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发展肉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20-01-11 13:22贺锦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饲草肉牛贫困户

贺锦堂

(华亭市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甘肃 华亭 744100)

华亭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之处,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属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林丰草茂、植被良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8.9 ℃,降雨量644.7 mm,年无霜期168 d,全年日照总时间2 136 h,平均海拔1 300 m。光线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当地群众素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养牛历史悠久。有天然草地25 446 hm2,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出栏5万头,为全省养牛大市之一。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干旱,草地产量仅8.6 kg/hm2(干草),载畜能力仅有0.016羊单位/hm2,长期以来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低,科学养畜观念落后,养牛“惜售”思想严重,出栏率低、商品程度不高、饲养管理粗放、育肥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着华亭市养牛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华亭市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整市脱贫摘帽的重要举措,坚持品种改良、规模扩张、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全产业链建设一体化开展,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制定了以下措施。

1 确定发展思路

华亭市以抢抓农村“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为突破口,以建立优质良种肉牛繁育体系为基础,以推进产业扶贫、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从肉牛引进、育种、扩繁、育肥、加工、销售到防疫检疫、质量追溯、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各环节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通过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行肉牛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全面提升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水平。

2 制定目标任务

2018年年底华亭市牛饲养量达到8.86万头,出栏量达到4.45万头,其中基础母牛达到4.41万头;5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2 500户;新建温棚牛舍260户9 100 m2以上,累计达到73.9万m2;更新人工饲草2 266 hm2,人工种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8 000 hm2;新建青贮池2 000 m3,累计达到18.2万m3,加工青贮秸秆18万t;以红安格斯、秦川牛为重点改良品种,完成黄牛改良0.6万头,肉牛良种率达到95%以上。

3 主抓重点工作

3.1 建设肉牛育肥体系

3.1.1 推进养殖场集中育肥 按照“因地制宜、自繁自育、适度规模、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和金融支持作用,着力扶持标准化适度规模养牛场建设,鼓励现有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扩建,盘活15个空置的牛棚,确保全市37个养殖小区满园养殖。针对空置养殖小区,对权属归村集体和乡镇的,由嘉禾公司牵头与北京雄特公司、宏源牧业公司、伦源牧业公司协商,组织乡镇对空置养殖小区进行租赁;对权属归个人所有的,由养殖小区所在乡镇负责,动员经营主体租赁或购牛自行养殖,达到满园养殖目标。针对未充分利用养殖小区,由乡镇负责,采取衔接落实特色产业贷款、兴陇贷等贷款政策,支持辖区养殖大户入驻养殖,达到满园养殖目标。

3.1.3 培养大户增量育肥 对户内具备条件的养殖户,鼓励以户为单位建设温棚牛舍。以建档立卡贫困养牛户为重点,在母牛购置、牛舍建设、饲草种植、机具配置等方面给予产业扶贫项目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展活畜、养殖设施抵押等贷款业务,增加养殖量,年内各乡镇培育5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500户以上。

3.1.4 落实标准养殖技术 引导规模养牛场户、龙头企业,严格执行《绿色食品·平凉市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 62/T 1996—2010)等8个甘肃省级地方标准,着力推广母牛低成本饲养、犊牛早期断奶、母牛同期发情、优质高档肉牛育肥、全混合日粮(TMR)、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走“标准化种养、科学化繁育、精细化加工”的高档肉牛生产路子,努力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3.1.5 全力抓好基础母牛保护 对全市基础母牛防疫、繁殖改良等信息建档立卡,通过全市基础母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大对基础母牛、改良母犊牛的监控和保护,夯实牛产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基础母牛保护补贴,对贫困户养殖的基础母牛按照每头500元标准落实补贴政策,增强群众饲养积极性。

3.2 建设饲草料生产体系

3.2.1 引进推广优质牧草品种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河西、山寨、神峪、西华、上关5个乡镇各建成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示范点2处,35 hm2粮饲兼用型玉米示范点1处。其他乡镇建成35 hm2以上优质紫花苜蓿、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示范点各1处。同时,大力支持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构树,形成构树饲草产业链。

3.2.2 推行种养结合产业模式 按照养殖规模配套建设相应的饲料种植基地,发展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鼓励规模养殖场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优质牧草,为规模养殖提供稳定的饲草来源,实现种养结合,以养定草,力争全市养牛企业自有饲草供给能力达到30%以上,规模化养殖小区(大户)、合作社自有饲草生产供给能力达到60%以上。

3.2.3 持续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 继续将秸秆青贮转化作为保障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推广玉米全株青贮技术、马铃薯秧混贮和窖(池)贮、打捆等贮藏模式的基础上,试验推广构树青贮技术,实现结构优化、以草促畜、转化增值;引导和扶持建立玉米秸秆专业化收贮、加工服务主体,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引导养牛大户、养殖企业与牧草种植大户建立稳定的饲草供求关系,切实解决饲草生产与需求脱节问题,推动玉米秸秆饲料转化利用服务社会化。引导规模肉牛养殖小区与构树种植企业建立供销关系,实现构树产销衔接。全年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5头以上养殖大户及养殖小区饲草青贮达到100%,新增饲草青贮户1 800户以上。

再者,这里是具有造船传统的女真人聚居区。远的不说,女真人的先世挹娄人就能造船,元代的女真人已能建造远征日本的大型战船。选择在这里造“巨舡”,不缺人才和技术,能够迅速完成造船任务。据此,明廷把船厂设在今吉林市阿什哈达村。

3.3 建设肉牛加工营销体系

3.3.1 鼓励支持牛产品精深加工 支持宏源牧业公司完善肉牛屠宰及熟食品加工生产线,开发新产品,实现肉牛产业从原料生产型向商品生产型转变。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以休闲方便肉食品、牛角工艺品、皮革制品、生化制品、骨骼制品等为主的新型产业经营主体,提升牛产业全链化建设水平。

3.3.2 建立规范有序的交易市场 加强交易市场建设,规范现有畜禽交易市场,分年度扶持重点养牛乡镇各建成一处防检疫设施先进、圈舍和饲养设施完备、饲料饮水供给安全、交易评价体系健全、运输配送方便的规范化大型交易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牛产业电子商务,将畜禽交易市场打造成华亭市肉牛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为全市肉牛销售提供服务。

3.3.3 建立牛肉品牌化销售体系 围绕发展壮大“平凉红牛”产业,支持宏源牧业有限公司、伦源畜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利用自身市场销售网络,突出平凉红牛品牌、绿色有机产品定位,加快大宗、特定消费主体的市场开发,通过合同协议、订单生产等合作关系,成为大宗消费群体、大型连锁企业的特定供货商。同时,引导宏源公司利用熟食生产线和屠宰分割生产线,加大市内肉牛的收购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养殖。

3.4 建设畜牧技术支撑体系

3.4.1 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 通过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以红安格斯、秦川牛为主的黄牛品种改良,巩固提升现有20个黄牛冻配改良点,加强黄改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黄改繁殖率、冻配率和妊娠率,全面完成黄牛改良任务。

3.4.2 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培训 在各乡镇(养殖企业及小区)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20期以上,培育畜牧科技示范户80户,培训养殖户1万人(次)以上,使5头以上养殖大户及养殖小区(场)饲喂人员普遍接受1~2次规范化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将宏源公司、伦源公司确定为畜牧养殖实训基地,通过项目扶持,引导更多畜牧养殖户接受规范化饲喂技术培训。

3.5 建设畜牧安全监管体系

3.5.1 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加强非洲猪瘟、口蹄疫、布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属地管理措施,全面做好肉牛疫病程序化免疫、病死牛无害化处理、养殖环境消毒灭源、肉牛调运检疫监管,确保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5.2 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划分有关规定,严禁在已划定的禁养区内建设养牛场;对非禁养区内新建、改扩建规模养牛场(大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规定,大力推行“牛—沼—果(菜)”、“牛—肥+”等循环模式,加快推进牛粪资源化循环利用;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对规模养牛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的补贴扶持力度,全市肉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

3.5.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继续深入开展兽用药品、屠宰行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饲养场、兽药饲料经营点检查,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加强对畜产品、畜牧投入品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使用违禁添加物、非法销售未经检疫的畜产品等行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监管,至2020年,全市牛产品“三品一标”比重占到60%以上。健全完善标准化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宏源、伦源建成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6 着力打造肉牛产业示范典型

紧紧围绕办好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依托肉牛产业开发项目,从肉牛规范化养殖、饲草种植加工、牛肉产品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着力打造5类肉牛产业发展典型。打造宏源牧业肉牛全产业链示范点,新上秸秆气爆生产线,推广冻配红安格斯、秦川等品种,不断扩大良种能繁母牛群体和数量,加快改造提升熟食生产线,维修改造场区功能设施,促进企业内部循环产业链条融合,不断向现代企业方向迈进。打造伦源畜牧、成华专业合作社平凉红牛育肥示范点,在扩大养殖总量、提高出栏数量、建办饲草加工基地、扩大示范带动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2个养殖小区年牛存栏量均达到500头以上。打造银泽实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鼓励企业收购市内肉牛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大力推行“牛—肥—果(菜、药)”、“牛—肥+”等循环模式,加快推进牛粪资源化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循环发展。打造西华草滩、青林肉牛养殖场“三变”改革示范点,扶持2个养殖场,分别购置秸秆揉丝机和防疫设备,引进良种肉牛300头。积极引导周边群众以土地、技术、肉牛、资金入股养殖场,撬动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打造牧塬公司饲草种植加工示范点,坚持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扩大青贮玉米、甜高粱等饲草料种植,引进生产线,大力发展草捆打包、青贮裹包、草颗粒、草粉等系列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4 落实扶持政策

4.1 贫困户扶持政策

一是扶持贫困户新购置肉牛。2018年底未脱贫贫困户新购置“平凉红牛”按照5 000元/头进行补贴,最多补贴2头牛,并协调金融机构每户贷款1万元,并贴息2年。对已脱贫贫困户新购置“平凉红牛”按照2 000元/头标准进行补贴,最多补贴3头牛,并协调金融机构每户贷款1万元并贴息2年。

二是补贴贫困户现有基础母牛。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现有基础母牛按照500元/头的标准进行补贴。

三是扶持贫困户新建温棚牛舍。对贫困户新建面积在35 m2以上且投入使用的牛棚,每座补贴1万元。

四是扶持贫困户青贮饲草。为进行秸秆青贮的贫困户每户发放厚度0.12 mm,周长4 m的青贮袋5个,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五是落实贫困户养殖保险。全面落实中央及全省六大特色保险政策,对贫困户自缴部分进行补贴。

4.2 非贫困户养殖扶持政策

新增肉牛10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10月份由乡镇摸底公示上报,部门抽查验收,发放补助资金。

4.3 饲草种植扶持政策

对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未享受中央及省上项目扶持,面积达到6.7 hm2以上的,按照1 500元/hm2标准补贴;面积达到33.3 hm2以上的,按照3 000元/hm2标准补贴。同时,对规模养殖小区(企业)及养殖大户采购的饲草种植、加工机械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4.4 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一是支持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申报特色产业贷款和兴陇贷贷款,对能够带动5个以上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销衔接的,每年按4个百分点进行贴息;能够带动10个以上合作社实现产销衔接的,每年按5个百分点进行贴息。

二是对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落实投保肉牛保险保费补贴时,在市级财政保费补贴的基础上,按照每头牛增加3%的补贴比例进行再补贴。

5 加大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华亭市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扶贫、科技、财政、生态环境、金融、保险企业等单位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把肉牛产业开发列入年度单项考核内容,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协调。

5.2 加大资金争取

加强与国家、省上畜牧业发展项目和政策对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优先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母牛保护、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创建等肉牛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带动全市肉牛产业扩规提质。有效利用全市产业扶贫专项贷款资金,通过放宽贷款条件、降低利息标准的方式,重点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对与贫困户、贫困村建立利益联结,延长、补齐畜牧业全产业链,带动全市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优先纳入贷款范围。

5.3 加强技术服务

建立市、乡(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技术服务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户)、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进行培训。每年为贫困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肉牛养殖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指导贫困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应。

6 取得经验交流

6.1 扩大规模建设

坚持“高点起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原则,建成百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46个,人畜分离生态养殖集中点8个,青贮池31.87万m3,畜禽规范化交易市场5个。创建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户、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市级15个,培育10 000头养牛乡镇7个,1 000头以上养殖重点村80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1 700户,组建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64个,入社社员达到960人,带动农户6 800户养牛8.8万头。

6.2 加强政策扶持

制定出台肉牛产业3年发展规划、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肉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10条措施等扶持政策,列支资金2 200万元,扶持贫困户散养(代养)2 570头,新建温棚牛舍226座,为贫困村投放机械设备42台(套)。3年来为3 021户的6 711头基础母牛落实补贴资金409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列支158万元,扶持24个肉牛养殖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列支600万元,扶持贫困村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6个,并为2户经营主体协调落实特色产业货款700万元。

6.3 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扩大平凉红牛种群数量,建立黄牛冻配改良点25个,累计完成黄牛免费改良1万头。举办肉牛短期育肥、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6期,受训2 000多人,健全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乡镇兽医站实现全覆盖,畜禽免疫“三率”均达到100%。抢抓国家“粮改饲”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青贮玉米、优质苜蓿、饲用甜高粱种植,全市人工种草累计达到13 066.6 hm2,年加工玉米秸秆青贮饲料18.5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

6.4 树立品牌意识

围绕肉牛全产业链建设目标,推动单一养殖向农牧业结合、种养加售一体、资源循环利用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广大圈棚散养技术,指导改造老旧养殖小区,提高了养殖水平。投资900万元,建成畜禽有机肥加工厂1个,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累计达7万t。投资2 710万元,建成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及熟食品加工生产线各1条,注册的“愣娃”牌清真牛肉产品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

6.5 创新机制活力

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饲草、投犊还牛、代购代养、务工取酬、土地流转等产业化经营性办法,带动4 591户贫困户人均获利911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双赢。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市、乡、村“三位一体”包抓体系,全过程跟踪指导,“保姆式”提供服务,确保肉牛产业有力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饲草肉牛贫困户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