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同期分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7 02:50高红梅张龙超王立刚赵福平侯欣华徐明增翁士乔田见晖王立贤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预产期前列腺素宫素

高红梅,颜 华,张龙超,王立刚,赵福平,刘 欣,侯欣华,徐明增,翁士乔,田见晖,王立贤*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南阳 461600;3.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4.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在实施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的同时,再辅以同期分娩技术,才能最终实现规模猪场的批次化生产。同期分娩技术是基于分娩机理模拟启动分娩时的激素变化,利用外源激素人为调控分娩进程,使母猪在预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分娩的技术[1]。同期分娩技术不仅可实现母猪集中护理,减少难产,而且可集中进行新生仔猪护理和寄养,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还将大大节省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母猪同期分娩可充分提高产床利用率,并有利于后续断奶、配种、再次分娩的同步化,为猪群“全进全出”打下基础[2]。因此,同期分娩技术有利于猪场均衡生产,提高猪群周转效率,使畜舍利用及疾病防控更科学、合理、高效。

实际生产中常常利用前列腺素类似物(如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醇钠等,以下统称为前列腺素)促进黄体溶解和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诱导母猪分娩[3]。然而,目前对于激素终止妊娠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实施同期分娩仍存在一定风险。普遍认为,如果药物处理不当会对仔猪和母猪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实施同期分娩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同步效果[4]。因此,本文针对生产中使用前列腺素等药物诱导母猪分娩的效果及同期分娩对于仔猪和母猪的不利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规范同期分娩技术操作,为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猪场批次化生产的持续运转、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及生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同期分娩的处理时间

实施同期分娩需要参考母猪的预产期。生产中,预产期一般根据猪群的平均妊娠天数计算,大致在113~117 d[5]。但大多数研究所报道的同期分娩时间是固定的妊娠天数,而且也没有关于该猪群的预产期的具体信息及如何确定诱导日期的详细说明,因此应重视猪群预产期的估算,一般建议将115 d 作为猪群的预产期,并以预产期来确定同期分娩的最佳日期[6]。

2 不同药物的同步化效果

理论上,实施同期分娩对仔猪的生存活力和猪场的管理效率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实际生产中,不同药物在诱导分娩中的同步化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达不到预期的同步效果。

2.1 前列腺素 与自然分娩相比,在妊娠期第111~114天使用前列腺素一般会促使母猪提前发动分娩[7-8]。然而,生产中母猪妊娠期的个体差异导致并非所有个体都能成功进行同期分娩。那些妊娠期较短的母猪会在诱导之前或药效发挥作用前分娩;而对一些妊娠期较长的母猪进行同期分娩则可能为时过早[9]。报道称,在妊娠期111~114 d 对母猪实施同期分娩,母猪在第2 天的工作时间内(即注射药物后24~36 h 内)产仔比例在40%~90%[6,10],较大的分娩比例变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用药日期的选择(妊娠期111 d 注射有可能太早[11])、注射次数(分2 次注射,间隔6 h 的效果可能好于单次注射[12])、猪场的饲养管理时间安排(喂料和清扫圈舍对母猪造成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分娩的发动而推迟分娩[13])等。目前猪场普遍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案,即“部分诱导”,直到妊娠期114 d 才开始对母猪使用前列腺素,这样可以实现妊娠期短的母猪自然分娩而妊娠期长的母猪提前分娩[14]。此外,由于母猪对于激素的响应差异所造成的夜间产仔还是会不可避免的需要夜间监护[15]。

2.2 缩宫素 为了更精准地控制分娩时间,实际生产中会使用其他药物与前列腺素联合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是缩宫素,通常在注射前列腺素20~24 h 后使用,加强子宫收缩,加速分娩,从而增加母猪在工作时间分娩的比例[16]。然而目前关于缩宫素的使用效果还没有一致的定论。有些报道指出,缩宫素会对分娩造成不利影响[17],使用缩宫素显著增加给母猪助产的比例。同时,对于缩宫素的合理使用剂量也没有明确,剂量范围在5~30 IU[12,15,18]。一些报道称使用高剂量的缩宫素效果好[18],也有报道则称高剂量的缩宫素会使子宫对剂量产生抗性,故低剂量效果好[19]。虽然缩宫素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加速分娩,但很少有关于使用缩宫素可缩短产程的报道,多数研究显示没有影响[15]。Kirkwood 等[20]报道,与只使用前列腺素相比,缩宫素缩短了产第1 头仔猪的时间,但会造成母猪难产而增加平均产仔间隔。Welp 等[13]观察到注射缩宫素的母猪在产下第1 头或第2 头仔猪后往往会出现产仔延迟,并认为这可能由于子宫痉挛所致。Dial 等[19]也指出,一些母猪在接受缩宫素处理后会使子宫对剂量产生抗性,需要重复使用缩宫素来促进子宫内滞留的其他仔猪顺利产出。

Gilbert[21]认为,在子宫颈没有完全扩张之前注射缩宫素可导致母猪难产。由于母猪对前列腺素的响应速度存在差异,注射缩宫素时母猪子宫颈的状态也可能不同。子宫颈完全扩张的母猪则加速分娩,而未完全扩张的将出现难产。一旦母猪发生难产,母猪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会进一步导致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子宫收缩而加剧难产程度。如果缩宫素推迟到第1 个仔猪出生后使用,此时子宫颈也完成了完全扩张,难产就可以避免。Kirkwood 等[20]和Gilbert[21]都不建议使用缩宫素诱导同期分娩,而建议用于分娩发动后难产的治疗。因此,关于缩宫素用于同期分娩是否安全有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其他药物的使用 一些报道称可使用卡贝缩宫素实施母猪同期分娩[22]。卡贝缩宫素是一种新型的合成肽类子宫收缩药物,与缩宫素相比,卡贝缩宫素具有与缩宫素受体亲和力高、半衰期长、起效迅速、效果持久等特点。据报道,注射前列腺素24 h 后使用卡贝缩宫素的效果要好于缩宫素,能更快诱导母猪分娩并缩短产程,也没有增加母猪分娩看护的频率及仔猪发生窒息的风险[4]。因而卡贝缩宫素未来有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缩宫素替代品。

也有关于同期分娩的其他用药方案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报道。β-阻断剂和乙酰胆碱类似物等模拟副交感神经刺激子宫收缩的药物用于加速分娩[7];孕前激素和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用于延迟分娩;当日09:00 使用前列腺素以诱导次日分娩,随后在当日16:00 使用助孕素避免夜间分娩,然后次日上午联合使用缩宫素和β-阻断剂诱导实现同期分娩[4]。

3 同期分娩对仔猪的影响

3.1 仔猪死产 绝大多数研究表明,母猪在妊娠期第111~114 天实施同期分娩对仔猪死产数量或比例都没有影响[7,15,23-26],但也有报道称同期分娩的仔猪死产率有所下降[27]。Alexopoulos 等[11]研究发现,在妊娠期第111 天使用前列腺素后产程和死胎率增加,而在第112 天或113 天给药则没有影响(对照组母猪妊娠期115 d)。有研究显示,在预产期前1~2 d(即妊娠期113~114 d)使用前列腺素不会影响仔猪出生后羊水粪染程度或脐带形态[15];但在预产期前3 d 注射前列腺素会增加仔猪发生粪染的比率,仔猪血液中的乳酸和葡萄糖浓度也随之增加,且仔猪的平均活力指数下降[23]。

在对自然状态下分娩母猪(平均妊娠期为115 d)的统计显示,与妊娠期114~117 d 分娩相比,母猪在妊娠期109~113 d 分娩发生死胎的风险增加[5],这说明母猪早于预产期的自然分娩也会增加发生死胎的风险[28]。总之,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同期分娩本身会增加死胎的发生率,但是不推荐在妊娠期113 d 前对母猪进行诱导分娩。

3.2 仔猪初生重 前列腺素等药物诱导母猪分娩是否对仔猪初生重有影响还不明确,但是同期分娩实施的日期选择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些文献表明,在妊娠期第110~113 天使用前列腺素会降低仔猪的初生重[25]。这表明与自然分娩相比,在妊娠期113 d 前使用前列腺素可能导致出生的仔猪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在妊娠期114 d实施同期分娩对仔猪初生重没有影响[29-30]。

3.3 新生仔猪死亡率 实施同期分娩对新生仔猪死亡率的影响差异也较大。有研究显示同期分娩降低仔猪死亡率[31],有些研究则显示没有变化[7]。而关于同期分娩增加新生仔猪的死亡率报道中,前列腺素的使用大多集中在妊娠期110 d 或111 d[4]。也有报道指出,同期分娩造成的仔猪初生重低也是造成新生仔猪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对新生仔猪的看护程度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仔猪的死亡率[32]。

3.4 分娩监护 分娩监护水平是直接影响同期分娩时仔猪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分娩管理水平的不同会造成研究的结果产生巨大差异。一项极端的研究显示,从母猪诱导分娩开始计时,连续18 h 进行全程监护,并安排员工在夜间对母猪进行最大限度的看护,死产和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尤其减少了仔猪被压死的比率[33]。而另一个极端研究对同期分娩母猪没有进行助产,结果死产率没有得到改善,还出现分娩过程中仔猪缺氧比率增加及仔猪活力下降等现象[23]。而通常的研究中都是产房员工在日常工作时间提供一定程度的监护,不会再额外安排工作人员来监护分娩。由于使用前列腺素诱导分娩可增大工作时间母猪分娩的可能性,因而在工作时间的分娩监护工作也会随之增加,这将与员工所具备的分娩监护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25]。由此可见,同期分娩降低仔猪死亡率主要是由工作时间产仔数增加所决定。反之,如果死亡率没有改善,多数可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分娩监护。已有报道显示,在没有分娩监护的猪场,死产的比率增加,而具备良好管理水平的猪场死产比率降低[34]。这就意味着同期分娩不应单独作为一项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手段,而更应该作为分娩监护的有效手段。而关于何种程度的分娩监护水平才可确保同期分娩的顺利进行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5 仔猪疾病 多数研究表明,仔猪吸吮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不受同期分娩的影响。母猪在妊娠期113 d 或114 d,即早于预产期2 d 使用前列腺素对出生后24 h仔猪血清中IgG 浓度和粪便中的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以及仔猪断奶前的疾患发生都没有影响[8]。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早于预产期3 d 对母猪使用前列腺素,增加了仔猪患腹泻、关节炎和创伤的风险[7]。同时有研究显示,在妊娠第112 天使用前列腺素处理的母猪,所产仔猪发生外翻腿的几率增加(预期产仔日期不详),而在妊娠第113 天或114 天诱导分娩则对仔猪没有此类影响[31]。这种情况还可能是由于仔猪出生过早骨骼还没有发育成熟造成的。

4 同期分娩对于母猪的影响

4.1 无乳综合症 母猪无乳综合症(PDS)是当今集约化猪场产后母猪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患病母猪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造成仔猪生长缓慢、疾病、死亡增加,而影响猪场经济效益[35]。许多研究表明,前列腺素诱导母猪同期分娩可降低PDS 的发病率[36]。目前,前列腺素对于PDS 的影响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4.2 母猪产前行为 除了同期分娩外,使用前列腺素还会激发母猪的筑巢行为[37],可以观察到母猪表现出类似于自然环境中筑巢活动,包括来回走动、拱土、嗅闻、咀嚼衔草等行为[38],而氯前列烯醇则延缓了母猪的筑巢行为[39]。但是目前有关于使用前列腺素后,对母猪筑巢行为的发生及对仔猪的潜在危害仍待研究。另外,前列腺素对母猪的带仔能力及挤压仔猪等其他母性行为没有影响[4]。

4.3 药物副作用 有研究发现,对母猪使用前列腺素后会造成腹部不适,如母猪会有拱背或偶尔呕吐的现象[40],但这些不适影响持续低于1 h;而其他研究报道使用前列腺素不会对母猪造成任何不适影响[41]。而更多研究显示与实施同期分娩相比,使用前列腺素对未怀孕母猪和青年后备猪治疗时产生腹部不适的情况会更为普遍[42]。

5 结 语

总之,同期分娩可能会造成所产仔猪由于成熟度降低而比自然分娩的仔猪更弱小,但这种影响会与母猪的分娩监护程度的加强以及发生PDS 风险下降所抵消。多数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期111~114 d 使用前列腺素诱导分娩可增加产仔的同步性,利于分娩监护和产房的“全进全出”管理,对母猪的产程、难产率、PDS 发病率和仔猪的初生重、死产率及疾患的发生等都没有影响。由于影响新生仔猪活力的主要因素是同期分娩的日期选择和分娩监护的程度,因此,以母猪在妊娠期114 d 前分娩发生死胎的风险增加及猪群115 d 的平均妊娠期为依据,一般建议不应早于预产期2 d,即113 d 实施同期分娩。生产中要准确记录每头母猪的配种时间以确保同期分娩的日期不至于太早。此外,及时有效地分娩监护同样重要,何种分娩监护水平才可保证同期分娩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可见,诱导分娩对于推动规模化猪场批次化生产模式、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及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期分娩在实际生产中对母猪及仔猪的不利影响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同期分娩是一项与分娩监护紧密结合的技术手段,只有在良好的分娩管理水平下,具备专业素养的员工能够对难产母猪和弱小仔猪提供及时有效的助产和看护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同期分娩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最终实现生猪批次化、工业化生产。

猜你喜欢
预产期前列腺素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预产期都不准,还算它干什么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过了预产期没生怎么办?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预产期都不准,还算它干什么
预产期这么算,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