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

2020-01-14 03:28范文祥李将军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耦合金融

范文祥,李将军

(1.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随着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梯度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螺旋式耦合,区域产业结构“雁阵”推进优化。一方面,为了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扩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金融结构由国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向以信贷市场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金融结构演变;另一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效转移与分散科技创新风险,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在技术创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螺旋式耦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平衡、产业技术升级缓慢、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探讨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机制,进而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国内外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作用机制。金融抑制理论[1]和金融深化理论[2]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变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规模结构方面,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时,金融结构优化才能满足不同规模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增长[3]。在产业技术周期方面,当产业技术较为成熟时,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较平稳,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当产业技术处于技术前沿时,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技术研发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4]。然而,考虑金融抑制问题,政府的金融抑制政策会阻碍产业结构转型[5]。即使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改革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具有异质性[6]。其二,最优金融结构。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7]。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文献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但是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还需要从理论层面上进一步研究。由此,探讨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为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技术因素的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一、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理论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理论依据

一是在金融需求遵从与供给主导的作用机理下,随着技术创新层次的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螺旋式动态耦合,逐步由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低层次耦合向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高层次耦合演进,形成了以企业或行业技术创新为中间传导因素的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耦合机制。

从金融需求遵从角度,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更替的技术创新驱动[8],致使区域金融结构由支持区域传统型、低风险产业发展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向支持区域高技术创新、高风险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演变,实现区域金融结构优化,提高了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性。从金融供给主导角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多层次、市场化的金融结构,降低了技术创新企业融资的制度性成本,推动了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强了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

二是以优化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中,资本市场通过提高风险转移与分散的效率推进高技术、高风险新兴产业发展;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中,信贷市场通过减少审批环节、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监管与风险管控水平等措施促进传统型、低风险产业发展。由此,建立市场化、多层次、多渠道、法制化的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区域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性,实现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二)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理论模型

1.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结构

2.基于金融监管的最优金融结构

(1)基于金融监管的生产函数

假定企业效率生产函数[10]为Yt=θrtKt/α。其中,θ为效率系数,0<θ<1,且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为ω,ω=1-Kt/KU,即资本利用率越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越高。其中,KU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与Lt匹配的边界资本存量,对应的产出是最大潜在产出。企业的期望产出为Yt=rtKt·[1-ω(1-θ)]/α。

考虑金融监管的生产函数为:

(2)金融监管下的最优金融结构

在动态模型中,t时期社会总产出为Yt=Ybt+Yst=∑i=b,sF(ϑit)rtKit/α。其中,Ybt与Yst分别是金融中介融资的总产出和金融市场融资的总产出,F(ϑit)=2(1-ϑit)·[θ/2+(1-θ)/3+θ·(ρ-1)(τi0·ϑit/2-(τi0·ϑit+(τi0·ϑit)2+(τi0·ϑit)3)/12)],i=b,s。

资本积累为dKit/dt=Yit-Cit-δKit,i=b,s。其中,δ为资本折旧率,Cit为Yit产出的消费。

最优解的必要条件:

3.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实证分析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技术因素的分析,区域技术研发水平是影响区域最优金融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及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重要因素。

(一)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依据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理论分析,建立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和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区域工业化水平、区域金融制度环境及区域金融结构之间的面板模型。其中,区域技术研发水平为控制变量,区域工业化水平、区域金融制度环境及区域金融结构为状态变量。

区域技术研发水平为X1it,由于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都限制在工业,则选择区域专利申请授权量表示区域技术水平。

区域工业化水平为X2it,用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表示区域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比越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越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越低,区域工业化水平越低。

区域金融制度环境为X3it,用区域人均GDP表示区域金融制度环境优化程度。区域人均GDP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金融制度环境越优;区域人均GDP越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区域金融制度环境越差。

区域金融结构为X4it,用银行贷款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股票市值与保险收入之和的比例表示区域金融结构,区域银行贷款额占比越低,区域金融市场层次越多,金融结构越优化;区域银行贷款额占比越高,区域金融市场层次越少,金融结构演进越滞后。

(二)数据来源

在数据方面(未包括港澳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人均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7),其中,增加值以1995年为基期采用不变价计算;证券发行额、股票筹款额、银行存款总额、银行贷款总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1996—2017)。

(三)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统计描述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比较

(四)实证模型分析

1.Huasman检验

首先,通过随机效应面板模型进行Huasman检验,拒绝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原假设,误差项和解释变量是相关的,存在内生性问题。其次,通过多余混合效应检验(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拒绝多余混合效应原假设,接受固定效应模型。

2.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为了分析技术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影响,建立包括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工业化水平、金融制度环境、金融结构等因素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模型1~4,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倒“U”型作用,与理论上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成正相关一致。当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值低于临界值(模型1的临界值最低,为1.355×106),技术研发水平的增加推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的提高;当区域技术研发水平高于临界值,技术研发水平的增加推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的降低。在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拐点效应,表明区域技术研发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具有一定的异质性[11],东部地区技术研发水平接近临界值,需要扩大临界值,而中西部地区远低于临界值,需要提高中西部地区技术研发水平。

区域工业化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U”型作用,与工业化水平和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成正相关一致。区域金融制度环境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作用机制,与区域金融制度环境和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成正相关一致。区域金融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作用,但是不显著。

表2 技术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性影响的模型分析

注:括号中是P值,*、**、***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

(五)稳健性检验

1.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检验

为了分析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稳健性,建立包括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工业化水平、金融制度环境、金融结构等因素的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如表3所示)。

表3 技术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耦合性影响的动态模型分析

表3(续)

注:括号中是P值,*、**、***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

比较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检验结果,分析表3模型1~4,同样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倒“U”型作用,同样其他变量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基本符合理论预期,此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的影响比较稳健。

2.工具变量检验

为了分析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稳健性,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替代专利申请授权量,表示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建立包括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工业化水平、金融制度环境、金融结构等因素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如表4所示)。

表4 技术研发水平工具变量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性影响的模型分析

表4(续)

注:括号中是P值,*、**、***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

对比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检验结果,分析表4模型1~4,也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倒“U”型作用,其他变量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基本符合理论预期,此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结果一致,也表明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的影响比较稳健。

由此,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区域工业化水平、区域金融制度环境及区域金融结构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稳健,证实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具有倒“U”型作用机制,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存在异质性。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发现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存在异质性, 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区域金融体制环境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具有非线性的叠加效应。为了缓解区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提高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实施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改善我国技术研发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

一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与技术协作能力,提高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依据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分析,发现技术研发水平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存在拐点效应,表明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东部地区技术研发水平距临界值较近,需要进一步优化外部研发环境,扩大临界值,提高技术研发的层次;中西部地区技术研发水平距临界值较远,需要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协作,共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目前东部地区技术研发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好,技术研发以技术引进、模仿研发为主,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为辅,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的速率,而中西部地区技术研发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差,技术研发以产业转移的技术转让为主,模仿研发为辅,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由此,东部地区深化制度改革,健全激励技术研发的制度体系,以技术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及创新提高东部地区技术研发层次,逐步摆脱核心技术的国际依赖,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努力成为区域技术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下建立跨区域技术研发与创新协调机制,促使中西部地区选择性转让东部地区成熟技术,加强中西部地区技术改造,共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螺旋式、高层次动态耦合。

二是深化区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产业“雁阵”升级。依据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理论分析,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区域金融体制环境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具有非线性叠加效应,表明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区域金融体制环境对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具有异质性,需要分区域、差异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产业“雁阵”升级。东部地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制度环境,进而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国有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

三是建立跨区域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机制,增强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针对区域技术研发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建立跨区域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机制。建立跨区域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借助金融市场有效性规避技术研发风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以攻克产业核心技术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基金为依托,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研发,提升产业技术自主比例,提升关键产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完善跨区域、跨领域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互动平台,推动区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西部地区主要以军转民模式推动民企技术升级,东部地区主要以民参军模式促进民企技术军用,进而促使民企、军工联合研发,最终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层次。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耦合金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P2P金融解读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