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牦牛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20-01-11 13:22袁理星张金山李红波闫向民周振勇崔繁荣叶志兵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牦牛肉塔什库尔干饲草料

袁理星, 张金山, 李红波, 闫向民, 杜 玮, 周振勇, 李 娜, 崔繁荣, 叶志兵, 张 杨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

1 塔什库尔干县基本情况

1.1 县域基本情况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38°40′,东经71°20′-77°01′之间。外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 km;内与叶城、莎车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相毗邻。县境东西长484 km,南北宽329 km,总面积2.5万km2,距乌鲁木齐1 756 km,距喀什市290 km。塔县位于西昆仑褶皱带的塔什库尔干隆起地带,此处为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阿赖山脉的联结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地形主要有山地、谷地、盆地和丘陵。属高原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旱少雨,光能充足,热量欠缺;春秋季短暂多风,有少量降雨;无明显夏季,大致可分为冷暖两季。年平均湿度为30%~35%;年均日照时间达4 434.7 h;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4.7 ℃左右,最大日较差25.2 ℃;平均降水量为68.1 mm;平均风速为2 m/s;平均无霜期为113 d。全县总面积2.5万km2,辖13个乡(镇、场),4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1万人(2015年统计),由塔吉克、维吾尔、柯尔克孜、汉、回等15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80.9%,是人口较少的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

1.2 县域经济情况

塔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塔吉克自治县,作为全区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高原、高寒、边境、贫困县之一,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被国家列为兴边富民行动县,2006年被自治区定为全疆六类艰苦地区之一。2015年末,自治区核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39个,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 248户13 086人,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45.12%[1]。

1.3 肉牛养殖现状

塔县是畜牧业大县,是典型的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是塔什库尔干县的主要支撑产业和基础产业,农牧民70%以上的主要收入来自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截止2018年底,全县牲畜存栏26.79万头/只。其中:牛(牦牛)5.04万头,牦牛3.5万头,羊21.4万只。肉产量1 889.9 t(牛肉902.3 t,羊肉987.6 t),奶产量7 830 t。

2 塔什库尔干县牦牛养殖的制约因素

2.1 牦牛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公牦牛年龄偏大

牦牛育种没有长远育种规划,育种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牦牛生产性能有待提高。

公牦牛饲养期过长,饲养至8~9岁才淘汰出栏,牦牛群中的公牦牛犊不去势(阉割),在牦牛群中自由交配,造成近亲,品种退化严重。产犊间距过长,1年产1犊的很少,大多为3年产2犊(间隔549 d),饲养母牦牛的效益较低。自然交配公母比例过高,达1∶10,造成公牦牛饲养成本较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没有开展。由于塔吉克牧民有喝奶茶及吃乳制品习惯,牦牛产奶量又少,人畜争奶,牦牛犊吃不饱,使牦牛生长受阻,造成从出生至出栏生产周期较长或体格较小。

2.2 饲草料短缺较严重

由于塔什库尔干县多为高寒荒漠草场,6~8级草场占90%,产量低,载畜量低,每饲养1头牦牛需要13.33 hm2以上的草场,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冬季补饲期间,由于打草场和人工草场产量低,严重缺草,牦牛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人工种植草场因受灌溉用水的制约,饲草产量低,优质饲草的高产优势没有得以发挥。秸秆"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普及率不高,造成较大浪费。

2.3 牦牛产品经营销售体系尚未建立,牦牛产业带动力弱

塔什库尔干县牦牛产品加工企业少,牦牛肉及乳制品产品都是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牦牛肉乳产品缺乏品牌建设,致使独具特色的有机、绿色牦牛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弱。

2.4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牦牛人工授精工作未开展,致使牦牛改良工作迟缓。国家和自治区给予村级防疫员的补助标准低,由于待遇低,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

2.5 肉牛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力道微弱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产业扶贫是解决当前贫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2]。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肉牛养殖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加之贫困户养殖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意识淡薄[3]。

3 改善塔县畜牧业现状发展的解决方案及建议

3.1 强化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议联合区内外科研院校到塔什库尔干县来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塔什库尔干高原牦牛长期育种规划。建议积极引进优质种牦牛,培育优质种牦牛。加强对劣质种公牦牛的去势工作,将去势工作纳入乡镇村的绩效考核范围。加强母牦牛配种及妊娠前、中、后期的饲养与管理,确保母牦牛的膘情,产后早配种,缩短产犊间距,提高饲养母牦牛的效益。积极开展牦牛人工授精工作。使自然交配公母比例达到1∶30,减少公牦牛饲养量,降低饲养成本。由政府倡导引进西门塔尔牛或新疆褐牛,解决塔吉克牧民有喝奶茶及吃乳制品奶源问题。使牦牛能够充分吃饱,促进犊牦牛生长发育。

3.2 加快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

筛选适合高原气候的优质牧草种子,邀请草原专业设计人员实地设计,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地貌,依山补播和种草,既可以大规模绿化荒山干漠,又能提高草产量。针对塔什库尔干县饲草料价格偏高、供应不足、饲草营养低等问题,大力推广“农区饲草种植加工、牧区采购、联产联销”模式,逐步推行阿巴提镇0.13万hm2耕地饲草种植试点,充分利用阿巴提镇年产10万t颗粒饲料厂优势,解决高原饲草料短缺难题,确保牦牛养殖、育肥、妊娠牦牛及犊牦牛各阶段饲草料供应。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已开发的0.43万hm2人工草场周边,增建高位蓄水池和引水槽数量,修水塔、埋管道、铺滴灌,节水增草,同时探索冬、春季因缺水牧草干枯死亡及牧草安全越冬问题,加强人工草场的管理,做到“建一片、成一片、收一片”的效果。秸秆“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普及率不高,造成较大浪费。利用援疆、扶贫资金为牦牛养殖户、合作社、企业购置粉碎机和安置三相电,做到“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成熟技术的运用,减少秸秆饲草的浪费。

3.3 推进绿色品牌为标志的牦牛产品发展

充分利用援疆单位的优势引进屠宰加工企业,生产排酸分割牦牛肉,通过精细分割与加工,生产优质高档牦牛肉,提高牦牛肉的附加值。在牦牛产品、副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协调对口援疆省市,组织当地营销企业、合作社利用已有的营销渠道,积极宣传推介塔什库尔干县优质牦牛肉与乳制品,设立牦牛产品营销专卖店和销售专柜,建立农超对接营销网络,积极参展当地举办的各类农畜产品博览会,提高特色优质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销量。

3.4 健全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牦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开展牦牛人工授精工作奠定基础。建议国家和自治区提高村级防疫员的补助标准,稳定村级防疫队伍。

4 增加塔县技术需求

开展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对养殖户、合作社社员、法人,乡村兽医、育种员,开展奶牛保健、分段饲养技术、饲料配方、挤奶器械使用、冷配、疾病治疗、牛羊的育肥、牦牛舍饲等技术的师资培训[4-6]。在苜蓿种植、畜禽养殖补贴等畜牧产业项目上适当向塔县倾斜,帮助其打造好畜牧业发展基础。建议能否考虑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在一个阶段内(2年),对塔县按照不同的饲草料种类给予每1 kg运费补贴0.5元。

猜你喜欢
牦牛肉塔什库尔干饲草料
辐照剂量对风干牦牛肉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不同牦牛肉氨基酸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