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美丽

2020-01-13 05:00林羊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子克隆人威尔

林羊

双子杀手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

主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克里夫·欧文/本尼迪克特·王

片长:117分钟

距离李安的上一部长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有四年时间,当时120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去年李安携新作《双子杀手》再次以120帧的革新技术为卖点跟大众见面。

《双子杀手》的剧情并不复杂,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特工亨利在感到疲倦想要退休的时候遭到了神秘杀手的追杀,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较量之后,亨利发现,这名追杀自己的杀手样貌是年轻了二十几岁的自己。一场“我”与“我”的对决即将展开,而事件背后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双子杀手》的剧情以好莱坞体系的标准来说并不新鲜,科幻题材加上几场华丽的动作场面,再浅尝辄止讨论一下克隆人的意义。这类电影我想我们都不陌生,而李安将120帧的新技术用于这样的故事中,给了观众不同于以往的观感。120帧的高帧率,剥离了电影感, 120幀、4K、3D等元素让电影呈现出的真实感加强,一切都如同在眼前发生,动作场面看起来像当前的第三视角的运动游戏和射击游戏。普通电影的帧率是每秒24帧,而当帧率变成每秒120帧时,静态帧的速度变快,我们看到的画面变得更细腻真实,动作变得更流畅,技术变革给未来的电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李安说他想发展数字时代新的美学、新的美感。

《双子杀手》的另一个技术革新点在于电影中那个年轻的克隆人也由威尔·史密斯扮演。用动作捕捉的技术再加上电脑特制,在高帧率的真实观感中,我们看到两个威尔·史密斯拳拳到肉的打斗戏,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无论多细微都清晰可见。两个威尔·史密斯的近身搏斗戏,在银幕上只有短短四分钟,李安和他的团队后期却花了九个月的时间调整和完善,只为追求拳拳到肉的逼真。李安解释说,虽然这场打戏的编排节奏无法改变,但他们增加了一些刮擦、失手和打斗来突出逼真的残酷感。除了这场打斗戏,片中还有一场精彩的摩托车追逐戏,前置的调度、视角的切换、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的转变组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和体验。之后年轻的杀手把他的摩托车当作武器,一次次扔向亨利,让他躲闪不及,观众会有如同玩实况游戏一般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些动作戏的场面都带给人完全颠覆以往的体验,我想这正是李安坚持采用120帧技术的原因。技术的革命需要给观众时间适应,就如同我们从黑白默片时代走向如今的色彩绚烂的3D高清时代。近几年李安致力于通过新技术重新发现新的电影美学和讲故事的方式,他确信“观影体验,远不止讲故事而已”。

回到电影《双子杀手》的剧情,当特工亨利发现追杀自己的杀手是年轻的自己时,与其说是与自我对话,我觉得更有父子对话的感觉。而当年轻的杀手意识到自己是克隆人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他去反思原本养育他的“父亲”的话,这里得以窥见过往李安电影的内核。年轻的杀手挑战着父权,这是非常李安式的情感,只不过早年“父亲”三部曲最终是亲子达成和解,而《双子杀手》则是完全推翻了父权,甚至在“弑父”的边缘徘徊,最后反倒是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披着科幻动作的外衣,讨论着亲情伦理,这确实是我们所熟悉的李安式电影。

而当李安在电影的相关采访中,被问及是否会继续拍120帧的电影时,他的回答非常有趣:“有人投资的话,我有荣幸和义务来帮大家受点罪吧。媒介就是媒介,不管多高的规格,人投射的情感和艺术是无价之宝。但(影像艺术的)很多美感停滞了,年轻的朋友看数字非常习惯,我们留恋胶片,他们并没感觉。这对年轻观众和数码时代也不公平。数码就是数码,不是化学,而是电子。数码怎样开发美感,不应该学习胶片。我只是不服气,数码去模仿影片,去模仿在平面里制造空间的感觉,这是不合理的。什么技术就该做什么技术的事情。”从传统的24帧胶片时代走向120帧的数码新科技时代,李安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给我们展示着电影这门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虽然电影《双子杀手》用到的是最前沿的技术,但是观众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媒体评价和票房于李安的往日成绩单来说都不够理想。但李安所带来的技术革新是无法用当下的评价衡量的,或许未来十年的银幕上,120帧的电影将如同现在的3D技术一样成为主流。电影也是因为有残缺才拥有进步的空间,没有一部所有人都拍手称道的完美电影,电影中的残缺投射到创作者当下的情绪氛围,时间将会给予答案。我想我们不是电影里所复制的克隆人,我们拥有的是不完美的自己,或许有残缺,却也有着别样的美丽。或有残缺,或有遗憾,这些都是我们真实存在的痕迹。

猜你喜欢
双子克隆人威尔
光(六)新生
你做了什么
二大爷的军大衣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威尔和斯奎尔
红苏雀
克隆人
当“双子”遇上“金牛”
蓝斯诺占星转载之月亮双子
可恶的克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