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与启示
——以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协调为例

2020-01-16 18:16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党团根据地党的领导

王 海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14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P17)这些重要论断都是源于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党的历史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由来已久,特别是抗战时期,为了积极应对战争,同时克服山头主义、分散主义等错误倾向,毛泽东强调,各根据地党政军各个方面要有集中统一领导,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3](P604),决不能政出多门,缺乏协调配合。同时还指出,党“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4](P427)。这一要求,实质上就是强调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团结起一切抗日力量投入抗战。此后,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直处于纲举目张的核心地位。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背景

抗战时期,为了实现党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基于历史经验总结、党的自身建设要求和中国革命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一)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指出,“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5](P385)恩格斯也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6](P375)列宁则认为党“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7](P135)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强调党“必须以集中化为前提,并且绝对需要有集中化”[8](P409),因此,党不能是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而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7](P254),才能顺利实现党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经验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深远。纵观世界近现代政党史,“鲜有群龙无首、软弱涣散的政党能顺利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9]。因此,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当时,虽然理论准备不够充分,但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还是按照列宁的建党组织原则建立起了自己的组织,即“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10](P1),同时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组织原则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党自身的巩固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中国革命具有自身特殊性,它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任务,而革命的领导权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11](P651)。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自身打造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党,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如何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就党内来看,遵义会议之前,党领导的革命屡受挫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缺乏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一系列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及经验总结,1935 年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初步成形,自此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鉴于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历史经验教训,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12](P822),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现实需要

抗战时期,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创建和扩大。但是,由于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分割,各根据地又必须各自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自主处理根据地范围内的党务、军务和政务等方面的事宜。但“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12](P901),为此必须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总体上,各根据地军事斗争是中心工作,根据地内其它诸如党务、政务等工作都必须围绕和服务于军事斗争,而军事斗争的发展、战争的胜利又推进了党务、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但在一些根据地内,由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缺失而引发了一些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各自为政、党政不分,同时还产生了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山头主义等错误倾向。这些问题,直接危害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阻碍着革命斗争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分析了党的领导存在的问题,厘清了党与政府、军队、民众团体等组织的关系,强调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各根据地党委不仅能有效领导党的工作,还要成为“该地区的党政军民的统一的领导机关(但不是联席会议)”[4](P427),其主要任务是“照顾各方面,讨论与检查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工作,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地方工作”[4](P427),同时还强调“千万不要把军队的、政府的、民众团体的事统统自己揽起来,甚至包办代替,指手画脚,这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13](P523)。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党对政府、军队、民众团体等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在革命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

(一)统筹协调党政军民组织关系

1.根据地党政组织和军队互相支持、配合

正确处理根据地党政组织与军队的关系,是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由于党领导的军队长期以游击战为主,导致许多军队干部对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缺乏正确认识,只注重军队工作,忽视了与根据地其它工作的配合。相对应的,根据地的某些党政干部对于一切服从战争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对军队人员补充、粮食和物资保障等工作没有做到尽心尽责。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地方党政组织与军队关系的不协调。为此,党中央要求“今后主力军必须执行各级党委的决议、决定与各级政府的法令”“如有不同意见,可报告上级党委和上级政府。并应当经常的彼此联系,彼此帮助”[4](P430);“主力军的军事措施,如军事行动、布置及戒严令等等,地方党政民机关必须遵照实行”[4](P430);“军队同志和地方同志都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互相谅解,互相帮助”[13](P523)“军队干部必须帮助地方干部,地方干部也必须帮助军队干部”[12](P823)。这些措施,实质上就是强调在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根据地党政组织和军队应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推动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2.对政权组织实行原则性和政策性的领导

根据地的共产党组织不是权力机关,“很愿意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和公正的人士来参加抗日民主政权,共同管理政府”[14](P177)。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11](P741)。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党政组织给予这样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根据地党委与政权系统的关系,既不同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是由共产党一手包办。

但实际中,有些根据地党组织并不能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出现了“党委包办政权系统工作、党政不分的现象”[4](P431)。为此,党中央积极进行规范。首先,明确领导原则,即根据地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但对地方政权的领导,只能是原则性和政策性的,绝不是“事事干涉,代替包办”[4](P431)。其次,明确领导途径,即通过党团实现党的领导。“党委及党的机关无权直接命令参议会及政府机关”[4](P431),但在政权组织中建立的党团,作为党委的下级组织,“必须服从同级党委”[4](P431)。最后,明确领导要求,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团万一没有说服参议会及政府的大多数因而党团意见未被参议会及政府通过时,必须少数服从多数”[4](P431),同时还规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服从党委与党团的决议、决定与纪律”[4](P432)。这些规定,既强化了党对政权机关的领导,又防止了党政不分和包办代替,保证了党政组织能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3.通过党员和党团实现对民众团体的领导

抗日根据地的民众团体是民众自愿组织的团体,根据地党组织既要加强对民众团体的领导,充分调动民众团体的抗日积极性,但又不能直接干涉民众团体内部的活动,这是正确处理根据地党组织与民众团体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实际中,党对民众团体的领导,是通过在民众团体中建立党团来实现的,同时规定“党民不分、包办、清一色的现象,必须纠正”[4](P432)。党组织不是直接向民众团体下达命令指示,它的决定和部署是通过民众团体中的党团来贯彻执行的。党组织派遣党员在民众团体中承担一定工作,同时规定,党员在民众团体各委员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半数,以此确保民众团体决策的自主性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性。

在革命实践中,各根据地党委坚持统揽全局,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还经常性地协调政府、军队和民众团体之间的关系,使这些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互相支持和配合。

(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保障举措

抗战时期,为了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采取了积极而严格的保障举措,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以思想教育来深化认识

要统一各抗日根据地,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各根据地内党政军民组织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各根据地党政军民各系统中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肃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遗毒,从思想上夯实根基。

首先,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增强服从意识,让党员明白“党员服从党的领导,是服从党的路线、政策、决议、决定、指示和纪律”[4](P435),以此提高党员对服从的辨识能力。其次,通过路线政策教育,增强自觉意识,使党员认识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根据地革命秩序与法令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提高执行自觉。最后,通过战争意义教育,增强义务意识,使党员懂得“加强各抗日根据地领导的统一,是为了更顺利的进行反对日寇的战争,‘一切服从战争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4](P435),因此,全党都有支持军队的义务,任何消极对待革命、战争的现象都是错误的,同时也教育了军队干部必须尊重党政事业和党政干部,共同保卫根据地。

2.以铁的纪律来强化执行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建立在铁的纪律约束及严格执行基础上。“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之严格执行,对于党的统一领导,是有决定意义的”[4](P433)。对于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来说,如果没有服从,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严格制度规定。比如在决定具有全国普遍性的新问题时,必须先请示中央,不允许任何党员或地方组织对全国性的问题任意提出主张。其次,严格强化执行。比如对于中央和上级党委地委的决议、决定或指示等,“下级党委及同级党团军队军政委员会,军队政治部及民众团体党团及党员,均需无条件的执行”[4](P428-429),如果出现不坚决执行,甚至阳奉阴违的情况,“都是党性不纯与破坏统一的表现”[4](P434),要对其进行诚恳的批评以帮助其改正。最后,严格原则遵循。比如在维护党的权威方面,强调“不经过同级或上级一定组织的同意,而擅自发表政见,是何等违反党的组织原则”[4](P434)。以上纪律约束及严格执行,为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党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建设,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党的领导在某些地方或领域被弱化的结果。汲取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经验,立足于新时代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政治体系是由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等众多子系统,共同构建的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承担着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1.要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要管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全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的都要管”[15]。因此,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的政治影响力覆盖全社会。

2.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要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首要的就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时代,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

3.要努力提高执政本领

“在当代中国,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如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何等等的一切,全系于中国共产党一身”[15]。作为执政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2](P54-55)。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等八个方面本领的要求,这些要求既着眼于党员干部能力的提高,更是适应了新时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理顺党与其它非党组织的关系

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理顺党与其它非党组织的关系。

1.通过建立党组织实现对其它非党组织的领导

党要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并非是直接去向政府、人大等非党组织发号施令,而是和抗战时期在各种非党组织中建立党团类似,通过在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文化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来实现党的领导。党组织本身就是党的领导的一部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制度化领导方式,通过在自己所在的非党组织中发挥作用,可以确保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2.党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体现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6](P79)。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等组织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领导这些组织的核心力量。因此,党必须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人大、政协等组织的各自职能,努力协调好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实现政治治理效能最大化。

3.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决策

为了确保实现正确的领导与决策,党“选择了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展开其领导及决策行为”[15],具体表现为党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实践探索,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把这些探索的成果集中起来,形成理论和政策创新”[17]。因此,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能够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决策的前提。

(三)坚持思想教育与执行力建设并举,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实现

1.加强思想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了广大党员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反思抗战时期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结合当前实际,我们必须大力反对党内存在的宗派主义、个人主义和腐败问题等,因为这些问题是制约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航向,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18],既为营造党的良好政治生态奠定了基础,也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思想洗礼,使之更加坚定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意识。

2.强化执行力建设

首先要强化和整合监督、执纪、问责等制度执行,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为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有力的执行保障。要把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等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以此推进党的领导力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党员要提高执行自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以实现的关键。全体党员分散在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他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严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高执行自觉,在各自岗位上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重要的榜样作用并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猜你喜欢
党团根据地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高校学生骨干如何在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