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随堂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0-01-11 08:45李军王群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0期
关键词:成绩平时成绩考试

李军 王群

【摘要】本文根据工程认证的要求和新课程大纲特点,研究了专业课程实验随堂考试在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对照班级比较分析,实验班通过改革课程实验模式和最终成绩评分方法,凸显了考试的督促学习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平时成绩  实验  考试  成绩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同济大学2019-2020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2;T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14-02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种考试非常常见,考试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改善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考试的意义却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出现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一直以来对考试采用的方法和模式给学生造成的影响相关。对于教师来说,考试是检验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是发现自己教学问题,找出教学偏差,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常意义上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检验学习效果,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更公平地选拔人才;第二是将考试作为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督促学习。这两项功能不可偏废,大多数时候是共同起作用的。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升学压力大幅降低,就业压力也不直接或完全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因而检验功能主要就体现在判断学业是否合格,考试更主要的功能应该转变为督促功能,以它作为一个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然而,由于工作中一些观念或实际操作的偏差,致使考试两大功能主次颠倒,也造成学生“60分萬岁”这一错误概念。这种对于考试的错误观念,让考试本身的重要意义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甚至成为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失去了一种有效监督学习的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放松,依靠考试前的临时突击,虽然取得及格的成绩,却并未具备与成绩等同的能力。

我们希望探索考试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了《互换性技术测量》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行研究。

一、课程特点及现有考试方法的弊端

《互换性技术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如何根据互换性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测量来检验、判断零件的合格与否,这是一个理论知识在测量过程中运用的过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同样重视全面、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上完一段理论课程,就要安排做相应的测量实验课,而且实验课安排近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曾经进行过实验考试。从形式上看,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及判断能力。但事与愿违,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经过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1.考试设置不合理

通常考查课的成绩是这样评定的:期中测验占总成绩的30%;期末测验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占10%。尽管教学时一再强调实践对理论学习的帮助,一再强调抓紧平时的学习才是获取好成绩的最佳途径,但不少同学还是沿袭平时不听课,考前开夜车的习惯。根本原因在于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一方面仅有10%的包括实验的平时成绩本身就没有体现出其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造成了一种负面引导;另一方面期中、期末总成绩占90%也让学生可以通过临阵磨枪来获得有效的考试成绩。

2.实验安排不合理

对于平时的实验过程,由于在一个实验室一次有二十几名左右的学生分组,每组四五名学生,在一大节课中要完成两个实验,一位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实验质量与课堂秩序,致使无法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自己动手做好每个实验,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我们曾在期末安排过抽签计时的实验考核,但很多同学依然是平时应付,考前加班,大量的有效学习时间被浪费,学习效率非常低。更有甚者,靠背熟其他同学实验报告中的数据来应付考试,完全达不到促使学生主动求学的目的。

二、考试改革方案

首先,改革了考试成绩的设置方案:期中、期末两次理论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两次考试各占总成绩的2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包括作业、课堂提问情况等;实验占总成绩的40%,共16项实验按内容选择10个典型项目,每一项按10分制评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由指导老师当场打分,累计分数乘40%计入总分。

新方案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实验占总成绩的40%,这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实验是本课程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通过突击来获得良好成绩的可能性,从而让考试应当具备的监督功能得到了显著的体现。第二,实验成绩分十次分别评定,每次都是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当场评定,而没有安排集中考试。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学生抓紧每一次实验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同时可以避免一卷定终身的弊端,学生不至于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丧失信心,一次好成绩就心满意足,老师也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克服惰性。这样一来,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就只能通过每一次试验的认真操作来实现,而无法依靠临阵突击,也使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升。

其次,改革了实验模式。每次安排一个下午,集中进行四个实验的循环,使一个实验室的人数每次都控制在十名左右,这样学生能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清楚地听清老师的讲解,看清老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而且实验室始终保持较安静的环境,便于老师管理、辅导及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状况。每次实验前,要求学生能预习实验内容,这样的效果是我们一直渴求的。实验中根据仪器操作方法、仪器读数的准确性、实验报告完整性、实验数据和结论准确性以及课堂纪律来综合评定,当场得出每次实验的成绩,再在期末取16个实验中的10个项目按40%计入总分,其余计入平时成绩。试验模式的改革,使得基于试验的考试模式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试验教学本身的意义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实验学到相关知识。二者也是教学的本质目的。

三、考试改革效果分析

考核方案改革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上升,由于每次实验都要现场记分,而实验又不是很难,学生通过预习和听老师的讲解完全能够掌握,所以实验的效率明显提高,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做到在实验台前紧张有序地进行操作,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们用试验班级和比较班级的成绩进行分析。试验班级41位学生,比较班级38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带实验,教学进度相同、教材相同、试卷类型相同。比较班级按老方法授课,10%的平时成绩中有实验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依靠作业、提问等方式,不够客观真实,而且明显偏高;试验班级按改进方式计分,实验占40%,并把压力分解到了平时的学习当中。

1.学期总评成绩分析

下图表明,试验班级的平均成绩有显著提高,其中优良率大幅上升,低分段很小,中和良很集中,说明新的考试方法帮助同学改善了学习习惯,很大一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取得进步,跨入优良的行列。同时这个成绩包容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每次实验我们都安排在相关理论内容之后即时进行,这样实验的效果好,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比较令人满意。同时实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应该也有很大帮助,下面进行理论学习的比较分析。

2.期末理论测验卷面成绩比较分析

分析下面的图表,与学期总评相比试验班级理论考试的平均分有更大幅的提高,而且及格率明显高于比较班级,成绩分布正态图形很清晰,而且向右平移,低分段很小,与学期总评的圖形特征相近,明显区别于比较班级。显然每一次实验的认真完成,都促进了相应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四、结束语

通过实验课随堂考试改革,显著提高了实验效率,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更注重过程学习,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减轻了,而学习的整体压力(更确切说是动力)增强了,同时老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大。同时通过改革我们发现,学生经常要一遍又一遍地验证数据,每次实验都在四个半小时以上,所以考虑在以后的成绩评定要增加一项内容:时间限定,要求学生做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改革,让考试的价值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体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英.学分制下高校考试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0(10):56-59

猜你喜欢
成绩平时成绩考试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海上专业英语平时成绩信度与效度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