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以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报道为例

2020-01-17 03:43刘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
环球首映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合国家政治

刘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时代,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将加强国际交流,在大国崛起中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并传达独特的历史,从而使其具有更全面,系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可以创建典型的国家形象,并且有助于我国在不同文明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的精神绘卷。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国家形象塑造

(一)国家形象及媒介融合的概念

1.国家形象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代表该国的自我意识,而且还影响着国际社会对该国的整体评价。法国学者丹尼尔·亨利·巴鲁(Daniel Henri Baru)[1]认为,国家形象本质上也是另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对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印象,但这种印象可能不是那个国家的真实情况。国家研究人员的国家形象的概念主要基于传播学的观点。徐小阁[2]强调,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或其他国家的报道中形成的形象”。刘继南认为,“国家形象”是对国家形象的综合评价和印象,主要体现在其他国家的大众媒体上。

2.媒介融合的概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界限被一再打破,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民族形象的形成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关于媒体融合概念的定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oole教授[3]首先提出各种媒体趋向于多功能集成。在互联网有关技术日趋成熟以及媒体应用程序和平台的发展之前,媒体集成仅限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当前的媒体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媒体通信已从一对多广播时代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时代浪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媒介融合时代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分析

今天众所周知的国家形象并不是完全由国家真正建立的。国家会致力于建构国家形象,此外,还有来自公众和其他国家的全面评估,都会帮助形成完整的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必须比以往更有意义,并通过有效且可访问的沟通渠道及时与观众沟通。这样,人们将有机会在这场全国性的形象塑造比赛中脱颖而出。带给国家和国家良好的形象,利用国家形象发展红利。

(三)媒介融合时代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

1.扩大国际共识,应对怀疑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扩大国际共识的必然要求。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西方国家仍然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怀疑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始终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做准备。面对这一政治现实,我们只能扩大我们的国际共识。加强互信政策,消除西方对中国发展的怀疑。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们扩大国际共识,加强国际互信的最佳途径。

2.彰显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良好的民族形象是彰显中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当今社会的国际竞争不仅集中在物质硬实力领域,而且加剧了与国内软实力的竞争[4]。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也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战场,它在国际贸易和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形象是全世界人民认识和欣赏中国的最直接基础,具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二、媒介融合时代国家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国际竞争也在加剧。近年来,中国政府特别重视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并大力投资举办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5]。但是,仅依靠一些大型国际活动和商业促销活动就不可能塑造和维持良好的国家形象。

2.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抵消了传统政府的外交限制,并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但是,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取决于政府外交,而且还可以由公民外交的微妙力量共同塑造[6]。公共外交在国家形象的形成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它的局限性和官方性质也对国家形象的形成施加了一定的限制。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国家形象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仪式化传播提升政治认同

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主要专题报道中,许多主流媒体都计划进行大规模,长期的直播活动,以整合媒体,建设电讯场所,实现共同愿景并共享共同目标,将观众深深地吸引到愿景中参加和交流仪式,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文化认同。

1.构建仪式场域

仪式场域可以促进交流。仪式场域存在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这个仪式领域可以进行仪式交流的过程,为参与者创造一种特殊的仪式气氛,并代表社会关系的生理或心理状况。

2.仪式化观看传递情感

仪式化的沟通需要时间的统一,现场媒体广播允许观众在特定时间一起观看仪式活动,以便更好地履行价值转移和社会融合的功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同步[7]。以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报告为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尼泊尔语部推出的70 周年大型系列节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中,广播、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通过直播、图文、广播等互动式报道中国各地在脱贫、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等多方面的发展成就突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

3.共同参与实现身份认同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的大型传播运动成为一种媒体仪式,许多观众通过在新媒体上传播来参加当地政府和重大活动。分散的个人已成为具有共同身份和情感体验的社区。在推广大型活动之前,每个听众都是分散的个人,不确定对方的身份和角色,不确定是否可以达到同理的效果,而是举行仪式化的报告。实时观察中国的建设,积极参与礼仪交流的发展,已成为这一媒体盛会的成员。这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亲密关系的情感识别。

(二)场景化服务提升政治话语传播效果

媒体技术的变革在政治传播的变革中显而易见。从沟通形式向沟通渠道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政治话语的沟通效率,使互联网受众能够积极参与,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舆论。接通多媒体终端的电源。

1.虚拟场景打造时空融合体验

在关于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一系列报告中,许多可视化产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并及时体验了时空的融合。空间[8]。网络广播形式的融合媒体报告,该报告使用声音媒体讲述故事并创建虚拟场景。当听众听故事时,声音符号会转变为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从而扩大听众的想象力并在虚拟舞台中发挥作用。采取行动并采取行动,与文字报告形成强烈的情感互动。

2.契合青年亚文化,满足传受双方信息匹配

有关传统政治主题的报告主要以严肃的会议新闻或促销和布道新闻的形式呈现。在社交媒体上,大多数群体都是年轻人。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报告相比,青年群体更习惯动态音乐视频[9]。考虑基于场景的交流的关键是要高度契合受众的需求。因此,使用与视频,音乐和其他通信符号,通信形式以及用户主题报告的通信习惯相一致的通信媒体,可以有效地将政治传播与青年亚文化融合在一起。让主流媒体积极参与青年社区。

(三)柔性化策略转变政治传播语态

在政治传播领域,灵活交流是指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和其他强调公众参与的灵活格式,提供流行的日常个性化丰富内容,是指保持冷静,镇定,友好和平等的态度。使主导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以实现互动,微妙的沟通效果。

1.人物平凡化,降低传播姿态

在我国早期的政治传播中,往往选取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这些报道虽然震撼人心,但是远离群众,忽视了平民视角和人性化。为故事的正文选择一个普通的角色,讲述该角色的生动奋斗故事,并创建一个三维多样的角色。灵活的沟通策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增强沟通主体的民俗性,淡化意识形态并降低其背后的政治重要性。

2.语言平实化,消解传播隔阂

长期以来,国外的宣传报道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往往是残酷的。过于独特的交流方式不仅使听众感到厌烦,而且不适合个性化交流的声音。在互联网通信时代。与传统的文本报告相比,当今的网络文化传播更加关注视觉图像。因此,使用媒体技术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故事,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障碍,并促进两种语言系统的融合。这不仅减少了政治传播中的信息鸿沟,而且还表明人们更接近主流媒体的形象。

3.故事生动化,优化情感体验

与严格沟通的含糊和枯燥的词汇相比,灵活沟通的生动故事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并有效地传达抽象的政治思想。观众在一个奇妙的个人故事中感受到角色的困境和环境变化,注意到渗透和交流,并认识到每个人的广泛本地形象和个人故事。最终,当地故事与中国故事融为一体。讲故事有助于将价值和政治问题的概念形象化,使听众对微妙的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并最终实现价值和意义的共享。这种政治交流方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四、结语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建设过程。在塑造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媒体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加速,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国家的好感传播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将通过增强整个中国的国家力量,改善其国际地位以及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国家形象而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在促进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融合国家政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