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 遇见理想与浪漫

2020-01-13 05:05李珍珍JessieLi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志愿者专业课程

李珍珍Jessie Li

姓名:李珍珍Jessie Li

身份:JA中国员工(上海区域项目发展中心)

在华东政法大学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校园里遇到一群人,他们西装笔挺,一派“社会人”的风范。我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们属于JA中国(全称为Junior Achievement,青年成就)这个社团。报名JA中国活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常常落选,因为这,总觉得大学生活有点儿遗憾。

毕业后,我进入银行做HR(人力資源)工作。可能是我自己性格的缘故,摸爬滚打10年后,我渐渐产生一些倦意。暂停了手上的工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喜欢接受新任务时的刺激,喜欢和团队策划项目时的脑力全开,也喜欢当同事咨询人事问题时,我能切实帮助到别人的满足感……很凑巧,当时的JA中国在招募上海区域项目发展中心的教育项目工作人员,想起了大学时的遗憾,我应聘了这份工作,成为一名NGO(全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

这个决定看似有些“冲动”,也不被我的亲友理解。然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的这些“喜欢”,NGO恰能全部满足。

“NGO是纯公益组织吧?”

“就是那些捐款的基金会吧?”

“听上去挺高大上的,但去那里工作真的能养活自己吗?”

听说我入职了NGO,身边总有类似的声音出现,碰到有段时间没遇见的熟人,他们得知我在NGO工作,半晌只憋出一句:“你好有理想啊!”

NGO在大部分人眼中可能非常“小众”,甚至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NGO是做什么的。说实话,我也一度以为NGO只能是一份兼职或志愿工作。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对NGO的了解程度愈发深入——政府很难面面俱到,总有一些特定人群需要某些组织去帮助。这些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发展,JA中国和其他NGO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用通俗的话说,它们很像一剂“维生素补剂”,对不需要的人而言可有可无,对需要的人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从世界的角度看,不同的NGO工作在不同的领域开展,但关注的都是有共通性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如教育、环境、妇女问题等。我所在的JA中国关注的就是教育领域,它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开展公益教育课程及活动。每一年,我们都会带领志愿者走进上百所学校,免费给学生开设和金融素养、职业构建、责任创业有关的课程。

在NGO工作的确需要一些理想和责任感,但说到底这还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且有着独属于它的优势:比如NGO的非营利性会给工作人员带来比较高的职业声誉;在这里工作,没有那么多职业层级,所有员工平等而坦诚,互相包容尊重;更重要的是,借由这份工作,我能接触以前做HR时接触不到的领域,寻找自己未来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感。

刚进入JA中国的时候,陌生感与忐忑客观存在,但更多的是兴奋,因为我是能从新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人——挑战新事物成功后的快感对我来说无与伦比。

这不,2020年新学期,我的挑战就来了!

我负责的是面向大学生的《JA事业启航》课程。事业启航课程中有非常多需要企业志愿者面对面授课的内容,其中的模拟面试更是关键环节。换作以前,我们会带领企业志愿者进入大学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一对一模拟面试。然而,今年的新冠疫情“打”得我们措手不及,继续等待还是改变延续多年的策略?为了继续开拓这个王牌项目,我伤透了脑筋。

受前段时间企业改为线上面试的启发,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将原来完整的线下课程修改为更适合线上的模式,然后采取线上分组的形式,把以往线下志愿者进组指导改成线上志愿者与学生组成小群交流,再进行一对一的模拟面试。

修改PPT,联系合适的志愿者,测试直播程序……这一切都是我之前的工作未曾涉及的,但我也因此整理出一套适合线上的课程内容——时间短但内容精简;虽然比线下课程少了些现场感,但线上课程不受场地限制,企业志愿者也不用专程赶到学校,反而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以前工作专注于单一的人力领域,如今的我,在NGO工作涉足的领域多而广。除了日常工作以外,NGO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死板”和“按部就班”。我所在的JA中国大部分活动资金都来自企业的支持,所以我要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筹款。入职后,我还发挥自己的人力专长,开发了专门针对内部员工的人才发展项目。

如果要给团队的每个人都对应上一种职业,那我们这有品牌运营兼公关兼秘书,企业宣传兼财务,我则是项目负责人兼筹款人兼HR……在NGO,我们每个人都被鼓励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多面手”,一人分饰多角。这还有点儿向复合型人才靠拢的意思呢!

“@JA Jessie ,我是今年在职业辅导课帮助下找到工作的学员,现在我想做点事情回馈JA中国,请问我能做什么呢?”

2020年7月,我在授课学生群里收到这样一则来自学生的信息。她兴奋地在群里@我,并告诉我们她曾经参加了线下课,今年又继续参加了线上课程。凭借我们课程中涉及的和职业有关的专业信息和志愿者分享的经验之谈,她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的那种兴奋劲儿,即使没有面对面我也能轻易感受到。

进入JA中国一段时间之后,我有段时间怀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否真正有效,因为很少有学员主动来跟我说自己的收获。而这次对话,让我的这些疑惑统统消散,甚至让我觉得有些浪漫——我汇合了来自不同企业的职场人士,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帮助了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得以进入优秀的企业工作;之后这批成为职场人的学生又会继续帮助新的大学生……这样的良性循环,就是我的工作目标。

2019年下半年,我曾带领一群职业高中的学生去丹麦参加比赛。孩子们可能觉得自己英语不好,缺乏自信,都不爱跟外国人说话,有点儿蔫头耷脑。我观察到这种情况,心里打起了小鼓。我和同事商量了一下,达成了共识:“这样不行,得让他们改变这种害羞腼腆的态度才能有所收获。”为了鼓励他们与周围的外国人讲英语,我们采取了一些小手段,比如要他们和外国人一起拍10张自拍。他们分散开去完成任务的时候,我观察到,有一部分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请求一起合照之后,会跟外国人有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通过这样一次次简单的英语交流,孩子们日常用语说得顺畅了,自信心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等到我们要回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很自信、不胆怯地主动和当地人沟通了,态度也积极了很多。

我的手机里有许多学生的微信,看着他们因为我们的课程、活动而变得自信,我的自豪感就多一分。这种帮助别人并收到反馈的“浪漫”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舞。

帮助的“浪漫”不仅仅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也发生在我和NGO之间。运作良好的NGO真的是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我这种想要帮助别人的人提供了平台来实现心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NGO的人能近取譬,伸出援手。

(采写:陈景月 蒋凯音)

专业面对面

老师说

Q1:社会工作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刘晓婷:社会工作专业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实务性比较强,含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手法。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关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政策执行,在中国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内容。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都比较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服务,而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关注公共行政、政府的运作,主要对行政事务的管理。

Q2: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比较适合去哪些单位从事哪些工作?

何 昕:比较适合去与社会福利服务、民生相关的政府部门、社区;也适合去从事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的基金会、NGO、社会组织;从事与助人相关的工作,比如:直接面对弱势群体、困境人士的一线服务;如何让福利资源更合理运用和分配的管理、研究的工作;或者是去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政策、公众支持的倡导工作。

Q1: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学习哪些专业课程?

田芸嘉:专业课程主要是从社会工作实务上进行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我们还会学习很多和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如社会学、心理学、人与社会环境等。

Q2:高中生可以从哪些渠道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这一专业?

田芸嘉:高中生想要接触社会工作,可以多去一些社会组织、NGO和社区参与一些志愿者工作。

猜你喜欢
志愿者专业课程
志愿者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我是志愿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为志愿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