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2020-01-16 01:29张福平
中国轻工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语教养子女

张福平 韩 梅 王 凯

(1.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天津 300384)

父母教养方式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指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指导和行为教导,“言传身教”较为形象地传达出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最近热播的聚焦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挺好》掀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共鸣,这部剧揭示了原生家庭对子女未来生活的影响,它以颠覆性的视角展示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可能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会伴随子女的终生。早在1998年,张文新和林崇德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青少年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关怀越多,自尊水平越高[1]。王欣等学者对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关系,发现越是民主、温暖、平等的家庭,子女的焦虑情绪越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越小[2]。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左右子女的行为方式。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预测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相似的父母教养方式[3]。反之,父母的情感温暖也会通过多条中介传导机制作用于孩子的利他行为,母亲的情感温暖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利他行为[4]。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对学业自我概念等中介变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5]。

听障学生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特殊群体之一,其父母教养方式与健听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略有不同。听障学生缺少获取声音的有效途径,信息的获取多半是由观察、揣摩、分析得出,其内心敏感程度高于健听学生。刘国雄对107名中学聋生家庭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学听障学生母亲的教养方式偏向于关心型,父母的关心程度与听障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6]。丁显洲等学者对浙江某职业学校的听障学生进行家庭教养方式的调研,结果显示听障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呈现极端型症状,一部分包办型家长对子女过分地关心照顾,一部分放任型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漠不关心[7]。以往的研究群体多倾向于未成年听障学生,对听障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较少。对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能更好地预测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长效影响,探究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各维度的差异,分析原因,对于听障大学生的成长进步、社会适应、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北京市两所高校听障大学生350名,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8份,回收率为96.6%。对问卷进行筛查处理,剔除无效问卷16份,剩余问卷322份,问卷有效率为95.3%。其中,被试男生163名,女生159名;城镇籍学生142名,农村籍学生180名;独生子女86名,非独生子女236名;先天残疾89名;后天残疾233名。

2.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 in childhood,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的Carlo Perris等共同编制的用于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原文为瑞典文,1993年,岳冬梅等采用澳大利亚Ross教授寄来的英文版本作为原量表,对EMBU进行了修订[8-9]。修订后的量表公包含115个条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有57个条目。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有6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有5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10]。修订后的量表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自编人口学问卷

自编问卷主要是为获取听障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户口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听力损失等级、听障原因等题目。

3.施测及数据处理

主试在被试学校进行群体测试,由专业手语老师及辅导员进行填写指导,做适当的解释,使听障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问卷的问题。收集好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听障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见,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维度,过分干涉维度,偏爱被试维度以及拒绝否认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过分干涉维度和偏爱被试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易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偏爱,男生感知到的母亲偏爱更多。

2.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是否会手语上的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是否会手语造成了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偏爱被试维度、过度保护维度以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拒绝否认维度存在差异。显然,不会手语的听障大学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更多一些,同样受到的惩罚和严厉也要多于会手语的听障大学生。

3.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学过唇读上的差异

对于学过唇读和没有学过唇读的听障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父亲惩罚、严厉维度,过分干涉维度以及拒绝否认维度和母亲偏爱被试维度上存在差异。学过唇读的听障大学生在以上几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没有学过唇读的听障大学生。

4.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子女感知到的教养方式。不同学历的父亲在惩罚、严厉维度,过分干涉维度以及否认拒绝维度上存在差异。硕士、博士以及其他学历的父亲占极少数,其影响因子忽略不计。父亲的学历自从未上过学到大学本科期间,惩罚、严厉维度和过分干涉维度的得分情况呈现U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拒绝、否认维度普遍得分不高。

表1 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2 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会手语上的差异

表3 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学过唇读上的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感知到的教养方式总体上影响不大,子女感知到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维度。不同学历的母亲在严厉、惩罚孩子上的观点稍有不同。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听障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最为显著;不会手语的听障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父母的情感理解和偏爱保护;学过唇读的听障大学生更容易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未受过教育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倾向于干涉听障大学生的生活。

表4 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

表5 听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

研究中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会到父母的情感理解和关怀。这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对于女生的保护和照顾欲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原因,女生情感更加细腻,更容易体会到父母的关怀。相比男生,女生较少受到父母的惩罚和过度干涉,这与连福鑫的研究结果一致[11]。女生与男生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同,男生需要有更多的担当,而女生往往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因此家长对于男生的教养方式更加严厉,母亲更偏爱男生的原因也与男生的家庭责任存在关联性。

由于自身丧失获取声音的有效途径,手语交流、唇语交流和书面文字这些外部媒介成为听障大学生主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给予不会手语的孩子更多的情感理解和偏爱,母亲在否认拒绝上得分偏高。学过唇读的听障生感知到来自父亲的惩罚、否认拒绝和过分干涉更多,而母亲对会唇语的孩子更加偏爱。不会手语的听障大学生在听觉丧失的情况下又减少了一种交流方式,不擅长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和看法,久而久之内心变得更加保守,易产生自卑感、抑郁等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努力地去呵护、照顾孩子。由于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要,父母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补偿,弥补愧疚感,听障孩子会感知到更多的父母关怀和偏爱。相反,会唇语的听障大学生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父母的沟通频率也会增多。由于听障生自身的生理缺陷造成心理发展水平不乐观,更容易出现强迫、偏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12]。当父母了解到听障生的心理活动时,会给予给多的干涉。对于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观念,父母会及时地帮助其纠正。当父母感知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疏导,解开心结。这时,来自听障生感知到的父母干涉、拒绝和否认也会增多。再者,唇语交流容易出现误解,当父母语速过快时,听障生来不及反应和理解,也会对父母的想法和观点造成误解,从而给听障生以错误的感知。

无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哪个层次,孩子能感知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理解维度得分都较高,说明绝对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给以孩子情感上的关心和尊重。未上过学的父母和大学本科毕业的父母与孩子意见分歧较大,更倾向于采取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给予更多的干涉。从未受过教育的父母思想更加保守和封闭,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容易与孩子产生观点分歧。而传统的“父为子纲”的思想促使父母使用严厉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子女,而非商议和讨论的手段。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乐意为孩子安排以后的生活,想让孩子在学习或者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或者父母的方式存在问题时,就会使孩子产生被束缚的感觉。加之听障大学生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时也会出现一些误解,从而造成矛盾升级。

四、建议

父母要养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引导孩子发展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既不要“棒打”,也杜绝“捧杀”,过于严厉和溺爱的教育方式均不适宜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听障大学生是教育环节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家长应多与其交流,耐心地倾听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对于偏执、不正确的想法予以指导。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隐私,为其保留一定的私密空间,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父母教养方式与其说是一种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艺术。需要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探索、与孩子的相处中进行发掘,寻找与孩子共处的最好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扮演着第二家长身份的学校,要以旁观者的角度予以干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帮助和解决。大学的寄宿生活让听障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更长,教师对于听障生的行为观察和想法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胜于家长。在父母与听障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桥梁的作用。孩子出现身体和心理的问题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对孩子的教导过程中,也要积极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聘请专业的特教教师,给有心理问题的听障生进行疏导和排解,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学校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听障生参与其中,更易感知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帮助听障生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手语教养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奇怪的手语图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