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1 05:14陈贤艮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陈贤艮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重庆 400072)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在教材、受众群体上与本科院校有一定不同。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和创新,高职思政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在是实效性方面还是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本文立足学情实际、分析原因,探索突出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路径。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方面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几年高职教育迎来发展机遇期,高职院校数量增多,高职在校学生数递增。学生数量的增加,必然对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提出更高要求。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配备(1∶350)不足,教师专业、学历、背景、年龄结构、科研与教学能力失衡。比如,年龄段45岁以上的教师在思政教师队伍中占有不小比例,该部分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居多、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行政坐班、辅导员兼职的思政课教师在学历背景和教学能力上能满足思政课的要求,但因为身兼数职,专注于该课程的研究较少且流动性大;高级职称占比少,中级职称占大部分,职称机构不平衡;少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照;教学方法不当,不能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学情精心备课,而是照本宣科;教师个人的性格、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亲和力,使得学生对他们产生了敬而远之的距离感。总体而言,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还有一定差距。

(二)教学内容方面

思政课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知识的融合问题;教学案例与教学目的匹配问题;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学生学习兴趣性、教学内容的普适性与学生现实关照性方面的协调问题;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与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结合问题。例如,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于中职和高考文化成绩分低段的学生,他们在文艺、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颇为活跃,但理论基础知识交薄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未备足课,表现为多能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但未能根据高职学生学情,注重教学内容输出的合理性与恰当性、趣味性与知识性。教育内容只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应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一位大一新生在描述理想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写道:“我们讨厌冷冰冰的理论知识,我们想要的是有温度的、有人情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是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期待[3]。可见,我们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还有一定差距。

(三)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采取的授课形式以合班课居多。合班课的组织形式在进行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教学上可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却又极大程度制约了系统性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的结合。例如,合班人数较多,课堂情况复杂,充满变数。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易出现不顾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化,按照既定教案机械执行,而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沉闷、低效的局面。“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4]。合班课堂的特性,势必无法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而这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点和起点,也是学生新知识的生长点。总的来说,合班课的教学组织下形式使学生的获得感降低。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路径探究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具有亲和力的师资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是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政课影响力。因此,第一,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1∶350的比例,坚持“高起点准入,高质量培训,高效率管理”的原则,配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二,要运用好集体备课的智慧优势,整合不同教学构思与教学资源,并结合课堂实际,以学生已有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取其精华,有机融合,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身心特征的教案;第三,强化教师语言风格生活化,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教材的教育性必须经过教师有意识挖掘,并将其与社会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认同领悟[6]。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即将教材语言的文本化向生活化的转变。教师的表达既要正确符合逻辑,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深入浅出,要接地气,熟练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职院校要努力建设一支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思政教师队伍。

(二)探索教学形式创新,提高课堂抬头率和学生获得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提出的著名教学思想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重要作用。要想保持思政课较高的“出勤率”“抬头率”,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仅靠考勤制度外力的强迫,没有学生内生的追求动力,是很难持久的。传统的思政合班课教学模式的诟病就在于此。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学形式创新。第一,实施小班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听、教师讲的尴尬局面,注重通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得智慧,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二,重组教学环境空间,探索实施翻转课堂,实现信息的多向流转与深层互动。第三,加群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本地资源和相关技术,建设实地或VR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到的理论、方法去体察国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制度保障

要想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校内外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文化、宣传、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实现政策协同;高校应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比如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市民学校、红色教育基等协同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

三、结束语

目前,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高职院校特征,深入研究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