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巧借课外实验转化学科边缘生的探索

2020-01-13 04:57徐国美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外实验积极心理初中科学

徐国美

【摘 要】 课外实验不仅是学生课内学习的有益辅助与拓展,更可以成为引领边缘生走出自卑、懈怠等灰色学习心理的加油站。在课外实验的指导过程中,借助“四巧”,实现学生真实知识增长与能力提高,借助教师真诚的评价与反馈,启动学生热爱科学、求得真理的兴趣与动机,就有希望改变边缘生的消极、被动的局面。

【关键词】 初中科学  课外实验  “四巧”  “四真”  积极心理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与发展人。“后进生”是学科教学中差距较大而亟待提高的那部分学生。近年来,为了避免人为给学生贴标签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结果,“后进生”的提法有逐渐被“边缘生”替代的趋势。本文所指的边缘生是指因学习态度为主要原因而导致成绩落后于大部分同学的那些学生。显然,“边缘生”的转化应重点立足于积极学习态度、健康情感品质进行转化。

“实践出真知。”,《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将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目标与方式。尽管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去做实验,但室内环境的制约性使得课堂实验在时间、环境等条件上远远不如课外。课外环境中个体的思考往往更具有独立性,也为避免学生在人多场合的学习焦虑创造了机会,更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鉴于此,本文试图探索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巧借课外实验转化学科边缘生的策略,以向同行求教。

一、巧连生活,指向真实能力

好奇心激发着人类的探索欲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喜欢猜想与探究的年龄,如何把这种优势放大,使之与生活巧妙连接并为科学教学服务,是科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比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苏打粉清除污垢、用沐浴乳制作简单的气体发生器、用燃烧法鉴别动物皮毛、尼龙与棉织物、在家里尝试发豆芽以便观察种子的结构等等,都可以将科学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样既可以用科学规律解释生活现象,也可以用生活现象助推对科学规律的理解,而且使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与升华,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学习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边缘生转化应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师在开发科学实验时,应首先理清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比如有位教师让学生用矿泉水瓶作为材料,设计一项小实验,并尝试说说实验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学生充分回忆所学的科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呈现了多样化的结果:有的把点燃的无烟蜡烛放到瓶口,CO2沉入瓶中,并通过加水验证CO2能溶于水;有的学生在瓶子的侧壁扎几个不同高度的小孔,然后来探究水的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将瓶子装满水,用手电筒照射瓶子观察验证凸透镜的知识;还有的用三个不同的瓶子分别装黄豆,在里边加不等量的水,观察种子是否发芽来验证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一设计看似平淡,却体现了结果的开放性与创意的丰富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培养。

围绕“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由于边缘生中不爱学习但在生活中却颇具创意的不在少数,通过课外实验的探究与设计,能最大限度地使邊缘生的隐藏的智能得到利用,借真实能力的发挥启动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可以播下学习热情的种子。

二、巧设提问,唤醒真理精神

“哀莫大于心死。”较之成绩的落后,边缘生学习精神的倦怠与自我意志的消沉才是最致命的弱点,所以围绕课外实验重振精神面貌、唤醒他们沉睡的内心是边缘生教育的重要抓手。

比如在“水的净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外去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器,要求用上深淀与过滤两种方法,并至少使用3-4种不同的滤材(如棉纱、卵石、河沙、活性炭……)。教师事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设计的装置中的滤材是否可以随意调换,为什么?在后期结果反馈时,教师发现约40%的学生对此还是模糊不清,甚至有几个考试成绩不错的学生认为:既然题目中说是随意调换,那就说明这样的调换不合规定,所以是不能调换的。另有40%的学生则回答通过实验发现调换一下似乎对过滤效果没有影响,所以认为可以调换。此时有一位平时考试并不理想但比较爱钻研的学科边缘生却提出:如果把活性炭放在最前面的位置,那么在第二天就会发现活性炭脏得不得了,而后边的沙石还是很干净,根本没有吸咐多少水中的杂质。对此,教师在课堂上作进一步引导,终于有学生提出:不同性质的滤材具有过滤体积不同的尘埃颗粒的功能,调换顺序不当会让孔隙较小、过滤作用较精细的材质承担过重的过滤任务而提前报废。

这次课外实验,给了一贯自以为是的学生当头一棒,也让玩文字投机作答的做法很快显了原形,边缘生中体现的一种不断实践、多加比较的精神得到了赞许与发扬。在科学学习中,具备追求真理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有的边缘生尽管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却有着敢于争论的经历与坦陈观点的能力,这是借以挖掘真理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的重要契机。教师用巧妙的提问引发课堂的波澜与课后的深究,使真理探究的过程渐入佳境。

三、巧于反馈,记录真知灼见

边缘生的主要问题在于不爱钻研也懒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与作业形式机械也有重要关系,如果把实验过程作为作业来“写”,将作业变成用实验来“做”,能使边缘生普遍不弱的动手能力得到展现。比如在教学《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时,学生了解到利用石蕊与酚酞两种度液测试物质的酸碱度,教师趁机进行引导拓展:老师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花也能做酸碱测试剂。学生兴趣大增,教师就布置学生课外去完成如下任务:(1)搜集不同植物的花,将其切碎捣烂并浸入酒精,观察液体的颜色。(2)尝试在上述液体中分别慢慢滴入米醋或放入小苏打,观察颜色的变化。(3)制作一张实验结果表。(4)写出你认为可以作为酸碱测试剂的花液,并尝试说明理由。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全班提高作业的质量,使一些热衷于死记知识的学生变得爱动手、提高实验意识。真实的过程形成真知灼见,使让边缘生由此而更爱做作业,提升学习的内驱力。

四、巧埋伏笔,感受真诚评价

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教师与同学对他的学习评价往往影响着他的学习积极性。但现实中,不少课堂的评价语显得非常生硬,那是因为表扬学生时学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步,这样的评价充其量是一种空中楼阁,反而会导致很多学生的反感。走出单一表扬的误区,以真诚带动实验评价的多元化,是转化边缘生的“不二法门”。由于认知上的欠缺导致操作上的胆怯与被动,不少边缘生只能做优秀学生操作的旁观者,在集体回答中也只能滥竽充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给边缘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尤其重要。

比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教师以课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给学生发放一些试管,并让他们准备好蒸馏水、干燥剂与铁钉,并进行真实的记录。这样边缘生在课外失去了“旁观”的机会与“充数”的借口,也有了独立完成的兴趣。几天后,教师有意引导边缘生对此进行发言,并给以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这样就能逐步增强他们参与实验的信心,增强其操作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边缘生的尽快转化。

借助对边缘生的不断关注与呵护,随着他们实验实情的不断激发,边缘生也会越来越创造新的学习高度,此时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及时的展评、反馈、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配合学校的社团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实验成果汇报,让边缘生有展示成果的平台与发表观点的机会。再比如教师设计了“制作叶脉书签”之类难度较高的实验兴趣小组,及时把边缘生中进步较大的学生列为小组成员,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精神奖赏。在参加学校、区级实验比赛时,可以让表现突出的边缘生参与进去,甚至在教师开展实验准备、制作教具时有意识地让边缘学生作助手,这是对他们进行无声的能力肯定与褒奖。由于边缘生的进步不是假的,教师的言行反馈就非常真实有力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课外实验不仅是学生课内学习的有益辅助与拓展,更可以成为引领边缘生走出自卑、懈怠等灰色学习心理的加油站。在课外实验的指导过程中,只要学生获取的是知识与能力是真实的,教师的评价是真诚的,学生热爱科学、求得真理的理想就会由此起航!

参考文献

[1] 马宏佳,金惠文 .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化学)[M].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柏品良. 问题就是探究活动的资源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1).

[3] 沈瑜.家庭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作用[J].生物学教学,2014(04).

猜你喜欢
课外实验积极心理初中科学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教学研究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不微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关于有效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几个建议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