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与数学长作业的有效结合

2020-01-10 10:25鸿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作业探究

肖 鸿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600)

一、小学数学长作业的特点

(一)主题趣味化

小学数学长作业的设计以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为主题,以此引发学生好奇以及探究的欲望,主题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内化为学习兴趣。但传统的短作业不具有直接兴趣,而是让学生产生间接兴趣,让学生在机械繁重枯燥的氛围内进行统一不断的训练,直至兴趣消失殆尽,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没有任何兴趣,甚至由于不断枯燥的练习,厌恶感也逐渐增加。

(二)内容探究化

从作业的内容上来看,传统的短作业倾向于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局限于学科本身机械式的练习,大部分知识只是被动地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无法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做到灵活运用。而数学长作业是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将枯燥的知识点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突破点,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处。

(三)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短作业在评价方面主要以分数为主,形式单一,评价也不全面,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及积极性。而长作业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融为一体,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优点与劣势,从而进行针对性、高效率的提升[1]。

二、设计小学中低年级数学长作业

(一)创设数学情景

相对来说,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是很成熟,面对抽象、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要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特征。通过长作业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

(二)融入生活实际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的接纳程度就越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强的亲切感。因此,在设计数学长作业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并架构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数学长作业,这样既能使数学知识贴近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也能充分展现数学的原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生活化的教学角度出发,创设利于学生思考、探究、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生活中的小数”时,可以请学生去超市记录一些商品的价格,并模拟超市来一场购物游戏,在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充分利用发挥现实生活中的资源,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2]。

(三)注重实践操作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引导学生设置可行的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调控,避免学生出现探究方向错误或被动参与活动的情况,并引导他们详细记录实践过程。同时,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时,可以设置长作业,请学生记录绿豆芽发芽的全过程,根据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对统计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3]。

(四)开展评价总结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长作业的设计,还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在知识点讲解后开展评价总结,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解题问题的思路、效果及质量等。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思考,不断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布置具有生活化、探究性、可操作性的长作业,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形成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采用长作业还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