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020-01-10 10:25徐洪强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物生命细胞

徐洪强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 400013)

孩子们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无疑是最重要的。目前,高中生物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内容,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现在好多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开展了生命教育,然而这些还是不够,因为现在的教育方法单一。现在我们就具体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主要以实际生活体验或情感活动为主,促使学生反省自己与他人、自然的关系,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我国,生命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笔者从高中生物学科出发,开展生物社团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从生物教学内容出发,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探讨如何通过高中生物课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1]。

一、精心挖掘生物学科生命素材,渗透生命观念润物细无声

(一)从细胞分裂到细胞凋亡,从本质上认识生命的存在与规律

由于各种压力,加之思想简单,许多高中生表现出受挫折能力弱,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没有考虑过亲人对自己的期盼,更没有考虑过自己在亲人眼中的重要意义,总是认为遇到的困难不可逾越,过分夸大困难。对此,教师要通过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生命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存在有重要作用。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微观的角度带领学生走进细胞,走进生命形成之初。从最微小的生命系统——细胞讲起,一直到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层次性和关联系,同时生命系统不同于物理中的系统和社会系统,它具有自我代谢生存的能力,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物质运输和能量的变化,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系统观,也能让学生领略生命系统的震撼,迄今为止,哪怕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电脑也无法与之媲美,更别说认为地创造出一个细胞。细胞的分裂难点在于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的变化,笔者建议利用信息环境的优势配合徒手制作染色体模具进行合作探究,在探讨牵拉过程中染色体精细的复制与分配时,讨论“如果其中一条染色体牵拉时出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揭开答案的同时,也必然会惊叹生命形成之初是从一个个微小的细胞中的条条染色体无差错的活动中开始的,生命个体的形成如此复杂不易,唯有珍爱才能对得起自身上亿细胞马不停蹄的工作。通过审视,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探索的眼光看待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乃至细胞的凋亡,细胞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规律,人的生长发育也同样存在一定的规律,课堂中呈递的生命规律无时不刻都在渗透精密生命体的形成来之不易,不容半点差错,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生命体的存在与规律,敬畏生命[2]。

(二)从遗传和变异到生物体的进化和适应性,物种起源娓娓道来渗透生命教育

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转动,“生命”是生物课程逻辑的起点,认识生命世界是生物课程的核心目标。利用人教版高中必修二中的遗传和变异章节,挖掘素材,创造课堂条件,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现代生物进化论”这一章节,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从达尔文引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起源脉络逐渐清晰的同时,又在学生的思想中灌输了生命观念的进化观,“我是谁?我又是从哪里来?”从古到今,从现在到未来。又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例,我们在叹息的同时,应想方设法挖掘素材,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渗透生命观念,减轻类似现象的发生。例如,在教学《人类遗传病》这节课时,可以设置讨论模式,“如果在你的家庭中有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的孩子,你会如何看待他?”展开讨论,学生给出多种看法,有的消极,有的极端,有的积极,此时应引导学生,得了遗传病并不是他本人的错,他无法选择受精时基因的搭配、表达,从小便受到遗传病给他带来的痛苦,他是最大的受害者,比起歧视、同情,他也许更希望得到你们给他的平等相处。利用事例给学生心理巨大的触动,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培养学生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三)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热爱大自然要先培养系统长远的眼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主要从空间的维度拷问生命所处的位置,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复杂联系。例如,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从生态系统的组分出发,多样化的图片资源,给学生设定了许多幻想情境,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配合多媒体动画、视频资源,让学生遨游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感受不同生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物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力量,不同的生态系统又构成了地球唯一的生物圈,从一个渺小的生物个体到整个生物圈,让学生整体理解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通过生物社团集中研究研培养正确生命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科学史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在教学中的各个模块中都有体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热爱科学、永不放弃的求学精神,同时,对于科学家勇于攀登事迹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求学的斗志。社团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课本、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途径,对生命科学的概念、起源等系统知识进行搜集、整理,最后形成专题展览,同时对感兴趣的科学家之间的观点进行辩论,相互论证。通过学生各自的努力,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生命科学从起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充分展现历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感受生命、创造生命、认识生命以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3]。

总的来说,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生物教师不断研究用怎样的方法给学生怎样的引导,引导学生对生命多加了解,对不同生命加以欣赏,尊重与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中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生物生命细胞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第12话 完美生物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