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机体的应激和炎症程度效果分析

2020-01-17 18:45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消化内科河南开封47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出血点机体内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消化内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分析采取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症程度。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分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黏膜注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药物黏膜注射治疗联合内镜下钛夹)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症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98.00%,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Cor、GH、ADH、C反应蛋白、LH-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的反应指标,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远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止血效果明显,且机体应激反应较轻,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少。

有研究表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发率较高,且致死率达到10%左右[1]。现今社会,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不断变化,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内镜下钛夹止血现已被广泛应用[2]。故本文就采取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症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严格按照“抽签法”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女=32:1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1.65)岁。观察组男:女=29:21例,年龄39~73岁,平均(56±1.68)岁。

比较2组患者各项基本数据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粘膜注射治疗,对患者进行基础的检查、输液、抗休克等相应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内镜下钛夹止血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同样在内镜下进行药物治疗。进行基础的检查治疗,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胃内血凝块清洗干净,将病灶出血点充分暴露后,对病灶出血点周围及血管旁,局部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量在1.5~2.5mL/次,不超过10mL。

第二,依据出血点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钛夹型号,在内镜直视的情况下找准出血点的两端,张开钛夹到最大,将出血点夹闭。

第三,在夹闭钛夹时,保持垂直方向,顶住出血部位和周围的血管组织;待稳定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清洗,观察出血部位是否出血,若无则退出胃镜,手术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后的止血效果总有效率、机体应激反应和手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情况。

止血效果总有效率的判断标准:显效表示经过治疗后的24h内,患者的呕吐、黑便等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活动性出血没有分辨。有效表示治疗后的72h内,患者呕吐、黑便等临床症状减少,粪便呈弱阳性。无效则表示患者治疗后的72h内,病情并未有明显改善反而有所加重。

机体应激反应即表示治疗12h后的血清应激指标和炎反应指标,其判断依据包括: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抗利尿激素(ADH)、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LH-6)和肿瘤坏血因子-α(TNF-α)。

不良反应率包含恶心呕吐、腹胀痛、再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版本计算分析,其中,研究中用到的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用t进行检验表示,而计数资料则用“率”(%)来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止血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中,显效有42例,有效7例,无效仅1例,相比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其止血效果的总有效率是98.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

2.2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指标中,Cor(280.53±43.24)nmol/L、GH(1.86±0.12)μg/L、ADH(4.72±0.3)pg/mL、C反应蛋白(2.13±0.18)μg/m、LH-6(33.24±3.79)μg/mL和TNF-α(1.78±0.17)n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反应指标Cor(300.53±43.31)nmol/L、GH(4.23±0.19)μg/L、ADH(6.89±0.32)pg/mL、C反应蛋白(5.45±0.32)μg/m、LH-6(39.28±3.72)μg/mL和TNF-α(3.46±0.22)nmol/l,P<0.05。

2.3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出血4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痛3例,对于对照组的再出血9例,恶心呕吐7例,腹胀痛5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远低于对照组的42.00%,二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内镜技术逐渐得到丰富。临床中,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治疗周期时间较长,且易引发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3]。

内镜下钛夹止血技术由此应运而生,弥补了其不足,具有易操作、价格低、疗效好等优势[4]。但单单采用内镜下止血技术效果有所减轻,再出血率较高。目前,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和临床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率[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98.00%(49/5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P<0.05。此结果表明实施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能够分泌凝血因子,有效促进出血栓形成,止血效果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Cor、GH、ADH、C反应蛋白、LH-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的反应指标,P<0.05。该结果表明实施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远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该结果表明实施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加快伤口愈合,减轻患者术后产生不良反应。

至此,采取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较轻,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出血点机体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邓俊峰作品选
Mutually Beneficial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发动机铝机体气缸表面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