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01-14 13:37黄燕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彩带解决问题解题

黄燕新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丰富提问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巩固提升。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好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好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浅显易懂,能启发学生思考,能分出数学思维的层次和水平。

怎样创设情境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数学情境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抓住联系,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小数的认识,就应与“元、角、分”紧密联系,这样的学习情境既浅显易懂,又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其次,小学教师所教的数学,应结合儿童喜欢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则可以运用阿基米德解决王冠是否含有银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

再者,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有时并不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直接联系,但是会联系学生的“数学现实”,教师就可以创设数学情境。比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回顾前情”的情境:“我们以前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你能把这个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吗?”创设“数学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在情境圖中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老师、问同学;可以让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尝试提出新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理解问题情境,弄清题意

条件和问题有时不会直接呈现,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或观察图画,找出条件和问题,特别是找出题目中重要信息或关键的字词,弄懂题目中的插图有无特殊的意义。

2.制订解题规划,确定方向

弄清楚题意后,就需要制订解题规划了。该如何解题呢?怎样去思考呢?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条件入手,例如:一根彩带,每1.4分米剪一段做1个蝴蝶结,一共做了27个蝴蝶结,还剩1.2分米,这根彩带原长多少分米?解题时可以先求出做蝴蝶结用的分米的彩带,再求出这根彩带原长分米数。也可以从问题入手。例如:要求这根彩带有多长?就必须知道这根彩带用去的分米数和还剩的分米。要求用去的分米数,就必须知道一个蝴蝶结用去的分米数和做的个数。

3.实施解题计划,丰富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生不能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画图、推理和尝试调整等。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实践智慧

小学生的反思大多是一种被动的、不自觉的行为。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回顾原有学习经历以便总结做得好的方法或对不够好的地方进行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活反思动力

一节课下来,教师就课堂中的精彩之处和不够完美的地方进行简单的评价。比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某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或“在……地方老师处理得不够好,有待进一步调整”……教师通过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通过不断发现自已的不完美的地方而使自己精益求精。

2.培养反思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做题后进行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改变学生重视做题而轻视检查的错误思想。做完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自我检查,自觉找出错误原因,改正错误。老师要表扬做题后能进行验算的学生。这样既鼓励了这个学生,也给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3.形成反省思维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道题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决”?或“这个方法能否用于其它问题”。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解决问题时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的,能不能从问题入手呢?”,鼓励学生寻找使问题成立的条件。假如做错了,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原因:是因为没有弄清题意,或是没有找出隐藏的条件和问题,或是找不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或是对相应的知识点根本就没有掌握等,然后将出错的原因写在错题旁边,将正确的解法也写在旁边,经过不断地反省,学生会逐渐养成习惯并从中受益。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并反思。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思考的方法与角度,积累思维的经验,逐步由“学会”走向“会学”。

四、解决问题,巩固提升。

练习题的类型按难易程度可分为三大类:巩固型练习、补充型练习、拓展型练习。

第一种:巩固型练习。第二种:补充型练习。第三种:拓展型练习。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练习题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应该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应能完成巩固型练习,中层生能完成补充型练习,优等生能完成拓展型练习。

可以在情况适合的情况下,发挥学生互助的精神,如学困生讲解题思路中层生听,中层生在学困生讲不对时予以指导;中层生讲解题思路给优等生听,优等生在中层生讲不对时予以指导。在涉及计算时进行估算,因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来创设情境;在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弄清题意,挖掘出题目隐含的条件,要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来分析问题,寻找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在回顾与反思过程中拓展思考的方法与角度;在数学应用中,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彩带解决问题解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眼花缭乱彩带舞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两只想打架的熊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耀眼的圣诞节
巧用比妙解题
挂在天上的彩带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