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19)综述

2020-01-16 20:05陈洪燕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学者

陈洪燕 王 静 孙 燕

(1.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3.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2019年11月29日,由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湖北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党委统战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5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以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与政治引导”主题,共收到论文71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

知识分子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历来备受关注。学术界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知识分子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研究成为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重要论述的意蕴

一是界定了知识分子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新时代知识分子主要指的是拥有丰富知识和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人,是将知识转化为知识力的脑力劳动者。理顺了知识分子与人才的关系,知识分子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方面的专家,即知识分子包含在人才范畴之中且是人才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知识分子的概念、社会地位、历史使命和工作要求等,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思想体系。它是以理论的视野关注现实,以现实的关怀反思理论,是理论和现实的辩证统一;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的鲜明特征,不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思想体系,而且推动了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的要求

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的“大人才观”,同时做好因才施策、分类推进,创新体制、创造条件的工作。要以“大统战”的思维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从国家发展大局的角度认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正确认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的关系;以大使命、大担当推进知识分子工作。

二、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作用

有学者疏理了党外知识分子的源起、概念和构成,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是与生俱来的,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概念中的一个分支概念。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使用“党外知识分子”加以区分,其依据是知识分子加入政党组织而具备的不同身份。

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从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认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实践历程,要基于战略思维衡量知识分子工作的地位作用,基于底线思维明确知识分子工作的根本任务,基于辩证思维认识知识分子工作的原则策略,基于创新思维探索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式方法,基于法治思维建立知识分子工作的有力保障。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作用,与会学者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党外知识分子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党外知识分子可以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注重品质和追求卓越。二是党外知识分子可以借助自身专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党外知识分子分布领域广、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且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力监督者。三是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作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将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提高高层次党外知识分子扶贫参与度;凝聚各种力量,改善民生;推动扶贫协作与思想引领并进。

(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考察

研究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史,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能够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有学者研究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分化与转型、新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有学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从一开始就必须解决如何认识文艺界知识分子在文艺界取得的理论成果、如何处理无产阶级与非党知识分子关系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成为推动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给予知识分子发展空间,保障知识分子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对做好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还有学者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再次论证了知识分子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判断。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有学者认为,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是基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认知。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科技工作者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与会学者阐述了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在政治态度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在价值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社会关怀上,有责任感,关注时政,有参政热情,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生活满意度上,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对生活满意度高;在学习培训上,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同时,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党外知识分子注重拼搏进取实现自身价值;人文、科技素养较高,对社会现象、问题有独立判断;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及国家自豪感;规模大、分布广、结构复杂、影响大、年轻化和层次高。然而,党外知识分子参政意识强但政治理论水平不足,拼搏意识强但思想脆弱,思想行为活跃但价值取向多元。极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缺乏认同,少数人政治诉求趋于功利,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感到困惑,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

(四)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关于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要在增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上下功夫。针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与问题,更要讲究方式方法,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引导的工作机制。政治引导的方式包括真诚尊重与关爱培养;要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从精英引领向组织引导、大众引领转变。在思想政治引导体系建构上,应围绕“教什么”建立完善学习内容体系、围绕“谁来教”建强用好师资队伍、围绕“怎么教”继承创新教育引导方法、围绕“教得怎么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时代性,要加强理论武装,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往深里走;要强化责任担当,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往实里走;要巩固政治共识,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往心里走;要坚持正面发声,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往脑里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引领的实效性,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完善长效学习机制;构筑人文关怀平台,建立分类施策机制。

有学者总结了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以河南省为例,依托知联会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省、市、县三级网络知联会,以组织凝聚人;通过主动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思想凝聚人;寓思想引领于作用发挥,以实践凝聚人;采取“键对键”与“面对面”的方式相结合,以网络凝聚人;坚持联谊交友与思想引领相结合,以感情凝聚人。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基层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大胆改革创新,夯实体制机制,提出“五聚工作法”,建立新乡贤联谊会,聚心、聚智、聚才、聚益、聚力。

三、关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与会学者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资源。高校不仅是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也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应该以战略思维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着力解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学者经过调研发现,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缺乏整体制度与系统措施,明显存在事务化、活动化倾向,情感性、融入性不足;对互联网的作用认识不足;解决、回应党外知识分子诉求的理念有待提升;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有学者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信息繁杂、文化多元的问题,而统战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统战工作实践载体创新不足,这对我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有学者提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培养高素质统战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媒体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把新媒体和传统思想政治引导结合起来,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新媒体空间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有学者以江汉大学为例,提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建议: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党外代表人士为主,引导他们参政议政,以较高质量的资政建言提升参政议政效果;在培养路径上,注重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制度、政治和文化建设。有学者论述,新时代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优化党外代表人士的识别和储备工作,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和选拔效能,优化党外代表人士使用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培养选拔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培养缺乏灵活性,选拔缺乏硬规定,培养和选拔任务紧迫。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共识教育,把握“社院姓社”方向,多渠道扩充办学容量。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精准化培训方面问题的研究:一是培训差异化有体现但需进一步细化,二是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仍需完善,三是培训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实用性缺欠,四是培训整体安排的正规化、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精准构建党外知识分子培训模式:一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教学培训管理制度,三是探索精准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社会主义学院要根据学员需求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注重系统性和时代性,培训方法注重互动性与启迪性,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性与动态性,培训管理注重主导性与主体性。

关于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有学者通过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分析,指出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思想价值多元化,二是数量庞大且年龄结构年轻化,三是统战联络机构数量少和单一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建立留学人才数据库、加强国情和思想教育、完善归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统战组织作用和留学生建言献策作用,促使归国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湖北省根据归国留学人员概况和特点,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建构政策体系,三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四是重视信息采集与传播工作,五是调动参政议政积极性,六是发挥统战工作载体作用,七是营造有利于归国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气氛,八是重点做好归国青年代表人士的工作。做好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发挥其作用,首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国情、省情、民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

四、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大量分布于新产业中,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群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倡导社会道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社会化是创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向,即增强“大统战”意识,完善“大统战”协调机制,健全工作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统战资源;用好网络平台和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增进政治共识;依托社团、社区等社会组织,以服务为导向,凝聚统战力量,以实现社会化运行方式的目标。有学者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是顶层设计好;主体建设好,力求主体多级化、多样化和社会化;对象建设好;客体建设好,有质量地完成“搞建设、找队伍,搭架子、建载体,设阵地、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等工作;功能建设好,充分发挥其联系功能、服务功能和引领功能。有学者提出,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借助人民政协平台学习政治、参与政治,有利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成长。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有助于推动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序政治参与。

五、关于多党合作与协商民主研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战略部署。完善新型政党制度,要更好地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源头,而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也要求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对民主党派社会基础演变的历史考察,有学者指出,做好新时代民主党派工作,应着力调动民主党派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首要问题是从思想上认清并认同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时代,应该从四个方面提高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一是机制保障,即树立大数据思维来更新民主党派管理理念和改进民主党派管理方式;二是硬件保障,即夯实基础设施以推进党派机关信息化建设;三是技术保障,即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党派成员履职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体系保障,即加强大数据合作,构建政协大数据体系。合理利用融媒体对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强党派政治认同、促进党派参政互动及带动广泛参与履职等方面。还有学者讨论了民主党派新媒体宣传过程中“谁来宣传、对谁宣传、宣传什么和通过什么渠道宣传”的问题,指出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都是党派宣传工作的主体,可以向里层(成员圈层)、中层(成员同行业圈层)和外层(普通公众圈层)群体宣传政策法规、行业信息及国家道德观念和社会良俗,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宣传,并强调研究民主党派宣传内容比研究宣传平台更为迫切。有学者认为,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应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权,加快推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切实推动民主党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监督作用。

为了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坚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学者通过调研发现,民主党派成员普遍关注意识形态工作,极大认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为把握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方向、“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学者提出,加强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党派界别优势为特色,以党派工作为基础,以青年成员为侧重,以新媒体为宣传手段。还有学者指出,新时代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发展断层、人才流失及选拔标准模糊等问题,应完善培养和管理机制、明确培养标准、规范选拔制度以及强化培训锻炼,为民主党派组织发挥职能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学者强调,民主党派的智库建设应当突出民主党派的政治特性、任务特性及界别特性。

具体到民主党派建设层面,有学者认为,民革组织发展工作应提高党派特色意识和组织发展的规范化;解决老龄化问题和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成员;健全新成员思想教育机制,提升综合素质;完善和创新组织发展制度,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紧迫感。有学者指出,民建要发挥基层组织在参政党履职中的作用。民建基层组织是民建立会之根、兴会之本,是民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效运行的保证。有学者通过对民建参政议政的价值回溯与发展、现实作用研究,指出新时代民主党派工作应在参政议政的制度、内容、形式、质量和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

与会学者还围绕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提高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应从完善政协委员选拔与培训、建言平台建设、提案督办和激励政策方面发力,调动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各级政协工作存在重建言资政轻凝聚共识的现象,政策宣传、社会引导和凝聚共识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政策保障,要加快建立健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和机制,以创新激发双向发力的工作活力。有学者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在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对策建议,即要推进民主恳谈制度化建设,做好操作性强的协商程序设计。

总体来讲,此次论坛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历史性与逻辑性相统一。既有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历史、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历史的研究,又全面系统梳理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所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二是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研究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并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存在的思想困惑、实际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的具体措施,为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指导。三是坚持系统性与协同性相契合。联系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等统战领域工作重点,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放在“大统战”工作中探究,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方法创新提供了新视域。当然,在无党派人士、自由职业人员、党外知识青年、党外知识女性等群体统战工作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学者
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探析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学者介绍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