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0-01-10 10:25赵艳涛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探究

赵艳涛

(黑龙江省明水县第三中学 黑龙江绥化 151700)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毋庸置疑,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条。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有的时候做事全凭喜好。笔者从事初中教育多年,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就会对该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导致该学科成绩偏低而产生偏科现象。所以,如何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也就是喜欢这门学科,就成为我们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针对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化学,对化学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巧设悬念

悬念是对于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办法或答案时的一种期待、紧张、焦虑的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渴望、企盼的兴趣来源。在化学这一学科中,有很多新奇的实验现象,有许多学生所不了解的科学史实,还有许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化学这一学科还是很有特点的。据此,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学科特点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绪言”时,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节化学课,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烧不坏的手帕”,用70%的酒精浸泡棉线手帕,点燃后看到手帕迅速燃烧起来,但过一会儿就熄灭了,而且手帕完好无损,这与日常生活中或者他们原有的理念是相悖的,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同学们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变色的化学”,在一张白纸上用一种无色液体写上“化学”两个字,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化学”这两个字变成了红色,像变魔术一样。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授化学的发展史、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化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时,效果就会好很多,其实很多化学课都可以设计悬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诱导探究

诱导探究本身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在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来学习化学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燃烧现象,然后再去演示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同样,在讲解铁生锈的原因时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实践

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在中学化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如燃烧现象,铁生锈,呼吸现象等,家庭厨房中也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物品,如小苏打、纯碱、白醋、铁制炊具、玻璃、陶瓷等,还有各种食材中所含的丰富的营养素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些化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更高的兴趣,达到学好化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例如,学习“空气”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当地冬季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数,并思考:造成当地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另一个任务——给当地政府写一封信,在信中写出自己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建议。同样,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也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并布置如下问题: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来自哪里?附近的水域是否存在污染情况?如果有,调查一下污染源是什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亲力亲为,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树立从现在开始就要节约、环保的想法。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用品验证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知识的掌握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完第六单元“碳”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两个小实验,一是用一个小瓷碟放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去收集炭黑,并用手去摸一下,感受炭黑的细腻光滑,了解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的道理,还能意识到我们在使用燃料时,要让燃料充分燃烧,目的是充分利用燃料,节约燃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样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许多学过的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另一个实验是设计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原料是小苏打、白醋、蜡烛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小苏打和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燃烧的蜡烛熄灭的现象,从而产生兴趣,加深印象。

四、多加鼓励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从不吝于对学生的表扬的。教师通过语言的直接表扬,动作的鼓励,哪怕是一个欣赏的眼神,不失时机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时,有的同学会提到是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并引导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多使用直观的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能听到教师单调空洞的讲解,那学生很难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但是如果能让某些化学知识直观化,学生可能会更加感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原子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子原子的模型,再加上形象的讲解,一滴水中有那么多的水分子,需要十亿人日夜不停地去数,要数三万多年才能数完,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分子原子的小。再者,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条件去完成每一个实验,让化学课堂更加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生涯中,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终身学习,除了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课堂讲授技巧,最重要的还有自身的修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喜爱之情,同时让每节课变得生动,老师的幽默诙谐会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很复杂、特殊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教学过程中我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潜心钻研,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未来着想,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