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管理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20-01-10 10:25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深度目标内容

余 玲

(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小学 重庆 462460)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强化了“为学而教”的理念。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不仅要关注知识增长,还要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要考虑便于教的策略,还要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在课程实施上,教育管理者要深入研究操作层面的问题,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优化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倡导“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重心”的新型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探索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评价体系[1]。

一、建设“学”的资源,为学而建

建设“学”的资源是“为学而教”的基础,即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视角,思考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应提供怎样的教学支持,以促进“学”的境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一)制定学习目标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要研究一节课学习起点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层次,研究课标和教材,但目标不是从教参里来,而是从学生中来,教师应梳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惑,并结合本学段学生应到达的目标,进行筛选和整理,制定准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

(二)选定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要从关注“教的内容”转向关注“学的内容”,“学生需求”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不仅要考虑课程学习的需要,更要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成长规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从学科课程出发,拓展、整合课程资源。

(三)选建学习工具

选用学习资源,做好学科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件、微课、优质课视频、学习单等)建设,做好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媒体技术的合理选择,课堂上媒介技术的运用要树立“更高效、更健康”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学习、深度学习的视角,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手段与互动媒介。

二、教师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引发学生深度的“学”

课堂研究的是“学”,但着眼点是“教”,是教师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而引发学生深度的“学”,我们要清楚想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获得什么,发展什么。

(一)学习环境支持

营造安全与信任的学习环境,增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倾听、用心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灵活调整,善于将“生成”转化为新的学习活动抛给学生,引发再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的生成出现后,教师要甘当课堂的配角,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把舞台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呈现更多的精彩。

(二)学习技术支持

树立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可视化、信息源作用,合理运用技术辅助教学,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三)学习目标支持

目标确定与相应的评价矫正。研究如何确定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改变,即研究一节课中学习起点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层次。研究如何制定适切的、可检测的目标,把目标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中,通过有效活动的完成,达成目标;既保证学习的有效,又克服教师“满堂问”“满堂灌”,学生“满堂答”的局面,教师在其中只是组织和引导,在必要处讲解和点拨,做到“让学”,改变课堂生态。

(四)学习内容支持

学习内容及相关资源的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仅要聚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整体研究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和育人价值。

(五)学习策略支持

课堂中对学生全程学习活动的关注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能力水平发展的规律,创设学习情境,合理架构学习“阶梯”,学生在听教师讲课前先对所要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思维潜能,让学生历经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规律去教,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发展。

三、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深度“学”而评价

教育中的评价是一个搜集、解释、记录并运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的过程。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包括建立标准并提供反馈。通过评价,知道预设的目标是否已经达成,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2]。

(一)评价匹配目标

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与目标紧密相关,评价方面要集中,始终围绕目标是否达成进行。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包括建立标准并提供反馈,使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活动,知道学习的达成度和努力方向。

(二)评价全程跟进

适时、适切的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评价过程是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检测目标实现情况的过程。让评价成为支持学生每个阶段努力的动力,营造积极主动的向心力和学习场。关注过程,重在反思改进。

(三)评价主体多元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和执行,形式为自评、师评、生互评、小组评等。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发展。“为学而教”的课堂,要根据不同内容学习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教师评价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课堂评价的主人应该是学生。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生生间的互帮互助,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让评价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四)评价方式多样

评价对照学科标准设置,体现出科学性。使用测验、问卷、观察、访谈、档案袋或其他表现性评价。

猜你喜欢
深度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主要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