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再思考

2020-01-10 10:25李值斌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分层物理班级

李值斌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 广东深圳 518000)

一、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基本观点

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理论认为,物理课堂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每堂课上各有收获。

传统的分层理论对教师大体上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能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教师能将大部分课程分成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在同一堂课上组织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差异的学习。

二、对传统分层教学理论的思辨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必然现象,分层教学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新课标下物理课程标准也指出,物理课程要实现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得到不同发展。这样的目标是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作出的。尊重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必须接受并实践的行为。然而,要按照传统的分层观点,在同一个常规教学班级,同时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实属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实际教学实践中,并不能真正实现。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到底有哪些课程适合在同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分层教学?一般来说,物理课程可分为概念课、分组实验课、综合应用课(习题课)等。不同主题的课程,要求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个人认为,概念课和分组实验课,就不适合在一个常规班级进行分层教学。譬如“压强”这节概念课的设计,一般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学生充分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学会简单应用。像这样建立物理概念的课程,怎样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又如何分层组织学生学习呢?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习题课适合在同一个班级分层教学。

其次,在同一班级,同一学时内,教师又如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有分层理论这样描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应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学中应给甲等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和自主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乙等生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上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他们高效掌握更多知识;对于丙等生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减低难度。

上述描述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显然只是理想状态,每一节课只有45分钟,试问,教师又怎能同时与甲乙丙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呢?教师又怎能保证全体学生都是高效学习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上述课堂行为。

分层教学应有的课堂模式是什么?教师组织一堂课,如同主持人主持一档节目,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任务。从内容上讲,大多数物理课堂适合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从组织形式上,一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验与探究为主线进行教学。这些基本的授课模式,就决定了物理课堂设计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主体。而传统的班级分层理论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课堂模式,让甲乙丙三类学生同时都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无分身之术,勉强为之必将是一片混乱。

三、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新思路

我们既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又要追求课堂高效。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必然是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常规分层理论试图通过传统课堂的分层教学来解决这个矛盾,但事实上是难以实现的。既然常规课堂教学并不能有效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那我们是不是就否定掉分层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呢?当然不是!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了有效探索。当前,值得推崇的应该是“走班式”分层教学。本文就“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理念、意义、可操作性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理念

首先,“走班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准备,学业水平等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必须是以学情为前提,这样既能实现目标明确,又能实现主体明确。同时,各个层次的班级,都必须遵循共同的原则——以人为本,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走班式”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走班式分层教学都有巨大的价值。从学生层面,走班式能真实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从教师层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面对相对一致的学生,制定更明确、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无论是概念课、实验探究课、还是习题讲解课程,教师都可以创设更高效的教学过程。

(三)“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学生进入到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走班式”教学应该是从学校层面进行整合的教学行为。学校可以考虑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物理“走班式”上课。事实上,对于有十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从教务排课的角度来看,并不困难。对于教学班级比较少的学校,可以将数学与物理两科整合考虑,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实施走班式教学。

总之,传统的班级分层教学属理想状态,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教师没有三头六臂,并不能完美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进行有效学习。所以,“走班式”分层教学是非常值得各个学校探究的一种课堂组织模式。这种“走班式”教学,不是轻视后进生,相反,“走班式”分层教学对后进生的作用更大,因为这些学生在常规的课堂经常是处于拖累状态,以至于日复一日地浪费时间,进而对学习物理彻底失去信心。着眼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准备状态进行高效教学,恰恰是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因材施教原则的高效教学行为。

猜你喜欢
分层物理班级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有趣的分层现象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处处留心皆物理
雨林的分层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