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0-01-11 06:22张小会
科学咨询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法治

一、背景

2019年秋,国家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讲:这三科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统一编写的教材,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材主编鲁杰说:道德与法治,体现国家意志,承载重大历史使命,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现状

笔者教学此门学科已近四年。结合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看到的现状如下:一是家长认识不够。都认为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其他学科不重要。二是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内外作业马马虎虎亦或纯粹不做。考试时不审题,不检查,不愿思考,也懒于动笔;回答问题就草草几个字,或者回答“不知道”,然后就在考室里等着交卷。作为管理者,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考生动员会上,都要对非语数学科的答卷态度作特别强调。三是有畏难情绪。学生面对情景分析题、活动感想题就眉头紧锁,难字当头,尤其是表述能力较差的同学,就更是难以下笔。四是每年的考题宽泛灵活,用三分之二的题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对于每周仅仅两课时的学习,要想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运用,确实也有难度。五是可供教师借鉴的教学资源较少。统编教材全面覆盖时间短,与教材匹配的课程资源少,教师备课费时耗力。老师们时常感慨道德与法治课不好教,就那么几幅图,几句话,不认真备课,真不知道教学什么,还容易上成了看图说话课。

三、探索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面对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该怎么做呢?结合曾参加“武隆区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所思所感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备课入手,扎实开展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改变教学现状。

(一)以备课为起点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一堂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心中应有课标,有课程,有教材。

①把握学科特征。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养成良好品德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把握好学科特征,在教材的引领下,把生活中的情景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解读是非对错,领悟其间的道德准则的遵循或者违背的认识,以正能量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德向从善从美的方向发展。

②树立课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开展,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作为任教老师,我们要树立课程意思,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教学用书》、各册教材和教学设计用书。这些书能指明方向,给出方法。

③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目标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树立目标统领意识,做到目标设置合理,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开展,开发的资源助理目标的达成。拟定目标时,基于学情、基于教学内容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二)以活动为载体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随着时代的需要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切实把活动作为重要的载体开展教学,让每位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科素养。

①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五上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话题“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我们画家乡,探寻了的家乡的衣、食、住、行,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在六上第一单元《身边的法律》话题一“感受宪法日”。我结合德育处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我身边的宪法日宣传活动:学文件、看视频、读宪法读本、主题班会、网上知识竞答、主题演讲等。五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三课“我参与我奉献”,根据当前的抗击新冠疫情成果,制作爱心卡。这些活动,我们的课程回归生活,与学生生活的世界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质量,强化对学生生活的指导,凸显了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

②活动形式多样,且符合年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根据年段设置不同的活动。例如,低年级适合组织角色扮演、游戏竞赛、展示交流等活动,中年级逐渐有了走出去的想法,可以组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具体形象为主的活动,高年级则可以适当增加理性思考的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调查报告、分析讨论、辩论演说等。在教学中,我们组织过“开学第一课”、观看火场逃生视频、拨打报警电话情景模拟、制作生命卡、拟定春游活动计划,结合抗疫成果写爱心卡等活动;五下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我们开展了对长辈的家风访谈活动,搜集有关传承家风的生活故事,分享了全国文明家庭武隆杨兴明家庭的黄氏家训,以及区妇联组织的家庭才艺大赛上创编展演的传承家风活动。多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③活动设置重体验。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要让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让他们动手动脑,从而发现、观察、感知。在教学六上《认识居民身份证》,课前布置了探究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教学五下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时,组织开展“是否传承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辩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的体验教学,更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的交流,思考,感悟,使教学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愿且行且思,行思并重,与课改共成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法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