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泄泻的中兽医疗法

2020-01-15 19:42王学新
中国乳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候温治则奶山羊

文/王学新

(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畜牧兽医站)

奶山羊泄泻是指奶山羊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泄粪如水样的一种症候。

1 病因病理

奶山羊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和大、小肠。但是,其他脏腑的疾患,如肾阳不足,亦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在临床病例中,多因饲养管理不良,奶山羊久渴不得饮;空腹过饮冷水、冰渣水,或饮污浊泥浆水;或采食过量草料、冰冻草料、发霉腐败变质饲草饲料、混有塑料薄膜草料;饮喂不均,饮喂失调,致使脾胃损伤,不能正常腐熟运化水谷,清浊不分,故而作泻。

1.1 感受寒湿

外感寒湿之邪,传于脾胃,或内伤阴冷,直中胃肠,致使运化乏力,寒湿下注,清浊不分,遂成泄泻。

1.2 热积胃肠

暑月炎天,放牧后不得休息而趁热急喂草料,郁而生热;或草料霉烂,谷气料毒凝于肠中,郁而化热。热伤肠络,肠中气血瘀滞而作疼;热伤脾胃,导致津液不能化生,水反为湿,湿热下注,乃成泄泻。

1.3 宿食停滞

长时间断食,采食过急、过量,导致宿食停滞,脾胃受损,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致使合污下降而成泄泻。

1.4 脾胃虚弱

长期饮喂失节,饥饱不均,草料质劣,致使脾胃虚弱。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胃弱不能腐熟消导,最终导致中气下陷,清浊不分,遂而作泻。

1.5 脾肾双虚

久泻不愈,脾阳受损,重者伤肾,肾阳亏损,最终脾肾双虚,泄泻不止。

2 辨证论治

2.1 寒泻

2.1.1 主证

发病较急,泻粪稀薄如水,便中有饲料残渣,色淡、臭味较小;肠鸣如雷,腹痛绵绵,耳鼻俱冷,尿少;精神不振,头低耳耷,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无力或不反刍;兼有外感风寒者常伴有咳嗽、流涕;口色青白或青黄,口内滑利,脉象沉迟。

2.1.2 治则

温中散寒,利水止泻。

2.1.3 方药

猪苓8 g,茯苓10 g,泽泻12 g,白术10 g,桂枝6 g,干姜10 g,茴香8 g(按50 kg体重奶山羊用量,下同);水泻严重者,加诃子、乌梅、天仙子各5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

兼有外感风寒并咳嗽、流涕者,用紫苏12 g,半夏10 g,藿香、茯苓、陈皮各12 g,炒白术、甘草各15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

2.2 热泻

2.2.1 主证

泻粪稀薄如粥样,黏腻,或荡泻如水,赤秽兼腥,恶臭难闻;神情焦躁,减食或不食,不反刍或反刍无力,时有腹痛;兼有外感风热时,常见发热,口渴喜饮,尿短赤;口色赤红,舌苔黄腻,口臭,脉象沉数。

2.2.2 治则

清热解毒,健脾止泻。

2.2.3 方药

郁金15 g,诃子10 g,黄芩10 g,大黄15 g,黄连6 g,栀子10 g,白芍10 g,黄柏10 g。热盛者,去诃子,加金银花、连翘各6 g;水泻严重者,去大黄,加车前子8 g、茯苓6 g、猪苓6 g;腹痛严重者,加延胡索1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也可用白头翁、萹蓄各12 g,秦皮、白术、茯苓、黄柏、车前子、瞿麦各8 g,黄连6 g。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

兼有外感风热泄泻时,可用广木香9 g,甘草10 g,黄芩、黄连各13 g,泽泻、茯苓各15 g,葛根18 g,以解表清里、清热利湿。每天1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

2.3 伤食泻

2.3.1 主证

厌食或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或减少,肚腹微胀,泻粪稀薄,或粪内夹杂未被完全消化的草料残渣,嗳气酸臭;间有轻微疼痛,泻后痛减;口色红,舌苔厚腻,脉象沉紧。

2.3.2 治则

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2.3.3 方药

人用保和丸,按说明书成人用量使用。同时配以厚朴13 g,鸡内金、茯苓、甘草各15 g,海螵鞘2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送保和丸服下。

也可用大黄25 g,白术、神曲各20 g,枳实、黄芩、黄连、茯苓各15 g,泽泻10 g。加水共煎,滤液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连用3~5 剂。

羔羊伤食泻时,可用山楂20 g,车前子15 g,枳壳、制半夏、干姜、麦芽、神曲、威灵仙、泽泻各10 g,木香、槟榔、鸡内金各8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滤液去渣,候温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1]。

2.4 正虚泻

2.4.1 脾阳虚泻

(1)主证

多因羊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慢性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多见于体质瘦弱的羔羊。患病羊羔表现为排泄物稀,且便中带有奶瓣或未被消化的草料残渣,体瘦形羸,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四肢冰冷,脉象缓弱。

(2)治则

健脾止泻。

(3)方药

党参、白术、茯苓各18 g,炮姜、草蔻、白扁豆各12 g,泽泻、山药15 g,炙甘草10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滤液去渣,候温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2]。

也可用茯苓、党参各15 g,炒山楂18 g,炒白术、砂仁、黄连、陈皮、枳壳、槟榔、紫苏、车前子各10 g,泽泻、木香各8 g,甘草6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滤液去渣,候温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

2.4.2 脾阴虚泻

(1)主证

多因奶山羊久泻不愈或暴泄,致津液亏耗所致。病羊神情焦躁,呆立无神,毛发躁乱无光,口渴欲饮,喜饮厌食,粪泻如水,脉细数。

(2)治则

养脾育阴。

(3)方药

莲子10 g,甘草、乌梅各12 g,白扁豆、杭芍各13 g,党参、白术、山药、熟地各15 g,茯苓18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剂,连用3~5 剂。

2.4.3 脾肾双虚

(1)主证

病羊脾肾双虚,久泻不愈,泻粪中含有未被消化的草料残渣;四肢厥冷;舌苔薄白泛黄,脉象细弱。

(2)治则

育阴维阳。

(3)方药

吴茱萸、附子各7 g,破故纸、肉豆蔻、乌梅、五味子、桂枝、枸杞各12 g,白术13 g,茯苓、党参、诃子、山药各15 g,当归18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 1 剂,连用3~5 剂[3]。

猜你喜欢
候温治则奶山羊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中国及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进化关系
世界及我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关中地区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机器挤奶现状及建议
东部白松物候学特性及年生长规律观测
猪外感腹泻可用中药治
用姜巧治猪腹泻
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应用现状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四季划分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