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向型词典食品类词语收词立目的比较研究

2020-01-11 08:30李淑云冯海霞
现代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词典

李淑云 冯海霞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分别是内、外向型词典中影响力相对较大的词典,其收词立目最好与各自的词典类型相契合,才能便于不同的目标用户使用。以这两部词典中的食品类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两部词典中对食品类词语的收词立目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优化不同类型词典在收词立目上的规范性和契合性。

关键词:词典;食品词;收词;立目

作为词典编纂的一个重要环节,词典的收词立目能展现出词典的类型、规模等。内向型解码词典与外向型编码词典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词典,它们的收词立目也应与各自词典类型相契合,才能为词典使用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食品语义场中的词语作为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类,词典中对这类词语的收录更是应该慎之又慎。本文选取了影响力较大的内向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1]与外向型词典《汉语教与学词典》(以下简称《教与学》)[2]作为语料来源,通过穷尽式的考察,可以发现,《现汉》中共有594個食品类词条,《教与学》中共有72个食品类词条。我们以这两部词典中收录的食品类词条作为研究对象,从收词的数量、层次和立目的合理性出发,对《现汉》和《教与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收词立目方面的特点及不足。并参照相关语料库,从食品词实际的使用情况出发,对食品词的收词立目提出建议,以期使两部词典更契合各自的类型,更适于使用者参考、运用。

一、《现汉》和《教与学》收词的比较

(一)收词数量比较

《现汉》共收录食品类词语594个,《教与学》共收录72个。《现汉》和《教与学》共同收录的食品类词语有71个,它们是:包子、便饭、冰棍儿、饼、饼干、菜、茶、肠、醋、大锅饭、大米、蛋糕、点心、豆腐、豆浆、饭、方便面、副食、干、糕、瓜子、罐头、盒饭、红茶、黄油、荤、伙食、酱、酱油、快餐、冷饮、粮食、粱、粮、零食、饺子、酒、咖啡、馒头、米饭、面、面粉、面包、面条儿、奶酪、啤酒、汽水、巧克力、汤、糖、食品、晚餐、晚饭、午餐、午饭、西餐、喜糖、馅、香肠、小吃、盐、饮料、饮食、油、元宵、早饭、早餐、中餐、粥、主食、作料。其中,《教与学》收录而《现汉》没有收录的仅有“烤肉”一词;《教与学》中其余的食品词,《现汉》均已收录。通过对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的检索,可以发现,“烤肉”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359次和371次,出现频率较高。因此,我们建议《现汉》酌情收录此词。

从收录数量上来看,《教与学》收录的食品类词语数量要远远低于《现汉》,这是因为《教与学》词典主要是面向外国学习者,必须要考虑到外国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在《教与学》所收录的食品类词语中,主食收录的数量最多,有20个;其次是饮品类食品,有9个;小吃点心类和菜肴类食品均收录了7个;调味类食品收录了6个。由此可见,《教与学》对食品类词语的收录也考虑到了人们饮食的主次习惯。《现汉》收录的食品类词语数量较多,则是因为它主要是面向国内用户,使用者对中国文化更为了解,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词也更多,这样就便于大家查找、运用。综上所述,两部词典在收录数量上都基本契合了各自的类型,但对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食品词,《现汉》应注意加以收录,以便使用者参考。

(二)收词层次比较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等级大纲》)[3]是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教学所依据的主要标准。作为规范性大纲,它为外向型辞书的编纂提供了大致的范围框架。《教与学》的编纂能否体现出《等级大纲》的基本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编纂的科学性。

《等级大纲》一共收录了65个食品词,其中,甲级食品词有17个,它们分别是茶、饭、点心、早饭、饺子、酒、咖啡、菜、午饭、面包、面条儿、米饭、啤酒、汽水、汤、糖、晚饭;乙级食品词有23个,它们分别是包子、饼干、醋、大米、蛋糕、豆腐、副食、罐头、红茶、黄油、伙食、粮食、酱油、馒头、米、面、食品、西餐、盐、油、香肠、中餐、干;丙级食品词有13个,它们分别是冰棍儿、饼、肠、豆浆、瓜子、酱、快餐、冷饮、茅台酒、饮料、面粉、元宵、粥;丁级食品词有12个,它们分别是冰淇淋、白酒、大锅饭、淀粉、奶粉、烧饼、糖果、晚餐、馅、饮食、早餐、主食。

《教与学》收录了《等级大纲》中甲、乙等级的全部食品词,丙级食品词中除茅台酒外全部收录,丁级食品词中除冰淇淋、白酒、淀粉、奶粉、烧饼、糖果外全部收录。

我们发现,《教与学》对食品词的收录层次基本符合要求,但仍有提升空间。首先,建议《教与学》收录“茅台酒”。《教与学》面向的群体为具有中等水平及以上的汉语学习者,而依据《HSK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应大体掌握甲、乙、丙三个等级的词汇。“茅台酒”属于丙级词,它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使用频次也较高,因此,我们建议《教与学》予以收录。其次,建议《教与学》酌情增加对丁级食品词的收录。食品词属于相对特殊的一类词,由于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而使用频率较高,可以适当放宽范围,将冰淇淋、白酒、淀粉、奶粉、烧饼、糖果等丁级词语予以收录。

《现汉》作为一本内向型词典,不仅所收录的食品词数量与《教与学》不同,其收录词条的特点也和《教与学》存在一定差异。在《现汉》所收录的594个食品词中,有523个是《教与学》没有收录的。下面,我们就对这523个词语进行考察与分析。

就词语层级而言,《现汉》收录了很多最底层级的食品词,即某类食品中的具体食品。如表示具体菜肴的食品词有44个,表示具体茶的食品词有17个,表示具体酒的食品词有46个,表示具体糕点的食品词有10个。

就使用区域而言,《现汉》较《教与学》多收录了方言词,这些词语有55个,如粑粑、冰糕、扁食、饽饽等。

就语体风格而言,《现汉》较《教与学》多收录了书面词,这些词语有9个,分别是晨炊、粗粝、果饵、酒浆、粱肉、素餐、烟火、珍馐、珍羞。

其次,我们对《教与学》进一步丰富常用食品词也提出建议。我们将两部词典中一共收录的595个食品类词语分别输入两个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主要是统计两个语料库中词频均大于1000次的食品词。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中,词频均大于1000次的食品类词语共有70个,其中,有50个词语已被《教与学》所收录。也就是说,《教与学》的72个食品词中,有22个食品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词频不是都大于1000次的;除了上文提到的“便饭”和“作料”之外,它们都在其中的一个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过千,属于使用次数较高的词语。因此,其收录是相对合理的。这里,我们主要是对一些《教与学》没有收录而出现词频较高的词语提出收录建议。

在两个语料库中,词频均大于1000次而《教与学》未收录的食品词有21个,它们分别是白面、白酒、菜肴、饭菜、火腿、可乐、口粮、料酒、绿色食品、麻油、美食、奶粉、葡萄酒、膳、食粮、食盐、糖果、调料、味精、香油、月饼。我们将这21个食品词分为七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种,是在《教与学》中已经有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白面”“食盐”“调料” “菜肴”等。

“白面”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白面】小麦磨成的粉。[1](P25)

《教与学》中已经收录“面粉”一词,“面粉”的释义与“白面”相同,均为“小麦磨成的粉”,建议《教与学》不收录“白面”。

“食盐”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食盐】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钠,有海盐、池盐、岩盐和井盐四种。无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用于制染料、玻璃、肥皂等,也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通称盐。[1](P1188)

《教与学》中已经收录了食盐的通称“盐”,建议《教与学》不收录“食盐”一词。

“调料”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调料】作料。[1](P1299)

“调料”的释义为“作料”,而在《教与学》中已经收录了“作料”,建议《教与学》不收录“调料”。

“菜肴”在《现汉》的释义为:

【菜肴】菜。[1](P122)

在《现汉》中,“菜肴”的意义和“菜”的第四个义项相同,即“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品、鱼、肉等”,这个义项在《教与学》中的释义为“泛指用餐时吃的蔬菜鱼肉等食品”。因此,建议《教与学》不收录“菜肴”。

第二种,是近些年来产生的新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绿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在《现汉》的释义为:

【绿色食品】指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营养型食品。[1](P85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绿色食品”也随之兴起。该词虽然目前较为常用,但出现时间较短,属于新词。学习词典在收词时,最好不收或少收新词等非通用词。因此,建议《教与学》不收录“绿色食品”。

第三种,是《等级大纲》中已经收录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白酒”“奶粉”“糖果”。这三个词语在《等级大纲》中属于丁级词,上文我们已经建议对这三个食品词予以收录。

第四种,是词频较高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饭菜”“可乐”“美食”“葡萄酒”“膳”。

这五个词语在语料库中的词频均超过万次,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学习词典的收词原则之一是“以频率为主,参照通用度”[5](P215)。因此,这些词作为高频词,《教与学》应该予以收录。

第五种,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月饼”等。

“月饼”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月饼】圆形有馅儿的点心,是中秋节应时的食品。[1](P1617)

月饼是中国特有的食品,而且它与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息息相关。因此,建议《教与学》收录“月饼”一词。

第六种,是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食品词。这类词语主要有“火腿”“口粮”等。

“火腿”在《现汉》的释义为:

【火腿】腌制的猪腿,浙江金华和云南宣威出产的最有名。[1](P594)

“火腿”是中西皆有的食品,空间通用度较高,但传统的中式火腿与西式火腿并不相同,在加工工艺、形状、风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让外国学习者产生困扰。因此,建议《教与学》收录“火腿”。

“口粮”在《现汉》的释义为:

【口粮】原指军队中按人发给的粮食,后来泛指每个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粮食。[1](P750)

“口粮”的词义范围已经扩大,外国学习者在理解和使用该词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建议《教与学》收录“口粮”。

第七种,是属于作料语义场中的部分食品词。在进行词频统计时,我们发现,作料语义场中的部分食品词,虽然出现频率很高,但未被《教与学》收录。这类词语主要有“味精”“料酒”“麻油”“香油”等。

“味精”在《现汉》的释义为:

【味精】调味品,成分是谷氨酸的单钠盐。白色晶体,放在菜或汤里使有鲜味。也叫味素。[1](P1368)

味精是中國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在烹饪时经常使用,出现频率很高。因此,建议《教与学》收录“味精”一词。

“料酒”在《现汉》的释义为:

【料酒】烹调时当作料用的黄酒。[1](P821)

料酒是一种专门的烹饪用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度较高。而且,外国学习者很容易将料酒与其他饮用酒混淆。因此,建议《教与学》收录“料酒”一词,以便外国学习者区分。

“麻油”在《现汉》的释义为:

【麻油】芝麻油。[1](P866)

“香油”在《现汉》的释义为:

【香油】芝麻油。[1](P1430)

“麻油”和“香油”在《现汉》中释义相同,它们均为芝麻油的别称。《现汉》中“芝麻油”的释义为:“用芝麻榨的油,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见的食用油。也叫香油、麻油。”芝麻油作为一种常见常用的食用油,应当被《教与学》收录;同时为了兼顾经济性和词频数,我们建议只收录“香油”这一词频最高的词语。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教与学》对“便饭”不作收录,同时,应增补白酒、奶粉、糖果、饭菜、可乐、美食、葡萄酒、膳、火腿、口粮、味精、料酒、香油等食品类词语。

(二)《现汉》

由于《现汉》收录的食品词数量较多,我们主要是对它收录的合理性与否提出建议。通过对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的检索,我们统计了其中未被两个语料库同时收录的食品词。具体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饆饠、餔子、饹馇、油茶面儿的出现频率都极低。我们对这四个词语分别进行分析,并给出收录建议。

“饆饠”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饆饠】古代的一种食品。[1](P72)

《现汉》对“饆饠”的释义是比较笼统的,只指出了饆饠的出现时间,对饆饠的制作方法、形状等都没有进行解释,让人很难理解。而且现代已经不再食用饆饠,该词出现频率较低。因此,建议《现汉》不作收录。

“餔子”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餔子】婴儿吃的糊状食物。[1](P116)

“餔子”在两个语料库中都没有出现,可见,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已经极低。因此,建议《现汉》不作收录。

“饹馇”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饹馇】食品,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炸着吃或炒菜吃。[1](P437)

“饹馇”在两个语料库中均未出现,属于低频词。饹馇是一种唐山名吃,食用饹馇的地域范围较小,通用度不高。因此,建议《现汉》不作收录。

“油茶面儿”在《现汉》中的释义为:

【油茶面儿】食品,面粉内掺牛骨髓或牛油炒熟,加花生、核桃、芝麻等制成。吃时用开水冲成糊状,叫油茶。[1](P1584)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油茶面儿”一词仅在CCL语料库中出现过4次,而且这4次都是出自于《现汉》的释文。由此可见,“油茶面儿”也是使用频率极低的词语,建议《现汉》不作收录。

总体来看,《现汉》作为一部内向型词典,对食品词的收录数量多,层次深。同时,作为一部中型语文词典,《现汉》在收词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通用度,对一些使用频率极低或是现在已不再使用的词语应谨慎收录。

本文选取《现汉》和《教与学》这两部影响较大的词典,对其中食品词的收词立目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收词方面,主要是从收词数量和收词层次进行了比较,两部词典基本符合各自的类型。《现汉》收词数量较多,所收食品词更为全面;《教与学》收词数量较少,所收食品词多为常见食品词。同時,两部词典也分别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汉》存在已收词不合理的问题,《教与学》存在少收词的问题。对此,我们依据于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并结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在立目方面,我们发现,《现汉》和《教与学》的立目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教与学》在选词立目上存在一定问题,而主次条目的选择不当则是两部词典共同存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施光亨,王绍新.汉语教与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

[5]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猜你喜欢
词典
词典里的新发现
“大力士”纸片人
词典使用与英语学习
宅假期
我的字典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词典
漫画词典
莫把词典当镇纸
简明FOTO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