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型麻风伴II型麻风反应一例

2020-01-10 05:3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麻风右肺压痛

杨 琴 周 健 马 路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3

随着新发麻风病例的逐渐减少,部分医疗机构临床或病理科医生放松了对麻风的警惕性,导致临床上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现报道一例漏诊病例,并总结经验,为今后麻风早期诊断提供借鉴。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发热、全身红色结节样丘疹6个多月,就诊于贵州省某医院。6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6℃,发热时伴头昏、干咳、心悸、流涕不适,予对症降温后可好转,随后全身逐渐出现红色结节样丘疹,以四肢为重,不痒,有压痛,红肿,自行破溃,流出黏稠血水,愈合后残留淡紫色点状色素沉着。患者自发病以来无瘙痒,无盗汗、咯血及胸痛。患者因上述不适症状以及肺部CT:右肺上叶磨玻璃影,右肺多发结节状模糊影,双肺下叶多发纤维化灶,已在当地医院按结节性红斑并感染、双肺肺炎等疾病诊治2个多月,在此期间,曾行2次皮肤病理检查,抗酸染色均阴性,反复使用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具体用量不详,病情未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该院邀请我中心皮防科参与会诊。

既往史:1年多前,患者曾因 “EB病毒感染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住院治疗,现已痊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吸烟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磺胺及青霉素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9.1℃,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25/73 mmHg。急性病容,心、肝、脾、肺、肾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轻度浸润,双侧眉毛、睫毛脱落,全身皮肤见散在红色结节样丘疹,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红肿,不痒,有压痛,部分表面有水疱,部分结痂及色素沉着。周围神经检查:双侧尺神经增粗,无触痛,无可见畸残。颌下淋巴结区、腋窝淋巴结区及腹股沟淋巴结区压痛,但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3)。

右腰部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层血管周围及脂肪层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大片状浸润,血管壁水肿,部分区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未见神经支(图4),抗酸染色:6+,杆状、断裂状(图5)。

临床结合实验室检查,患者被确诊为瘤型麻风,伴II型麻风反应,给予多菌型联合抗麻风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服用沙利度胺抗II型麻风反应治疗,一般初始剂量为200 mg/d,日2次,在3~5天内增加至300~400 mg/d,症状控制后,每周减量100 mg,直至25~50 mg/d,然后维持至痊愈,如有高热者,可加用泼尼松,同时进行麻风的联合化疗。

猜你喜欢
麻风右肺压痛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浅谈麻风病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