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与实践

2020-01-10 18:28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保和丸朱丹溪名方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浙派中医”代表人物,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对小儿体质理论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朱氏有关胎养和养儿理论,讫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对儿科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以及经典名方在儿科的应用,足以表明其对儿科学的突出贡献和医学造诣。兹具体阐述如下。

1 创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朱丹溪提出的著名学说,在对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的认识上,朱丹溪说:“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格致余论·慈幼论》)“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丹溪心法》卷九十四小儿门)提出了小儿生理病理观。明代万全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影响下,提出著名的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生理病理特点,又称为“脏腑说”,沿用至今。

笔者在“脏腑说”指导下,针对0~3岁婴幼儿提出了“两体论”的观点:其一,将小儿体质分为平衡体质和偏颇体质;其二,偏颇体质中又包括偏心肝有余(热体)状态和偏肺脾不足(寒体)状态两大类。同时,编制了“0~3岁婴幼儿生理状态辨识表”,为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提供了体质辨识工具和方法[1]。

2 发展胎养及小儿养护学说

关于胎养,朱丹溪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格致余论·慈幼论》)提出胎儿与母体是一体的,母亲的体质会传于胎儿,只有孕妇饮食起居有节制,才能确保胎儿的发育正常。在《格致余论》记载的许多病案中,都反映出朱丹溪在诊治幼儿疾病的时候,很注意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及身体健康情况,并用于指导诊断和用药。张薏等[2]在朱丹溪胎养学说的启发下,通过411例不同体质的孕妇在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孕期偏实热及偏痰湿的产妇与平和质的产妇比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高。得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受孕妇的中医体质类型影响的结论。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慈幼论》中对于小儿养护也有很精辟的论述,十分注意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提倡薄衣、节食养护等保健理念,如孩子不能穿皮毛和丝绸衣服,下体不宜衣着过暖,以防损伤阴气;不得食用热性及难以消化的食物等,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 创制名方应用于临床

朱丹溪对小儿疾病诊治经验进行了总结,创制了许多经典名方,笔者就临床常用之保和丸,谈谈自己的应用体会。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九十四小儿门开篇就提出小儿疾病常见的病因病机与病位:“乳下小儿,常多湿热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朱氏在临床十分注重湿热、痰热和食积致病,保和丸就是朱丹溪治食积名方。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积聚痞块门,由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组成;主治一切食积。其药性平和,又能和胃,故以“保和”命名,可作为儿童家庭常备药物。《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儿又“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家长常过量哺育,伤及脾胃,乳食积滞,郁久化热,内伤致病。正如张景岳所说:“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笔者认为,保和丸不仅是食积要药,实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用药。大安丸(《丹溪心法》卷五秘方一百门)是保和丸的姊妹方,就是在保和丸基础加上白术二两,如为脾虚夹食积者用之更为贴切。

综上所述,朱丹溪位列“浙派中医”四大医家之首,他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丹溪学派。笔者研读《格致余论》和《丹溪心法》有关儿科学的内容,仍有很大启发。学经典、做临床,吾辈尚需努力。

猜你喜欢
保和丸朱丹溪名方
朱丹溪拜师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瘟疫苦难中走出的名医名方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朱丹溪治病惩恶两不误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古代名医朱丹溪的治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