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研究

2020-01-16 05:35包文俊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配额分配

包文俊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大气污染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就成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从1988 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协同成立,到1997年,议定书缔约国经过多轮全体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又称《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来之不易的《巴黎协定》。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在各自的利益领域内尝试从科学、自然等多角度,来进行碳排放问题的研究。我国作为缔约国也一直致力于为改善大气环境而努力。2018年国家投资3 486亿元,用于烟气脱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项目。

而整合开发碳排放权市场是一种比较优质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自由市场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各国的碳排放量在《巴黎协定》的框架基准内将得到合理地分配,这样各国既可以保证协定的明确履行,也可以保持自身的正常发展。但我国的碳排放权市场在发展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世界碳排放权市场的研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付玉(2007)阐释了我国开发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但其并未对国外的碳交易市场进行透彻的研究与分析[1]。刘婧(2010)介绍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但其并没有针对不同体制下,不同国家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2]。周文波,陈燕(2011)通过分析国际碳排放权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碳排放权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市场提出了相应对策[3]。袁智琨(2018)指出碳排放权会计披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4]。朱潜挺,常原华,朱拾遗(2019)探讨了国内外碳交易体系及其对京津冀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构建的启示[5]。孔祥云(2019)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子价格模型,并对比计算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找出其差异形成原因[6]。蒋惠琴(2019)构建了基于五大影响因素的区域间配额分配公平模型,提出了我国配额分配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7]。陈元媛(2019)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述[8]。韦育君(2019)对影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9]。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有学者借鉴国外碳交易市场,以此来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这期间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新时代有新问题,本文仅以新时代的视角来研究国外碳交易市场,解决新时代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新问题。

1 现状分析

1.1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期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巴黎协定》中还不需要承担有法律约束的减排任务,但作为碳排放量大国,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理应承担一些责任。2013年我国在7个省市设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例如市场分散、交易设置不统一等问题。因此2014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管理暂行办法,以期可以规范各个试点的交易市场体制。由于会计行业的人才稀缺,碳排放权市场的会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便会出现碳交易市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和处理办法不统一等问题。这样的现状亟待解决。同时,随着碳交易试点的增加,政府也在不断努力完善交易市场。为此政府颁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设计的完成。各试点长期以来以无偿分配碳排放权来进行碳排放权的分配,近年来,广东、湖北、深圳,这三个试点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创造性地将无偿分配与以拍卖方式进行的有偿分配结合起来。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也引领了其他试点不断向有偿分配进行制度改革[10]。但各个交易试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各个交易点,每日每周都会发布本试点的市场交易信息,其中涵盖线上交易、线下协议交易的总金额、收盘时的价格、价格走势等信息。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北京碳交易市场,其不仅加大了开放信息的范围,还扩大了信息开放的时间范围。北京碳交易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时间跨度扩展到月、年,将开放信息的范围微小到单笔交易信息,扩大到国际市场碳交易的信息。在这样的交易环境下,交易信息的可比性、范围广度、规范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也将极大的激发投资者,消费者的积极性[11]。

1.2 碳排放权的初始配额

碳排放权初始配额的分配是开发碳排放权市场的基础与关键步骤,只有政府决策确定碳排放权的配额,市场才有力可使,才可以激活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平衡调配最终使得碳排放配额资源得到公平,有效的再分配[12]。碳排放配额也存在区域之间不平衡的特点,例如重工业地区青岛,大庆等地的碳排放配额需求就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对于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也会平衡区域间的不平衡的发展,真正让碳排放配额需求大的地区得到充分满足,让需求不大的地区从中有利可补。

从各省市层面来看,由于地理资源的差异,各省市的工业强度,能源消耗,历史排放量都各不相同。通过将这些因素归纳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得到各省市应当得到的配额。由于是处于国家内部的分配,因此各省市之间的利益诉求基本相近,即谋求国家的繁荣和飞速发展,因此在国家机器的领导下,各省市都可以统筹兼顾,在充分利用配额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从行业层面来看,初期高能耗行业首先被纳入配额分配,这样的行业包括冶炼,水泥等。之后行业范围不断扩大,配额分配过程逐渐包含了石油加工等行业。各行业的定额标准也从原先的各自管理发展到收归政府统一管理。

1.3 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发展到如今,欧盟期望在2020 年之前完成百分之百完全运用拍卖的方式来分配额度。欧盟体系运用欧盟配额来分配排放二氧化碳的量,由此产生的国际信用在其中作为标准,判断企业排放量是否超标,这里的国际信用即代表因减排项目而从大气中排放或减少的二氧化碳的量。若企业超过了排放配额,则企业将收到高额罚款;若企业仍有余额,则可以保留或者通过市场手段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这样完全运用市场机制,使得之前过多额度的国家可以减少一笔开支而较少额度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得到更多的配额,换取更好的发展进度。

美国也积极寻求妥善运行碳排放权市场的方式。区域内,各州联合签署温室气体交易机制,力图建立一个严谨的监管框架。除此以外,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向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征收碳税,经过碳分红信托基金的运营管理再分发给公民。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企业排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对碳税以及碳排放权市场的了解,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并进入该市场。

2 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的情况简介,我们认识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以及对体系自身的改进,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碳排放配额市场以及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我国通过建立多个实验试点,在不同的地域收集各自的特征数据,并对此加以分析最终得到了各地的市场运营情况和相关问题。

2.1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有待改进

随着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建立了诸多环保评级机构和碳交易中心。但这些都不是完全的市场交易平台,政府依旧在市场交易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交易平台对外公布的信息较少,交易的价格也因此较为波动。各个试点的交易信息没有统一收集,因此最后分析所得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碳交易市场欠缺相应完整的排放报告数据,也缺少第三方进行核查。政府对于企业强制要求开放其碳交易信息的相关政策也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存在不对称,不公开的问题。

2.2 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制度需要健全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人也一直以发展赚钱为目的来进行生产交易活动,而在初始制度中对于企业的限制排放政策则深深地影响了这些活动,由于地区之间生产力与资源的差异,导致企业在同等情况下,发达地区的碳排放初始配额很快用完,而贫困地区的配额却还有剩余,这样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同时,各行业的定额标准收归政府统一分配,这虽然对于市场有较强的规范作用,但也限制了市场的自由调控作用。在政府的干预下,国企等大企业可以优先在交易市场中交易到配额,而小企业则没有多余配额可以购买,从而阻碍了企业的生产活动。

2.3 新兴碳排放权市场需要得到重视

碳汇林凭借远低于工业减排的成本而成为新兴的减排模式。加拿大通过地图检测技术,搜集了境内林业资源的详细分布情况,这样加拿大政府可以统筹每片树林的二氧化碳吸收情况,根据加拿大的碳排放权价格计算出树林的价值以此来承包给企业,增加其排放配额。而我国无法在现有的情况下得到类似加拿大的详细林业数据,我们只能得到林业资源的大致总额。同时,各个时代下政府下发给林场农民的林场证明也层出不穷,林场的归属权也因此较为模糊,企业的承包也就无从谈起。十年树木,植树造林是收益缓慢,发展缓慢的产业,但该项目在日后的节能减排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完善碳排放权市场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初始配额的分配制度

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当逐渐将有偿分配在其中的比例升高,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根本属性也必然逐渐呈现,有偿分配作为其中重要的交易手段需要得到关注。这样的作法在欧美各国已经得到实行并且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市场也会出现市场垄断情况,国企等其他企业凭借充足的资金占领市场,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面规范市场秩序。无偿分配也要随着各年各地区的实际运用配额,动态地调整配额,使得各地区企业充分生产。为了避免一些地区违规强制获得过多配额,政府应当对配额的具体分配情况进行公示,开设相关投诉窗口。

3.2 改进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从过去的几个试点,到后来的几个框架,再到现在的整体规划初具规模历经了无数的摸索。区域间的市场信息交流也要逐步整合,形成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里,资源才能得以集中分配,市场自由交易机制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各地的实践数据与经验也要相互交流,通过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区域建立区域性的交易市场,逐步由东部向西部发展,最终形成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区域要向好看齐,运用先进的理论逐步改进落后的章程,使得区域间的规章一致,避免日后出现规章不一,管理错位的情况。国家也需要培养专业审核会计对碳排放权市场进行精准的核算和信息处理。

3.3 发展新兴的碳排放权市场与技术

碳排放权市场随着资本的注入已经不单是进行碳排放权这样商品的交易,它渐渐转变成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金融投资市场。在其中关于碳排放权的金融衍生物交易逐渐多样化,因此建立包容多样化的市场和规范的市场准则迫在眉睫。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相对落后,政府、企业应当深入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大投资力度鼓励能耗高的企业加快生产结构转型与对新型技术的研发。

4 结论对策

碳排放配额过程从初期的分配到后期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定价策略,这些都是建立中国特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总体而言还是要考虑自由市场运作和政府监督之间的关系,自由市场交易机制固然可以推进市场的快速扩张和交易,政府的监督也如尚方宝剑一样具有极强的限制监督作用,而平衡这两者对于交易市场的影响是建立状态良好的交易市场的关键。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配额分配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