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2020-01-10 10:25季群英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李白古诗古诗词

季群英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曹宅初中 浙江金华 321031)

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古诗词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文化涵养。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1]。

一、讲述诗词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诗词的理解非常考验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古诗用词凝练,浓缩了诗人的诸多情感,需要学生对诗词进行细致推敲,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诗词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古诗词转化为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事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2]。

比如,学习《使至塞上》这首诗时,我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赏析。讲到诗人和友人在边塞相遇,却只能通过友人给家中亲人捎信带去问候,自己却不能回到故乡。诗人内心无比煎熬,只希望友人能够将自己的思念传达给家人,让他们放心,自己一切都好。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之后给学生拓展,古诗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以思乡为主题的诗篇:在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大多只能以书信传情达意,在送别时折柳以示挽留,通过动情的讲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古人的相思之情。同时拓展古人表达送别、思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送别文化。

二、吟唱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阶段学习的很多古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被用来吟唱的,在古代,很多古诗被直接用来编曲填词,成为传唱一时、脍炙人口的名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吟唱古诗,通过吟唱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吟唱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喜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吟唱古诗,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相关人物及其蕴含的情感,能让学生在更好地把握古人吟唱的感觉的同时,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内涵。学生学习吟唱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曲词文化的学习。通过吟唱古诗词,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高[3]。

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在学完这首元曲之后,我带领学生学唱了这首元曲小令中的绝唱。吟唱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给学生详细讲述了这首小令的感情内容,再辅之以吟唱,带领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断肠人在天涯”的浓重乡愁,如此加深了学生对诗句字里行间情感的理解。我还顺便给学生普及了诗歌吟唱的技巧,帮助学生在了解古代曲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吟唱古诗。

三、古诗演绎,丰富学习生活

古诗的意境美不必赘述,很多诗词因而被用在剧情创作中。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对古诗进行再创作。比如,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扩写成一个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因为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古诗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文化内容,如此,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便更能抓住古诗的精髓。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往往会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感受古诗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实际地探索和了解,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比如,学习《行路难》(其一)时,学完这首古诗之后,我让学生根据在课上所学的内容,将古诗扩写,改编成一个剧本,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强烈的反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去查阅李白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及李白在酒桌上所用的酒杯餐具等各种细节,从而对当时的酒文化以及餐桌礼仪有了一定的了解。准备的过程加深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精益求精,仔细地揣摩李白的内心情感,在表演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将表演的重点放在了李白饮酒这一细节上。参演的同学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向其他学生清晰地展示了唐代的酒文化,获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寻求更多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语文学习不应该只是由教师照本宣科、死板地带领学生完成任务,而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古诗词自古流传至今,蕴含着独特的魅力,教师要做好文化的传承者,将优秀的古诗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对优秀的古诗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猜你喜欢
李白古诗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