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

2020-01-14 13:37张添银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课外活动自学

张添银

“指导—自学—讨论-延伸”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以主体教学理论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激起学生主体内驱力,主动参与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延伸课外活动等诸环节,来感知客观、获取信息、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着力培养学习、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策略。

一、人本为先,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本为先,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面向新时代,人本为先,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改变以往被动的纯粹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知识,增长才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配合教师观察、感知、思考、分析和创新,实现自己内在的德智融合发展。作为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具有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指导—自学—讨论-延伸”教学策略在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中展开……

二、围绕导读提纲,课前预读为主的指导

1.编写导读提纲,突出“三导”作用

导读提纲应在课前几天就发给学生,编写导读提纲,要突出“三导”,让它在学生自主先学过程中起“导读”、“导思”、“导向”的作用。导读提纲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编写。其内容:一是要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知识点和重点;二是编写适量的既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思考题。三是要设立一个疑问栏,请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而联想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上。

2.以课前预读为主,课堂再读为辅的指导

指导学生读书,以课前预读为主,课堂再读为辅。学生自主先学的过程,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他们在自学中获得知识,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精神,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思维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清读书的具体步骤、方法及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先浏览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如课题、小标题和黑体字的内容,使其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要求把课文细读一遍。学生自主先学,是实践“指导—自学—讨论-延伸”教学策略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学生的课前自主先学,课堂的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活动就很难开展,教师的点拨就缺乏针对性。

三、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参与教学,质疑释惑

1.小组讨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是“指导—自学—讨论-延伸”教学策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讨论的具体组织形式,一般是把学生前后桌按四人分组讨论,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一起交流自学情况,一起探索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可以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指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既增加了信息的交流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开发了思维的潜能,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思维的正确度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还可使思想产生碰撞、激荡,从而产生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实践证明,一个人学习,与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产生“集合效应”,“竞争效应”。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询问、辩论、切磋、琢磨比单纯师承更为有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小组讨论,是“指导—自学—讨论-延伸”教学策略中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体现。

2.班级讨论交流,破解问题,形成共识

班级讨论,是经小组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让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解答。班级交流,是让各小组轮流,一位同学上台“讲课”。“讲课”主要是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本小组自学和讨论成果。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上台“讲课”的情况进行“评头论足”、修正、补充。对好的、有特色的,应及时给表扬。对有不足的,教师要及时指导。班级讨论和班级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它不仅解决了在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激起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体验学习过程的欢愉。

3.质疑发问,精讲点拨,水到渠成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著名的顾明远教授也指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新的突破。鼓励学生质疑,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

四、延伸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形式多樣,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2.课外活动的内容应紧密联系教材,起到拾遗补缺,巩固拓展的功效

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是多样化的,关键要紧扣教学内容。主要有:(1)社会调查。(2)社会实践活动。(3)收集谚语、名言、格言。(4)观看影像、视频。(5)写小论文、倡议书、演讲稿等文体。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巧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养成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的好习惯;对激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颇具成效的。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课外活动自学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淘气包马小跳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