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0-01-12 10:25刘明欣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海绵城市化

刘 杰 刘明欣

(1郑州市水利局;2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1 水土保持与城市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并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从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实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形势下的城市水土流失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普遍性、危害大、治理难等显著特点,对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2015 年12 月20 日发生的深圳市红坳渣土受纳场特大滑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控制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及危害,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水土保持是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化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的破坏,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大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将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降低对水土资源的损毁程度,是土壤和水体免收污染,减少水蚀与风蚀,为新时期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和绿化植物生长条件。总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和城市建设发展同时进行的,城市的水土保持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化建设,而城市化建设应注重对水土流失预防治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且协同发展,水土流失防治是城市化建设基础工作,城市化发展和水土保持的目标都是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宜居生态城市。

2 城市化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2.1 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大量的地表面积被水泥地或其他硬化所覆盖,城市排水河道普遍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坡,使地表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天然降水下渗土壤的几率变小,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储量减小。同时硬化地面在夏季促使地表温度上升加快,城市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了电力等能源的消耗。

2.2 建筑垃圾、余方的不合理处置

城市化建设中的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渣,包括建筑物基础开挖多余土石方、拆迁和建筑垃圾等。弃土弃渣不合理处置造成的的安全、水土流失等会问题逐渐显现,备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又如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弃渣量多,建设过程中弃渣处置形成多个渣场,但很多情况下都没经过专业设计单位的专项设计,施工人员缺少水土保持专业知识,不了解水土保持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规范标准要求,随意倾倒弃渣现象严重,弃渣体缺少拦挡、截排水、护坡、覆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每当遇到大雨、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有些情况下还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导致弃渣场存在安全风险多且大。

2.3 城市内涝灾害普遍频繁发生

自人类聚集形成城市开始,内涝灾害便与城市的发展相伴而行。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现有大中城市中60%以上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公害之一。大中城市普遍、频繁受淹,除了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城市生态系统带来损害,有的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城市内涝灾害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除了气候异常、超标准暴雨频发外,水土流失也是内涝灾害的重要成因之一。一是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硬化面积的大量增加,致使城市建成区径流系数急剧提高,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和资金投入没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仍采用1-3 年的重现期标准,早期建设未经有效改造的排水工程标准更低。一旦发生超设计标准的暴雨,内涝灾害便不可避免。二是泥沙淤塞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在城市化建设中,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阶段,大量松散土石方在地面堆积而缺少有效防护措施,遇大雨发生强烈水土流失。降雨径流挟带大量泥沙冲入城市市政管网和城区河道,造成泥沙淤塞,降低管网和河道排水行洪能力。三是海绵城市建设严重滞后。海绵城市理念系统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雨水通过河、湖、池塘、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由于资金、技术、观念等限制,海绵城市建设仍局限于娇小的试点范围,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存在较大差距。

3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城市水土保持宣传力度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离不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形成全社会重视水土保持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增强水土保持意识,共同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力量。

3.2 合理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①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城市化建设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0 以上,渣土防护率达到98%以上。②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城市化建设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27%以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

3.3 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力度

管治城市水土流失,需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强化执法和对水土保持的监督,还要取得城市居民的支持。首先需要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监督机制,落实政府有关部门职能,细化工作内容与职责。依据城市管理体制和水土流失特点,构建水土保持“三同时”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后续设计落实、水土保持变更管理、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采用诸如媒体曝光等方法加强水土保持监督、落实水土保持各环节工作内容,加强水土保持监督力度,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效果。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施工行为不规范是造成的城市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主要原因,城市政府应依据国家、地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流程,规范各种施工活动水土保持行为,预防和治理城市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使城市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规范化,有效控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3.4 加强水土保持新技术应用

城市化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完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管理、科研及相关参与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只有尽快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创新理念,积极推广应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才能更好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效果和质量。加大水土保持知识普及力度,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认同。同时加强试点总结和科技攻关,迅速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海绵城市理念更好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服务。

4 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腾飞带来了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产生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统筹协调城市化建设与水土保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水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海绵城市化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