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期联合应用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1-15 00:36于丽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褥期感染率肌瘤

于丽宏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本次研究抽取60例患者,分别对比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性剖宫产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剖宫产术治疗,共30例,年龄22~38岁,平均(27.5±6.5)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7.5±2.5)周;观察组患者接受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共30例,年龄23~39岁,平均(28.0±6.5)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0±2.5)周;两组患者均无诊断禁忌,排除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及妇科肿瘤疾病与感染性疾病,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其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剖宫产术治疗,皮肤切口执行皮下内连缝,术毕给予1 mg卡前列甲酯栓,置于肛口。观察组患者接受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术前予以液体通路,随后执行硬膜外连续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后打开患者腹部横切口,待胎儿成功娩出后,给予产妇20U缩宫素,并在20U缩宫素中添加500 mL林格液,充分混合后执行静脉滴注[1];随后缝合子宫切口,剔除子宫肌瘤,并在较大子宫肌瘤周围与基底部,封闭注射缩宫素10 U,在表面打开切口,剥离包膜并分离肌瘤组织,在靠近基底部的同时,将肿瘤完整剔除即可,术毕关闭残腔,术毕给予1 mg卡前列甲酯栓,置于肛口[2]。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中 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产褥期感染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百分比或()进行描述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6.42±1.35)d、(283.15±13.25)mL、(2.45±1.22)d;对照组分别为(5.68±1.69)d、(298.57±14.39)mL、(3.35±1.96)d;组间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0.985、0.925、0.256,P=0.083、0.225、0.185),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产褥期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产褥期感染率为3.3%(1/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观察组患者产褥期感染率为13.3%(4/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产褥期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25、7.025,P=0.005、0.004),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症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极易合并其他症状,其中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较为典型,其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情表现较为隐匿,不易诊断,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在妊娠过程中,孕产妇子宫将出现血运丰富转变,因此在其中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

子宫肌瘤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的女性,该症具有较为复杂的病理表现,不仅会导致其月经量增多,还将影响其正常经期,促使月经压迫,严重情况下还将导致其发生不孕。临床资料显示,40岁为子宫肌瘤的高发年龄阶段,存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碍的可能性[4]。其发病因素主要来自于月经初产时间、分娩次数、肥胖、饮食规律、精神压力、长期性生活失调、外源性雌激素类物质影响、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5]。通过本次研究可见,常规剖宫产手术治疗仍旧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更加彻底治愈疾病,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有限杜绝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二次手术危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产褥期感染率肌瘤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进程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