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优势资源 全域结对奔康

2020-01-11 01:20向超
先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彭州彭州市黑水

向超

彭州市,拥有独具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并已建成天府中药城产业功能区,各种高端药企云集于此。

黑水县,有三奥雪山、达古冰川、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等,高半山土地资源丰富,且远离污染,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也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产业基础,但缺乏规模化种植。

2016年,彭州市开始对口支援以来,发挥优势带动作用,发掘黑水天然优质资源,点对点、手拉手助力黑水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转向奔康。

定制药园 天府中药城引活黑水县产业

黑水县80%以上人口聚居在高半山,90%以上的土地分布在高半山。大山大水是资源禀赋,也是发展瓶颈。黑水县从2013年开始就尝试发展药材产业,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的推广力度,但效果不明显。

此时,彭州市对口支援黑水县,带着天府中药城产业功能区这个“大龙头”,以优势互补为导向,重新启动黑水中药材产业发展,将“黑水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彭州市天府中药城一体规划建设,探索形成了“天府中药城+黑水基地”的“定制药园”帮扶模式。

以天府中药城为引擎,彭州市专门制定土地流转、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引导46家彭州中药材龙头企业建设高原生态“定制药园”,推进彭州资金、技术和黑水生态资源相融合;建工厂、培税源、成立仓储运配基地,建立彭黑一体化品牌推广平台,支援黑水县打造川西道地药材品牌。

川贝母是川产道地药材中的珍稀品种,而其主要品种瓦布贝母的发现地和种源地,就在黑水县瓦钵梁子乡,当地也有多年中药材种植历史,但缺技术、缺资金,产业难发展。2019年6月,四川协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瓦布贝母良种繁育基地,并试种成功,未来可期。

沙石多镇银真村的列如,过去习惯了每年4~6月去深山挖药材卖给来收购的药材公司,7~10月到外地打工挣钱。很多村民开始对规模化种植并不上心,觉得药材去山里挖就行了,没必要费时费力种植。所以,列如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领了莨菪种苗,4月份种下去就没再管,等10月份去看,全部被杂草“消灭”了。

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国强告诉列如,只要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提高,这里的中药材价格起码高几倍。列如还是不太明白什么是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他决定去公司打工,一边挣钱一边学技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终于理解了李国强的话,按照公司的标准化种植,一般莨菪亩产能够达到0.6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5年后,等到他家种植的所有莨菪成熟后,总收入将达到十余万元。

目前,四川协力制药、成都第一制药和新绿色药业已分别在黑水注册公司,大黄标准化种植基地、大黄育苗基地、瓦布贝母种源育苗基地、新品种引进示范、贝母育苗大棚,以及秦艽等种苗繁育基地、莨菪种植基地等1300余亩“定制药园”散布在黑水的群山之中。

生态蔬菜也是彭州市支援黑水县的一大产业方向,将彭州大蒜种植技术与黑水生态本底相结合,实现黑水大蒜品种升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目前,彭州已在黑水建成蔬菜种植基地7个,种植面积500余亩,帮助培育农业合作组织7个。

彭州市在支援种植产业发展的同时,以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依托,正积极发展各种旅游观光产业配套,届时,黑水县的农牧民又多了挣钱的渠道。

全域结对 构建分层分类点对点支援

彭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域互联结对支援,根据各类支援主体的资源优势明确重点,形成“市县对点、部门连线、乡镇铺面”的全域立体支援格局。在市县对点推进“定制药园”基础上,彭州对口结对黑水县部门、乡镇,在各自领域进行点对点的精准、高效支援。

4年多来,彭州共派遣253名支援干部人才参与到黑水脱贫攻坚一线。同时,为了快速提升当地干部人才的脱贫奔康实力,彭州市组织267名黑水县干部人才分别到彭州市财政局、行政审批局、传媒中心参与技能培训和跟班锻炼……

在帮带干部的同时,彭州市还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到黑水进行技术指导和就业培训,知木林乡卡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叶西卡谷就是受益群众之一。去年,他参加了彭州市组织的中式烹调师培训。“以前苦于没有手艺,出门打工只能干苦力,所以一直没能过上好日子。”在易地搬迁的新房里,叶西卡谷与人交谈还有些腼腆,“现在母亲都夸我做的饭好吃了,有信心外出打工了。”

彭州市对口支援队建立医卫“传帮带”机制,帮助黑水县建起了呼吸科、康复科等阿坝州州级重点专科,并帮助建立了医联体。选派传帮带医生30人,以签订师带徒协议的方式进行业务指导,传帮带3000余人次。

本着将“代际贫困”变为“薪火相传”初心使命,彭州市在投入资金提升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指导黑水县中小学建设完成远程教育直播、录播、植入系统,不断完善当地教育软件设施,并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彭州名师的帮带,黑水县实现本地高考本科“零”的突破,2020年黑水县职业教育工作获得阿坝州考核第一名。

黑水县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有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红军翻越的达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等中国革命文物史迹。彭州市在对口支援过程中抓住这一文化优势,融合党建扶贫理念实施“党建+红色旅游”,将“红色昌德”、“芦花会址”等现场教学点纳入成都市、彭州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在黑水县的角角落落,活跃着彭州各部门、各乡镇的支援干部人才,为当地方方面面的变化贡献着青春和智慧。

以小见大 “微创新大扶贫”构建支援大格局

本着以最小成本发挥最大支援成效的工作原则,彭州市提出了“微创新大扶贫”的支援方式。即一个部门一个小亮点,一个乡镇一个微创新,每个支援干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根据具体工作不同而进行“微创新”,形成多个具有彭州特色的“一”,以小见大,构建起支援大格局。

一家农产品综合体验店。彭州市挂职黑水县科农畜水局干部魏华奎,协助彭州市免费为黑水县提供1200平方米的店面,在彭州市开设了首个“净土阿坝(藏香人家)”综合体验店,店面免收租金5年。作为阿坝州首个农特产品综合展示中心,该店开业两个月就销售黑水农特产品约120万元。

一座红色村史馆。黑水县色尔古镇五里村驻村队员彭肃刚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向当地镇党委提出了挖掘“五里五史”的思路,协助当地在阿坝州率先建成农村村史馆。2020年,以村史馆为特色,五里村成功创建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村史馆为主要元素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已承担12批1000余人次参观培训。

一套教育管理创新制度。彭州市挂职黑水县教育局干部罗成创新制定了“教研员包片”、“集体视导”、“推门听课”等一系列制度,使黑水县教师的使命感增强了,教学心态更加开放活跃,有效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改变,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黑水县本地高考成绩不断攀升。

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黑水县木苏镇比日坝村驻村队员朱小蓉创新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募集资金近万元,每月开展留守儿童活动1次,为当地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注入了形式多样的快乐。

一项公益基金。黑水县石碉楼乡丁寨村驻村干部陈辉创新设立“幸福丁寨公益基金”,募集到了爱心资金捐赠4万余元,用于孝敬老人和奖励大学生……

“微创新大扶贫”已成为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品牌,接下来,支援隊将继续在沟域经济、复合型经济、两化互动、全域旅游、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建作风等方面进行创新,织密大扶贫网络。

作者

彭州市委办财经科副科长,挂职黑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彭州彭州市黑水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牡丹绽放 曲韵彭州
——中国·彭州曲艺牡丹嘉年华
《守护》(组照)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
西夏黑水名义考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