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隔膜,亲近经典

2020-01-14 13:37黄敏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隔膜经典名著

黄敏芳

摘要:在全民阅读的时代,学生并不是不读书,只是不读老师家长要求他们读的书。随着荧屏阅读的兴起,中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热情高涨,然而却缺乏对经典作品的亲近与热爱。此文将从的原因探究、消除隔膜的路径两个方向入手,为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探求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隔膜 经典 名著

新课程标准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让初中生扩大阅读量,读有品质的书,部编本每册书都规定了两部导读名著,共12本,这些书目经常以考试附加题的形式考察,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然而只读这12本书远远是不够的,为了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每册數又推荐了4本书作为自主阅读的书目。人们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从部编本对名著的推荐和编排阅读中可以窥见一斑。

然而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抖音、快手等小视频以更吸睛等直接的方式吸引、占据了学生的大量课外休闲时光。另一方面是迎合市场和青少年猎奇心理的网络小说以更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更便捷的获得方式得到了大量青少年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之下,初中学生的名著的阅读亮是非常有限的,他们与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中有着显而易见的“隔膜”。了解探究这种隔膜并进行消除,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亲近经典,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

一、探究“隔膜”的形成原因

(一)背景知识的缺失

初中生与经典文学作品产生隔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它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生平。比如阅读《骆驼祥子》时,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失衡而黑暗的背景,就无法理解祥子作为一个北漂从充满干劲到绝望堕落的三起三落的人生历程。

(二)获取信息方式的隔膜

初中生多阅读的是浅显的篇幅短小的美文或短篇小说,即使是篇幅较长的网络小说,无论是因性别不同而各有偏爱的言情或武侠小说都是语言较浅显,情节吸引人,娱乐性强的,初中生阅读起来没有难度,只要需要多花时间,而经典的名著,大多文字凝练而精美,内容丰富而庞杂,如果是外国的名著名字复杂而人物的交往也错综复杂,相比之下让学生读起来觉得困难重重。

(三)思想觉悟的错位

文学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淘沥,得到了众人认可的精品极品,它们是超越了时代,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的意义在于人们在阅读他们的过程中获得与作者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境遇产生的共鸣,重新确立对自我的认识,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它会深化人们的认知,而我们的学生在碎片化的阅读中已难以静下来思考感悟人生了,在屏幕浮光掠影的切换中,青少年们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却没有得到灵魂的精华与升华。而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初中生们若想顺利地沉浸在经典中,需要一定的思想高度。

总而言之,横亘在初中生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隔膜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经典的“创作语境的错位。”为了消除隔膜,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二、探索初中生亲近经典的有效途径

(一)寻访古迹、探索交集

经典是经过时间的筛选,遗留下来的极品,它的产生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相隔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投入到情境中,直观地感悟事件的发展进程,和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但是我们可以亲临古迹,在历史文化遗迹的证据证物确凿的环境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思想升华。

(二)亲身体验、自我发现

我们可以把经典中的人物放置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深入品读经典,在活动成果中检测学生对主题和人物的思考,从而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比如阅读《西游记》时,让学生设想唐僧师徒四人生活在当代,用微信进行社会交往,请你为他们四人分别选择头像和设置昵称,并说明你的理由。以此活动激发学生对原著的深入品读和挖掘,从而全方位地对人物思想和性格进行探究。让经典穿越时空,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沉浸阅读、深入探究。

(三)活用技巧、抽丝剥茧

很多文学名著都是篇幅较长的作品,学生完成一次走马观花的概略式阅读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方面学生难以空出大段连续的时间以专门完成作品的持续阅读,另一方面,学生往往由于各种障碍无法静下心来耐心地完整把作品阅读完。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实用的技巧以帮助他们迅速、有效地掌握整体的和核心的知识。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具体地教会我们阅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基础性阅读(对书本的基础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检视阅读(快速阅读,大致了解);分析阅读(全盘阅读,注重专注和理解);主题阅读(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群文阅读,触类旁通),除了这本书所教授的阅读技巧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推广:

一是精读与略读的分别或结合。“略读”顾名思义是粗略、大概地阅读,只求大体地感知大意。精读则是对核心的章节进行人物或情节或环境的研究性阅读。比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经典章节的品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核心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章节进行精读,而其他章节可以略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是专题阅读。可以是拟定一个专题进行一本书的阅读,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群文的阅读。比如围绕鲁达的性格,专门阅读《水浒传》的第三回、第四回、第七回和第八回。在不同的事件中把握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丰富对人物性格的认识。或者是围绕一个“打”字,把《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把不同人物的同样的行为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的对比阅读有利于更清晰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综上所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历经了时间的淘沥依然不掩其思想的光辉和艺术的璀璨,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并不买账,把经典作品束之高阁,并不亲近,为了化解此矛盾,我们从分析原因入手,到探索让学生亲近经典的有效路径,希望通过一系列方法能给学生和经典作品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能走进经典作品,沉浸其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和艺术的熏陶。

猜你喜欢
隔膜经典名著
电子“溢洪道”阻止锂电池着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世界最薄锂电池无纺隔膜技术诞生
非织造布隔膜:小应用 大市场
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