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过去与未来

2020-01-15 19:42董晓霞
中国乳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乳业

董晓霞

(中国农来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2020全球经济正遭受着严重衰退,中国经济也受到巨大冲击。但与全球和中国经济形成鲜明反差的是,2020年以来尤其第二季度中国乳业“好”事连连。

越是熊市行情,越是“强者恒强”

2020年1月以来,加工端乳品企业积极兼并、重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先后收购妙可蓝多、荷兰SieveCorp EuropeB.V.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拟收购夏进乳业母公司寰美乳业;达能集团全资收购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天山广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养殖端大企业扎堆投资奶源。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项目、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内丘县10 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伊利敕勒川30 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示范项目暨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基地、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明”)宁夏奶产业种养加全产业链项目、中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定边6 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黑龙江瑞弘达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对于不走寻常路的中国乳业,一些行业外的人士表示羡慕,但行业内的人则更多地表示看不懂:为何在疫情影响销售业绩,各大企业一季度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降,二季度销售额和利润均不理想的情况下,乳品企业反其道而行,一边在加工端积极兼并重组,增强生鲜乳加工能力和多元化水平;一边在养殖端大力投资奶源,增强生鲜乳自给能力和一体化水平?

“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规律

追本溯源,“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发展是必然规律。与传统的奶业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以奶农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即以专业化的奶农为基础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开办或控股乳品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乳业的产业化过程是先有加工企业,然后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奶牛养殖业。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以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国内生鲜乳品质,加强对牛奶质量的全程监管,在乳品企业优势地位无可撼动、没有奶业合作社帮助奶农实现组织化的背景下,中国奶业选择了“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

此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表现为3 个步骤:一是乳品企业积极推进规模化牧场建设,实现生鲜乳收购内部化;二是乳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其他乳品企业,实现乳制品加工的高度集中化;三是乳品企业向上游养殖端延伸,实现生产加工的一体化。在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3个步骤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呈现出不同的优先发展特征。

过去的10 余年,中国乳业“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养殖端的规模化。2019年,100 头以上的牧场存栏占全部存栏量的比重达到64%,比2008年提高了近45 个百分点,其中存栏1 000 头以上的规模牧场的存栏比重超过了40%,比2008年提高了35 个百分点。超大规模牧场不断涌现,2019年万头牧场超过80 家。

乳制品加工端的集中化趋势也越发明显。2019年,中国乳制品加工业完成销售额3 947.0 亿元,其中乳业前三强——伊利、蒙牛、光明的销售额1 916.83亿元,占比48.6%,与2008年相比,提升了11.7 个百分点,其中从2008到2014年仅提升了不足2 个百分点,而从2015到2019年提升了近10 个百分点。而且从2008年到2019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由2008年的815 家减少至2019年的565 家,2019年D20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70%,乳制品加工端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乳品企业向奶牛养殖端纵向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原因有三:一是乳品企业进入奶牛养殖端可以获得地方政府关于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的倾斜;二是乳品企业有建立自有奶源基地的外在动力,有助于树立企业高质量乳制品的形象;三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逆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剧,乳品企业有建立自有奶源降低贸易波动风险的需求。

可以预期,2020年乳品企业集中投资奶源基地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这将是“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两大“外生”驱动力更是推动了此轮乳品企业“爆发式”投资奶源基地建设。一是各级政府需要项目刺激,提振地方经济,带动当地就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招商引资条件;二是金融机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做好特殊时期金融服务,更加看重实体经济的投资,即当前企业投资奶源基地可以获得更多优惠的金融服务,这也意味着当前的经济环境更有利于乳品企业加大奶源基地建设。

争议中的“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

中国乳业“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一直在争议中前行,过去10 余年的发展经验证明,这一模式明显强化了乳品企业的市场力量,是近年来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失速、养殖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新一轮乳品企业向奶牛养殖端纵向延伸将进一步强化乳品企业在奶业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更容易在局部空间形成寡头垄断势力。传统价值链和利益联结机制将越来越脆弱,兼顾非自有奶源养殖者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种“画饼充饥”。

存在即为合理,即使不一定符合资源配置的最高效率。因为不管何种发展模式都是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诱致性变迁,属于特定时期市场自发的最优选择。未来,中国乳业“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仍将在争议中推进,养殖端的规模化、加工端的集中化、乳品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趋势仍将继续,乳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投资奶源基地建设的故事仍将会不断被人讲述。不管愿不愿意,看不看好,“狼”都来了,且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对于大多数的奶牛养殖场(户)而言,学会与狼共舞,夹缝中求生存才是王道。

结语

养牛不易,不跟风、不盲从,量力而行养好牛更不易!最后用行业前辈2020年6月26日在“乳业资讯网”头条的寄语作为结语:“养牛就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面对政府补贴不贪恋,面对市场行情不冲动,面对银行贷款不束缚,只要你是自己的地,自己的牛,自己的家底儿,管他丛林法则风吹雨打,你都是那颗最茁壮的树”。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乳业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稿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