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0-01-11 10:20吴小丽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蹄部水泡猪群

吴小丽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城关工作站,744300)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一种蹄部皮肤和口粘膜发生水泡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与口蹄疫的病状相似,但并不感染牛、羊等家畜,主要发生在大的肉联厂饲养场和中转站生猪仓库,有些地区也有零星发生,尤其是城市近郊。在生猪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达70-80%,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

1 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肠病毒。它的抗热性较强,50℃、30分钟仍不丧失感染力。屠宰病猪,经65-70℃,3-5分钟烫毛后,取其水泡皮磨碎,接种健猪还能使半数发病。在普通冻瓶(1-2℃)保存10天病毒滴度未见降低。水泡皮在-18至-20℃冷冻保存时,其中病毒可存活540天。

2 流行特点

自然流行中,只有猪能感染,牛、羊都不感染。本病的传潘方式主要是病猪同健猪直接接触;多流行于生猪比较集中,调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和单位,猪群越集中,密度越大,蹄部外伤越多,则传染速度越快,发病率越高。如圈栏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猪群分散,则发猪率较低,病状较轻,痊愈亦较快。农村圈养猪一般不易被感染。

病猪及屠宰后产品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病猪的头、蹄病变部分,含毒量高,感染力大。调运病猪、潜伏伏期猪、被病毒污染的健猪及种猪等,都能引起疫病的传播。病猪发生水泡期间,内脏和肌肉含有一定量病毒,不少地区由于调进病猪肉品而引起本病流行。

病猪的新鲜粪尿、流行地区的污水和洗肉水,以及被病毒污染的车辆用具等如不适当消毒,均能成为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饲养员、收购员和兽医人员等在与病猪接触后,如消毒不严,亦有传播本病的可能。

实验证明,在发生水泡后半个月,残余的水泡皮及恢复猪体内已不再带有病毒。

3 诊断要点

潜伏期一般为3-5天,有时达7-8天或更久。病初,体温稍高,在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出现一个或数个黄豆大的水泡,不久水泡融合扩大,其中充满透明淋巴液。1-2天后水泡破溃形成溃疡面,病猪痛感加剧,运步艰难,特别是肥猪跛行更为严重。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病情继续发展,严重者蹄壳脱落,卧地不起。个别病猪除蹄部病变外,有时在鼻端和舌面出现水泡、烂斑。大猪显著掉膘,小猪偶尔死亡。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死亡,病猪一般经10天左右自愈,病情严重者则需要更长时间方能逐渐恢复健康。

本病临床诊断,因其病状与口蹄疫很难区别,因此一般不宜作唯一的依据。除此,还有水泡性疹、水泡性口膜炎也能使猪发生水泡病变容易混淆。鉴别诊断主要靠实验室作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和病原特性检验。临床上根据它只感染猪而不易感染其他偶蹄畜的特点可作初步诊断。

4 治疗措施

治疗主要是促使破溃愈合,防止感染化脓,以期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健康。

4.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猪舍地面清洁干燥,供给质地松软、营养良好,容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以增强猪群的体质。猪群不宜过于拥挤。

4.2日常护理及治疗 伤口局部可用2-3%龙胆紫或碘甘油涂擦,还可试用防腐生肌的中草药如生肌散 (乳香100g、没药100g、冰片25g、龙骨100g、陈石灰 200g、大黄 50g、白矾 100g)外用撒在创面。

防疫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病猪头、蹄的无害处理,最好高温加工。如以盐腌处理,要经3-4个月才能利用。应严禁病猪和病猪头、蹄的转运和销售。凡与病猪接触过的运输工具和用具应彻底消毒。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与0.05%硫酸合剂;也可用1-2%烧碱,但需在长时间作用和加温情况下才有效。为了防止疾病传播,还必须强调做好检疫工作,特别是生猪集中和调运频繁的单位,从疫区运到屠宰场的猪宜及时急宰,勿与其他地区的猪群混合,以尽可能减少传播病毒的机会。

猜你喜欢
蹄部水泡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猪群中暑咋预防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水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