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方法浅见

2020-01-10 10:25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心论新课程师生

刘 琳

(重庆市渝北区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1120)

互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泛提倡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升华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形式,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式。互动教学尤其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为了深化和改进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笔者就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切实转变观念

(一)改变僵化思想

教师,尤其年龄稍大的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无疑形成了多年的习惯和经验,要立即适应新课程教学,改变传统观念,研究和实施有些陌生的互动教学方法,还真是勉为其难。他们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有抵触情绪。对此,只有要求他们不断培训学习,彻底认清新时代教育的育人方向,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分析“教”“学”矛盾

教师要善于分析“教”与“学”的矛盾,明白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性。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现有多媒体、网络等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逐步降低,语文“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加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角色。

(三)抛弃“教师中心论”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指挥学生行动、控制教学过程的权威性人物和身份出现,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轴心地位,几乎一切都是围绕教师转的,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者。但新课程教学观要求课堂要具有民主与和谐、竞争与合作的氛围,显然,传统上的教师中心论就受到质疑,教师的中心地位应加以改变。教师应把自己看作职业上的教师,人格上的学生,学生中的语文学习优秀分子,而不是一个神圣的语文知识灌输者。

(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要求课文只是一个信息源,教室只是一个课文信息探索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该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课文分析成果的共享者,既然这样,语文课堂教学行为、语文教学内容、师生面对课文的身份都应该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一泓活水,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教学气氛的学习环境。要创设这样一种环境、一种气氛,必须首先改变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中心论”,乃至教材中心论和课堂中心论。改变“教师中心论”,教师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刺激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激起学生你追我赶的热潮,一种群体合作、个体竞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就不难形成了。

二、运用互动教学技巧

(一)建立感情引发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关心学生,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学科感兴趣,从而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对语文学科的喜欢。这样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语文课堂氛围和谐了,学生感到没有压力了,师生自然就互动了,学生就能积极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多角度教学引起互动

引起互动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注意多角度考虑教学方式,就能引起互动。引读,引读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对文章展开朗读,使学生在文章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和生词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话,对话形式是在学生朗读课文和学习课文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表达出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评价,高效的互动式课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进行评价等更加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种形式展开互动

展开互动也有多种形式。如寻找问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预习、阅读是对知识的原始积累,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但发现问题则是知识的外显。教师不是直接讲授什么,解释什么,而是设法引起学生主动发现课文中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产生思想火花,并积极讨论。如情景表演。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里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将课文里的情境再现出来。怎么再现?那就是表演互动,个体表演或团队表演都可以,还可以由他们自己导演,评价表演情况是否符合课文情境,通过表演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内化。

综上,只要教师真正认识到转变观念的必要性,就会主动探索语文互动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逐渐将这些模式和方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中心论新课程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辩证架构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身份的探寻
成德同城化背景下德阳旅游特色小镇的改造与提升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