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旧笺

2020-01-13 05:00牧天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星空香港北京

牧天

最近面临着又一次搬家,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两封信笺,是我来北京不久时写给朋友的信和她的回信,部分文字已损毁,一并摘录如下:

亲爱的S:

尽管我们待在同一个城市这么久,但都没有找到机会一起聚过,北京真是太大了。大到令人心里发毛,我一下就记起了小津安二郎执导的电影《东京物语》中所说的:“东京真是太大了,要是两个人突然走散了,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我觉得北京也是这样。虽然在信息畅通的现代,这种情况可能很少有吧,但这个“走散”,不光是物理和地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距离。

于是我想到了这个方法——写封信,用这种传统的、对于你来说可能是老掉牙的形式,来跟你交流。

这封信来来回回写了几遍,本来写好的内容,再看又觉得不合适,便弃用了。其实想说的话有很多,一些想法真正写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它们并不适应纸上的生活。我还是把它们收回,任它们在脑中驰骋,等遇到适宜的文字再把它们固定住吧。

……

来北京有一段时间了,秋天刚过,领略到了北方冬天的冷,是真的很冷,虽然不像南方的冷那样湿入骨髓,但风把这干冷的空气刮在脸上,仿佛尖刀一样,会一点一点剜去脸上的肉。带来疼痛的风,我还没怎么经历过。正经地说,我还没有在北方过上一个完整的冬天,秋天也很少,每次都是夏天来到,夏天离开。在香港,秋天难见落叶,只能通过气温升降来感受季节更替,到冬日,潮湿的南方水汽遇上北方的冷空气,下几场雨,就预示着香港的冬天来了。

从香港到北京,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就从最南的大都市来到了北方的大都市。

……

可能已经很久没有放松了,所以,之前聊天时,当你提到我和星空独处,我在想什么时,我着实愣了一会儿,努力回想那时候的场景,但记忆总是很模糊——我似乎只记得那天看到了星空,只觉得“美”,脸上不禁微笑,至于其他,很不清晰。最近我又看到星空了,就在不久前。秋天的北京夜晚,凉意渐浓,但天空十分干净,一抬头就能看到满天星河。和我之前所知道的雾霾中的北京差异很大。他们说这是北京最好的季节,要说看到星空时所想到的,大概会是咏叹宇宙的宽广,赞美星河的距离,想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分享这美景……这些都是事后的补充,那时候我确实什么都没想,大概是和那景色融为一体了吧,颇似庄周梦蝶,进入了“栩栩然蝴蝶也”的忘我状态。这么说或许有装模作样之嫌,不过事实的确如此,这种状态之后也有过几次,都是在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时,或是见到了令人咏叹不及的美景时,脑子里没有自己的记忆,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所看的景上。我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和城市也是一样,我融入这座城市,便与它成为一体,我会去观察,会去询问,会去探索我和它的关系,但并不会轻易把我和它剥离,香港如此,北京我相信未来亦会是这样。

而你的故事呢?我虽然知道你比我早来这里,但却不知道你的经历,如果有机会,在回信中讲一讲你在北方以及来北方前的故事吧。

草草不尽,匆匆不一,一封信所能承载的话有限,剩下的内容留待下次再写,这次就此停笔吧。

顺颂

冬安

刚来到这个城市的M

M:

收到你的来信了,又惊又喜。但是我很久没有写过信了,我只能把我想到的记录下来,仓促成文。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古苍梧的《旧笺》,两个香港的年轻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交流故事,要是你想,我们也可以像那样保持通信。

但我最近却高兴不起来,又到了北京的冬天,秋天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一场大风就让一切七零八落,要我说,城市形如枯槁。

你想听我在北方的故事,其实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游子的颠沛流离总在这时候愈显突兀。人与城市是有契合度的,契合度饱满,就叫“归属感”,人们把这种地方当作“家”抑或“第二故乡”;契合度低下,则称“漂泊”,被勉强塞进了城市拼图,一定存在填补不了的残缺。冬天的大风一吹,浮萍一般的人没有根,就这样被生活拉扯,原形毕露。

但你的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愿意跟你分享我之前的故事。细细想来,我似乎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漂”在不同的地方。彼时因为父母年轻时的选择,我降生在一个远离亲人、远离城市的山坳里。八九十年代的交通极不便利,回乡探亲一次用“翻山越岭”来形容毫不为过。在那里我度过了懵懂美好的九年。后来工厂破产,工人买断下岗,职工剥离转调到邻近的乡镇。母亲被调到镇上教书,我跟着她在镇上的学校念了三年,父亲南下打工后又回来,定居在市里,于是从初二开始我便跟着父亲,直到高中毕业。这八年,我们一直都在两地奔波,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其中的曲折实在一言难尽,从而导致我没有一个稳定的家的概念。

此后,就是四年大学时光,离父母一千五百多公里,每年只回去兩趟——是我主动选择远离的,想要更完整、自主的生活。一头扎进陌生的环境,摆脱控制,自由恣意。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误以为这座城市给予了我归属,生活因群居而具有的烟火气和时间带来的熟悉感,第一次塑造起故乡的形象。然而,毕业让一切归零,漂泊的事实在各路人马分道扬镳后暴露无遗。人都走散了,自然没有家。

几经辗转,来到了北京。短短两年时间里换了四次住所,即将迎来第五次。每一次搬家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行李的增多,这些日益累积的重量,就是我与北京的羁绊。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清晰地感受到不完整。差点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许是舒心的工作,也许只是某个瞬间心血来潮对一座城市涌起的些许喜爱。直到有一天后知后觉地发现,我是没有归属的人。

这一天是悄无声息地降临的,在穿越大半个中国出差的路上,在漂洋过海到达旅行目的地的飞机上,在办公室抬头就能望见的光秃树杈上,在没有月光漆黑一片的胡同小道上……预感自己终其一生都会漂泊。始终缺少在某个地方安稳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比相信自己能平安无事地活过今夜要艰难得多。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从来无所畏惧,因我知道它们都只是旅途短暂停留的站点。可一想到要在哪里长久地待下去,一辈子那么久,命运早早标好了结局,就会让人惶恐无措。

……

“如果你一直待在这里,就要不停接受离别和失去。如果你是路过,就可以选择停留和拥有。”Alyssa一语道破真相。那些反反复复的痛楚更甚于漫无目的的焦灼。于是从不肯轻易接纳一座城市开始,提心吊胆地等来了寒冬的考验。

不知不觉我也写了这么多,这就是我的“故事”。或许称不上什么故事,来到北京的人,每个人的经历即便不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会是一部福楼拜。但我早已熟悉了变化,并且喜欢上了变化,重复让人麻醉,只有变化叫人惊醒。你觉得呢?

我也期待你的回信。

S

猜你喜欢
星空香港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星空
香港ifc商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