国家与集团的思想动向及行动路线,又能够为国家和集团行为的产生提供理论指导[1]。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党的领导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延伸。总结来讲,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被充分融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时被国家公民所信奉,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挑战

第一,教育对象复杂化。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于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其思想、言论更为自由,“个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2]。不同学生个体成长环境不同,在面对外部思想的影响时,其反应及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部分学生存在思想极端、缺乏政治信仰的问题,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些不良意识、行为均需要通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来化解。

第二,教育环境复杂化。互联网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加速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和思想相交融,使现代社会环境越发复杂。这部分影响可视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外部影响,相比新思想流派,其具有更强的不可控性。因此,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必须实时关注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变化,及时开展引导工作。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策

(一)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案优化

1.内容优化

第一,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同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引入新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因此,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教育内容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出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使教育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使学生成长与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第二,教育内容紧贴实际生活。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脱离实际的特点,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强,导致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普遍缺少重视,能够产生的教育效果非常有限。新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除了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还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找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合点,引入更多与生活高度相关的案例,理实结合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基于网络平台,带领学生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中青年个体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该如何实现、如何协调,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规范自身言行、调节个人思想,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效。

2.方式优化

有学者提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依次经历情感共鸣、理论认识、思想转变、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等环节,深度层层递进。在具体教育中,可将上述环节与学生具体年级相对应,划分学生各成长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任务,进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4]。

大学生群体基数大,不同教育背景、成长背景的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为突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教育方式的优化应集中在差异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上。要依照一定的特征要素,对大学生做群体性划分,进而分层次开展主流意识教育工作,以实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统一。

考虑到分层教育的可实施性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连续性,选取性别作为横向分层指标、年级为纵向分层指标,对同年级的男女生群体开展差异化教育,并依照学生年级上升,对教育方式、内容、深度等进行调整。例如,对同一事件展开评价时,女生的感性思维意识更强,情感更细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对女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更适合从情感教育出发,采用以感性为主的教育方式,挖掘教育内容中的情感元素,强化女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男生则理性思维意识更强,擅于从逻辑、理论的角度出发把握客观事实,其在进行客观判断时,更看重逻辑上的合理性和理论支撑的完善性,因此,对其的教育应注重理论逻辑的传输,从宏观层面出发开展案例分析、评价等教学活动。

3.途径优化

教育途径决定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当代大学生生活多姿多彩,为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性,教育途径的选择也要采用大学生普遍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多样化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例如,与区域党史博物馆、先进社区、公益性单位开展教育合作,将以上社会单位发展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训基地,分时段、分批次让学生到相应的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如进行党史博物院公益讲解,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之前,首先要对博物馆的发展建设背景、馆藏资料等有充足的了解,这部分工作可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完成;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向其他游览者讲述博物馆故事、讲解党建知识,对党的思想精神、优良作风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学生自主输出中产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往往是其他被动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公益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以文案、视频、PPT等方式总结自身收获及感悟,再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二)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技术创新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有弊,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技术创新,要求教育者明确网络环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改变与影响,进而牢牢把握网络阵地,能够将网络环境转化为一种可控、高效的教育工具,常态化应用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环境,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第一,把握网络阵地。例如,合理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渠道,不定期向学生推送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文章、视频等;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需求及特点,向其推荐高质量、权威性的官方平台、网站,鼓励其通过权威性渠道获取网络信息,以规避网络环境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加强学校微博、贴吧等公开平台的管理,结合学生个人微博、微信等,多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舆论风向引导。

第二,搭建网络平台。开发专门服务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平台,如由学校“明星教师”开展线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直播小课堂活动,或制作专门用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视频,传输至学校微信、微博公众号。为提高学生黏性,可定期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组织话题讨论、主题征文及摄影比赛等活动,使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进而确保在网络平台内推送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顺利接收。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案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技术创新,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特点出发,搭建完善、适用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提高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