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重大安保活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2020-01-17 21:11祝利东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警务安保公安

祝利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探索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随着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不断深化,三地公安机关的警务协作日趋增多,在诸多的警务协作和交流项目中,重大安保活动因京津冀区位的特殊性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满完成重大安保活动,不仅需要京津冀三地公安机关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还需要参战民警具有较强的警务技能、严格的组织纪律,更需要具有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执行安保任务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愈发凸显。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重大安保任务需要。因此,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新安保活动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各地、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政工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京津冀重大安保活动警务协作发展态势

从1996年建立环京安保“护城河”工程,到2015年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召开刑侦警务合作会议,到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公安厅(局)签署《京津冀警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再到2017年成立京津冀警务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京津冀一体化警务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切实提升了警务协作常态化、实战化水平。纵观京津冀协作发展之路和今后发展态势,安保协作特点愈发明显。

(一)跨区合作不断增多

除了每年的“两会”、旅游旺季安保,还要在北京、天津召开或者举办其他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和会议时承担安保任务。同时,随着建设雄安新区国家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临时安保任务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就目前京津冀重大安保任务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京津冀三地公安机关一般是域内本地或者异地组织警力,分包域内路段、站点安保工作,这也是京津冀重大安保协作的基本形式。但随着京津冀警务合作的深入推进,三地公安机关跨区域异地用警、混搭用警的情况将越来越多,甚至在将来要成为新常态。随着跨区域合作的不断增多,在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带来了一些全新的问题,这就给新形势下京津冀重大安保活动中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二)协同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京津冀警务协作的不断加强和重大安保活动的日益增多,三地公安机关在技术合作、机制合作、警媒合作、警用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协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给三地公安机关在重大安保活动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合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借鉴。因此,要积极顺应协作发展态势,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纳入合作范围,成立合作机构,在警务协作过程中交流成功经验,共享技术成果,以助推京津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发展。

(三)利益诉求渐趋同步

随着京津冀三地区警务协作的不断增多,民警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区域管理上存在的差异引起不同区域不同警种间的思想波动。加之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在警务协作过程中,民警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给警务协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警务协作过程中,民警的利益诉求渐趋同步,在执勤补贴和奖励措施方面实现平等,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亟需管理上和激励机制上实现协同发展。因此,在重大安保活动中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京津冀协同重大安保活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京津冀重大安保工作具有一般安保活动的共性,也具有因区位特点产生的特殊性。实践证明,京津冀重大安保活动的特殊性对勤务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影响。

(一)队伍管理难度比较大

在京津冀警务协作的背景下,重大安保活动期间三地警方经常需要联合用警,采取“京警入冀”“冀警入京”“警力互驻、联合设卡、分工协作”等联合执法执勤协作模式。[1]同时,在有的安保活动中,还会有大批学警参与进来,这就使安保活动的参战人员结构更为复杂。不仅具备一般安保活动所具有的参与警种部门较多,参战民警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素质能力、家庭情况差异较大等特点,更为关键的是在执行重大安保活动中,在民警与学警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混搭勤务中,可能会因食宿条件、津贴待遇、政治待遇、带班安排、实际勤务量等方面的差异引发部分民警思想波动。同时受属地管理模式的影响,在联合执法过程中,队伍管理难度比较大。

(二)工作方式方法缺少创新

通过对近几年重大安保活动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现,各地公安机关已经将战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上高度,但是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方法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重大安保活动期间制定的方案内容较为泛化,缺乏针对性,只是将传统的方法和文件精神照搬过来,不能与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新趋势相适应。工作方法上往往局限于单项的传达输灌、空洞的说教,缺少双向的沟通与互动,无法满足参战民警的真实需要。同时缺少对新时代背景下参战民警的价值取向、心理认识、实际需求的精准化分析,导致无法满足战时民警的个性化需求。

(三)战时政工队伍专业性不强

一般重大安保活动期间,公安机关都会从各地区抽调人员,组建临时机构,管理安保活动期间的人员安排等事宜,政工人员也会随队出发。但是,战时政工队伍中却缺乏知识理论强、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政工人才。在人员选择上,部分领导更倾向于在文字方面比较擅长的人员,将文件管理做为工作的重点,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职责分工。部分政工工作者缺少基层的实战经验,对战时活动参与得也比较少,无法了解基层民警的真实需求,对安保活动期间民警的思想状况把握不准。同时,部分地区不具备“大数据”系统、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技能,对策的制定只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缺少针对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更无法解决三地区在重大安保活动中的多种突发状况及思想问题。

三、创新京津冀协同重大安保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设想

2019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2]面对京津冀重大安保活动的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任重道远。京津冀三地公安机关要紧密结合重大安保活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围绕“加强组织、强化素质、激励斗志、稳定军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一)组建思政工作合作机构

在《京津冀警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下,参照刑侦、交通管理、指挥、出入境、反恐等警种部门经验做法,组织京津冀公安机关政工部门签订对口合作协议,从三地区抽调知识理论强、经验丰富的政工专业人才,成立京津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京津冀跨区域政工交流会议,并将重大安保活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领导小组、合作会议的重要内容。组织专班人员对之前的涉及京津冀协同重大安保活动进行调研,查找问题,分析根源,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二)加强网络技术的运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民警个体,在涉及区域大、人员多且构成复杂的京津冀协同重大安保活动中,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注重因人而宜、对症施策。政工部门要主动学习交流技术经验,通过“大数据”系统、云计算等技术,对参战民警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做到对“人”“症”底数清、情况明。

一是做好信息收集。战前,三地政工部门应对参战民警的有关个人和家庭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和直系亲属生日、期间可能发生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事件、民警出发前思想状态等,同时加强对个人敏感信息的保密工作,从而对参战民警的总体情况进行摸底。并在战时利用社交平台等对参战民警安保工作期间的思想状况的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定期开展战时公安民警思想状况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参战民警的思想动态。

二是做好预情研判。根据战前和战时掌握的信息,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不同警种、不同年龄、不同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参战民警进行分析,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民警思想状况问题,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对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遏制,确保战时民警思想状况稳定。

三是科学调配警力。在掌握的民警基本信息和预情研判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系统、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科学调配警力,岗位的确定要综合参战民警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民警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以提高安保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民警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也有实际的生活工作需要,也需要在新时代奉献革命精神的同时,在重大安保活动中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考评激励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制定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广大民警参战的热情和决心。

一是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介,综合运用人、机等多种考核方法,确保公平公正,比如借助钉钉平台对参战民警进行考勤、加分、点评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民警进行专项加分,对需要改进的行为进行相应减分,形成每周汇总、每月汇总排名,并及时更新,充分激发战时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落实战时表彰机制。结合京津冀重大安保任务的特点和实际,出台与京津冀重大安保活动相适应的考核办法,统一考核标准,明确具体奖惩措施,落实送奖到岗,切实将火线立功、火线入党和火线提拔的方式落到实处;三地公安机关在勤务主要区域联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增强民警自豪感,激发民警的参战热情,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让表现优秀的民警在安保活动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四)共建战时警营文化

公安文化建设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京津冀警务协作工作不断的推进下,要积极加强警媒合作,协调三地政工部门实现战时公安宣传工作信息共享,共建战时警营文化。

一是加强战时选树工作。借助微平台开展战时期间的公安宣传工作,对各站点、各片区战时的优秀作品进行征集,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对典型人物和案例进行宣传、奖励,鼓舞人心,提升战时公安工作积极性,提升职业荣誉感;成立“战地采访团”,协调媒体部门,抽调政工干部参与,深入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和重点时段随警作战,及时采写报道安保工作中的突出成果和模范典型先进事迹,充分展示民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队伍形象。

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导向。掌握战时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加强网络舆情的防控,预防影响作战任务完成、损害公安队伍形象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舆论产生;主动发表积极的正面言论,倡导参战民警主动传播正能量,抵制外界腐化信息的干扰,提高参战队伍的稳定性,营造和谐紧张的氛围。

三是定期组织文娱活动。在紧张严肃的战时期间,以尊重民警的自愿参与为前提,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泼的文娱活动,例如,体育竞赛、团建活动、电影票派送等项目。为警营文化建设添加更多的时代色彩,以青年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公安文化项目,使民警在参与安保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公安文化的魅力。

(五)加强暖警工程建设

物质保障是安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战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要加强暖警工程建设,创新警务保障机制,为参战民警提供给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一是关注民警健康。在医疗保障方面,不仅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且还是打破地域管理的区分,让每个参战民警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一定弊端,有时很难照顾到每个民警的身体状况,要在基本的医疗保障基础上增加定期体检、网络问诊等服务,突发情况下做到快速就医、及时送药;组建战时心理咨询服务团队,推荐有心理咨询专业特长的民警或者聘请心理咨询专家等针对战时民警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开通心理疏导专线微信、网络匿名信箱等方式。

二是关心民警家庭。通过前期对民警基本情况的摸排,建立参战民警家属沟通联络机制;强化战时临时党支部与派出单位的沟通协调,在可实施范围内真正解决民警家庭存在的问题。将以往入户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活动,转变成民警和家属更易接受的形式,了解民警家庭的真实需要,做到既照顾到民警的面子,又能达到实际操作效果,解决安保活动期间民警的后顾之忧。

三是增建休闲场所。为了丰富安保活动期间民警的业余生活,应在各片区、站点增建扩建运动健身场所、图书室、茶室等休息场所,场所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参战民警提供一个舒心愉快的环境,同时增加彼此的交流沟通机会,在紧张的工作中身心能够得到放松,真正做到为战时民警减压。

猜你喜欢
警务安保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跟踪导练(一)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建设全球最大最先进核安保示范中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猴”安保