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习作资源 提升读写能力站位
——以统编版十册二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2020-01-10 10:25陈雪利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资源

陈雪利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 浙江台州 317525)

单元习作资源是指在新版小学高学段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最后都会出现的“习作”板块,是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最佳资源。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培养一直被忽视,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不均衡,出现了习作词汇匮乏、阅读兴趣降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单元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十分重要[1]。

一、小学语文运用单元习作资源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重要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提升,将读与写结合、写与说结合、听与读结合,给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教学亮点和新面貌,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重要性。

新版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新增了“习作”板块,这不仅是国家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更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便利。教师围绕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课文设置教学方向,利用“习作”板块将语文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运用单元习作资源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单元主题,用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不知道该写哪些题材、哪些主题、在写的过程中用什么素材等。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阅读不够深入、阅读效率低、阅读不够仔细,一目十行、只了解了大概意思,这样当然不会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深入阅读,以此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传统文学四大名著中的节选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写作方式与现代文学写作方式的不同,并观察文中对人物、场景、事件的描写,从中抓住可利用的写作方式与词汇内容,进而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

(二)结合单元习作,用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解决了“怎样读”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虽然教材上每单元中都有独立的“习作”板块,但教师也不能太“拿来主义”,要以“习作”为起点,结合语文阅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让学生既“有东西”写、又能“用这个东西写”,掌握多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技巧,灵活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知识。

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读后感,很多学生在阅读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后,觉得自己写读后感一定要辞藻华丽、别具匠心,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情感流露,得不偿失。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真实感受进行描写,如在阅读中对哪些段落的感触最深,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哪一个人物,认为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有什么差异,以此充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进行课外延伸,通过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教师想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必然要适当拓展教学范围,结合单元习作资源进行课外的阅读与写作延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同时用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写作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长久的语文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例如,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深入老虎出没的山林之中,只为能写好“武松打虎”这一段,可见细致的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观察作业,采取趣味写作的方式,请学生在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仿照四大名著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练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观察能力,又能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运用单元习作资源进行读写结合能力培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重点是让学生“愿意写”“愿意读”“会写”“会读”,要充分激发学生进行语文读写结合学习的兴趣,突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配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和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学习乐趣,进入到文学知识的海洋中,为学生未来长久的语文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