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1-10 10:25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圆柱分组数学

吴 媛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 276500)

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构建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的同时,适当规避传统教育理念的短板。教师可以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缺点和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优差情况,将生本理念融入课堂,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效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开发学生思维[1]。

一、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生本课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喜欢的事情相结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

例如,讲解“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用视频或flash动画把圆柱的展开图展示给学生,圆柱拆开就是两个圆、一个长方体。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了解到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只需要计算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就可以。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计算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而对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点一遍一遍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加交流机会

创设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身边的实例进行展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师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之中,还应该根据现实生活应用和资料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学习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会对他们学习数学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

例如,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包含哪些信息,之后通过视频揭示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让同学们自己解答,并说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之后告诉学生: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活跃,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进行班级分组学习,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先给出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做到分组科学合理化。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题目产生的疑惑,或者使自己无法理解的解题条件,然后通过组内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和义务,强调每个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在小组内滥竽充数。

例如,讲解“时、分、秒”时,教师板书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之后在PPT上引出问题:小明从家离开是七点三十,七点四十五到达学校,问经过了几分钟?按照学生提出的不同疑问,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在交流和讨论之后,让每个小组回答自己解决了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并分析未解决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式。信息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要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本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借此训练学生,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圆柱分组数学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