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地方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研究

2020-01-10 06:35康碧霞
课外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惠安研学旅行

康碧霞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100)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以教基一〔2016〕8号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正式出台,给研学旅行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新鲜血液。特别是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研学旅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部编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还是要防止过度的操练。”“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重建“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体系。而如何把核心素养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呢?除了教材、课堂,小学语文专题研学旅行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把小学语文与研学旅行有效融合?采用哪些有效策略对小学语文研学旅行课程进行设计?笔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一、以红色教育为纽带,开展地方语文红色研学活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最重要的编写理念。“立德树人”不是“贴大字报”“举大旗”,而是隐性的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立德树人”,达到“无声渗透”的效果呢?小学语文研学旅行不失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之一。要把小学语文教材与研学旅行有效融合在一起,“立德树人”就是最重要的融合点。

笔者尝试挖掘本地红色研学资源,与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材有效融合,开展以“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小学语文研学活动。

笔者在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时,特别设计了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这一单元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灯光》等课文。这些课文虽然体裁、题材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革命传统的主线。因此,笔者教学完这一单元,特别设计了与课文能有效融合的研学旅行活动——“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旅行活动。活动设计以“惠安解放军烈士庙——施琅将军陵园——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净峰寺弘一法师纪念室——涂寨卢明堂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研学旅行路线。为避免把研学活动开展成“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也为了避免研学活动脱离语文的现象出现,笔者设计时注重以下策略。

(一)以任务为驱动,开展研学活动

研学旅行不是单纯出去旅行游玩,而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笔者设计红色主题研学旅行就以任务为驱动,每个学生有自己在研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如学生到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旁边的“惠安革命烈士纪念碑”时,笔者设计以下任务:纪念碑为了纪念谁、为什么要纪念他们、纪念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学生通过完成研学任务,明确该纪念碑是纪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其碑顶由五星及枪头构成,碑身筑成飘扬的旗帜,碑座由花岗岩石块砌成长城模型,整个纪念碑体现了“火种不灭,红旗不倒”的革命理念。研学旅行意在“研”和“学”,旅行只是研学的载体。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学活动

笔者设计研学活动时,把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设置组长、副组长、摄像、记录等专职岗。组长负责统一管理本组的活动,特别是小组活动的安全。研学旅行的第一要务是安全,确保学生安全地参加活动。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研学活动前布置的任务,并准备回到语文课堂之上展示小组研学活动的成果。如笔者组织学生参观惠安解放军烈士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学活动。小组在研学活动前,做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如有的小组分工如下:拍照摄像、文字记录、采访等,其中一个成员专门负责记录抄写惠安解放军烈士庙里的对联,另一个成员专门记录这27位解放军烈士的故事。还有一个小组以专题探究形式开展:惠安解放军烈士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庙”的原因;探寻惠安解放军烈士庙解放军感人的故事;探寻惠安解放军烈士庙的修建过程。

(三)以语文为元素,开展研学活动

小学语文的研学旅行要以语文为元素,其指向是语文核心素养。研学旅行中照样可以落实语文读写听说的训练,还能在“研”和“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笔者组织学生瞻仰涂寨卢明堂革命烈士纪念碑时,提前布置了以下语文任务:一是以《我眼中的革命烈士卢明堂》为题写一篇作文;二是采访卢明堂烈士后人,了解卢明堂烈士的光荣事迹。这些语文元素在研学旅行中绽放出其魅力。学生以语文角度来开展研学旅行,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二、探寻惠女精神,开展地方语文研学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语文就是实践性极强的“行走中的语文”。惠女精神是惠安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笔者组织“惠女水库——惠安县文化馆——大竹岛——大岞避风港——大岞海防民兵哨所”惠女精神研学旅行活动。该研学活动旨在学习惠女精神,即“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精神,并把这一研学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如学生到惠女水库,参观惠女水库全貌、惠女水库纪念馆、惠女雕像等,还品读《惠女水库放歌》《惠女颂》等歌颂惠女精神的诗篇,了解惠女水库建设历程、地理特点、库容等情况。学生通过这一研学活动深切感受到惠安县广大劳动妇女“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精神,并以这一精神鼓舞自己。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在研学中认真看、认真听,还要认真记录文字、图片材料。研学结束后,学生按照小组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为减轻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负担,每个小组按照研学地点进行分工作业,并于语文课堂上展示。如一个小组研学大竹岛后,把自己小组拍摄的图片配以文字做成PPT,在语文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大竹岛风貌、八女跨海征荒岛的故事,探访独守孤岛23年的泉州版鲁滨逊,谈参观八女岛的感受等。

惠安还有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与惠安地域文化有效融合。如惠安石雕、木雕、烙画、惠女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极具惠安特色风味的小吃。学生在这些研学活动中,不仅看、听、吃,还自己亲身体验一些非遗项目,如烙画,还用笔、手机记录下研学的精彩及感受。

总之,小学语文的地方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其指向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设计者要在研学活动中注意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更要避免语文化的研学活动。研学旅行活动要成为“行走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堂与地方研学旅行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惠安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惠安公司以贴心服务拿下外贸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