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孝德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2020-01-10 10:25蒋盛菊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孝德教材语文

蒋盛菊

(重庆市铜梁区华兴实验学校 重庆 402560)

古书《孝经》中开篇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因此,在育人工作中应将孝德放在首要地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孝德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人们心中。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孝德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进行分析与传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孝德、重拾孝德文化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孝道教育,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而所有的美德都是由孝产生的,先是小孝,然后变成大孝,最后才能上升为孝德的高度[1]。

一、孝德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父母长辈过于溺爱

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是六个大人宠着一个孩子,以孩子为中心,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还有祖辈的溺爱,对孩子的孝德教育不够。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都会形成自我意识,很少考虑父母、家长的感受。在行为处事上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难以形成感恩意识。做事我行我素,对长辈不尊重,做任何事都要让父母迁就自己。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是孝德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家风发扬开来,而不应过分溺爱孩子,这样很难形成孝德意识。

(二)教师忽略孝德文化

教师都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但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有所差距,同一节课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一些教师只是注重教授书本内容,没有将孝德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分离了书本内容和语文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都处于萌芽时期,灌输什么思想就会长出什么果实,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孝德文化,在无形之中为培养语文素养方面打好坚实基础,而不是忽略孝德,死嚼课本内容[2]。

(三)学校缺少孝德普及

学校是学生在家以外的又一重要环境,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校风好坏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而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招生量和升学率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却没有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形成了一股重文化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对孝德教育理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德文化的策略

(一)诵读孝德经典诗文

泱泱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孕育了人杰地灵的中华文明,中华诗词享誉世界。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文学中,与孝德文化有关的也有很多,从刚学会说话时就咿咿呀呀地背诵《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论语》《三字经》《大学》这些经典文化中都蕴含着孝德文化。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德教育可以从诵读这些押韵合辙的古典文化中入手,每天都诵读这些内容,日积月累。例如,在教授苏教版课文的一个综合练习时,它节选自《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读到这里,教师可以提问:这两句话中涉及的两个人你熟悉吗?写的是他们的什么事儿?能看出来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样就会使学生联想到每天诵读内容,在诵读和积累的过程中了解了孝德文化并运用到生活中[3]。

(二)钻研教材孝德案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有限,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优化,充分挖掘课本中关于孝德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恩情。例如,《奶奶的白发》《第一次抱母亲》等反映亲孝仁爱的文章,感人至深。语文教师应该好好钻研教材,好好备课,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孝道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三)孝德文化与生活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所讲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孝德。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可以让学生交流文中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的感情,这样学生也可以讨论在生活中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过的事情,进一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培养孝德文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孝德文化的渗透,努力挖掘出语文教材中孝德文化的关联部分,在字斟句酌间,真正践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孝德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孝德教育内容的当代变革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